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60年代. 二次大戰結束後,大量內地移民湧入香港,香港人口在短時間內急速增長,至六十年代初已突破300萬,但社會上的文娛康樂配套設施未能追上,加上西方流行文化的沖擊,使年青一代出現躁動鬱悶的氛圍。. 不論在外形打扮、生活方式,以至價值觀,都欲擺脫舊社會 ...

  2. www.heritagemuseum.gov.hk › archive › chi香港文化博物館

    人像攝影一直都具有特殊魅力。拍攝者由觀察別人到觀察自己的這個由外而內的演化和自省過程中,所涉及的文化及社會意涵,其實已遠超出純藝術的範圍,使人像攝影在當代社會的意義更深遠和值得探討。 繼「光影神韻」及「城市漫遊者」後,博物館現舉辦香港攝影系列三之「一人像.一故事」。

  3. 前言. 唐滌生、任劍輝 —風靡古今戲迷的兩個名字,一編一演,兩人均在梨園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成為不朽的傳奇。 粤劇界一代編劇大師唐滌生先生,一生編寫了四百多齣粤劇,他筆下的劇本,劇情緊湊、人物角色鮮明、故事感人,劇作流傳至今仍歷久不衰,成為粤劇文化的重要遺產。 聲、色、藝俱全的一代粤劇紅伶任劍輝女士,縱橫藝壇四十多載,參演劇目多不勝數,尤其所扮演的多情才子和書生角色,甚得女性觀眾愛戴,因而有「戲迷情人」的稱譽。 任氏和唐氏在粤劇舞台一前一後的貢獻,令梨園藝術大放異彩。 2009年適逢是唐滌生先生逝世 50周年及任劍輝女士逝世 20周年,博物館特別籌辦展覽,與市民一同回顧兩位梨園瑰寶在粤劇及戲曲電影等方面的成就及貢獻,亦藉此向兩位粤劇藝術家表達懷念並致以崇高敬意。

  4. www.heritagemuseum.gov.hk › documents › Exhibitions南京博物院專家解說

    此幅描繪了古代閨閣典型的生活圖景,刻畫了深居庭院內女子的生活片段,她們或教子或讀書或閒思或嬉戲,動靜偕和,故可稱之為「視覺化的魅影」,實為古代貴族女子生活的寫照,以工筆重彩渲染女性溫柔賢淑的清麗形象。

  5. www.heritagemuseum.gov.hk › documents › Between-the-Lines墨香猶在色蘊藏——

    提到《點石齋畫報》的影響,可見文字與影像從那時開始,在大眾文化中一直都互為表裏。. 其中關蕙農更向美女指出,石印技術不止於印刷畫像,更用於印刷經書,並介紹石版印刷是由馬禮遜帶到中國,最初也是傳教殖民的手法之一。. 關蕙農並耐心解釋石版印刷的歷史 ...

  6. 靜與動 —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2020 Still & Motion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Poster Triennial 2020 比賽結果Competition Results A. Ideology Category 意識形態組別 Entrant 參賽者 Title of Work 作品名稱 金獎Gold Award Zhao Chao 趙超 Haze Eroding 霧霾

  7. 理由協助這些離鄉別井的越南人安頓下來。 越南難民是當年香港的熱門新聞,激發了不少電影和電視工 作者創作以越南為題的作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