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門診保險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home.everquote.com

    Best Home Insurance in 2024. Trusted By Millions. Get Quotes Now! Compare Top Rated Insurance Providers and Save More. Get Your Free Quotes Today!

  3. 報告清晰,檢查全面,首選3.8婦女節限時優惠。擁有1對1健康咨詢,讓你的健康問題無所遁形。 凡購買指定體檢計劃,即可送超市現金券。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0日 · 富通保險嶄新推出e步通健康服務平台持有現時生效之富通實報實銷之醫療保障計劃保單的客戶只需下載並登入富通在缐App即可經由此電子平台查閱提供門診腸胃鏡手術服務之網絡醫療機構和醫生資料並透過理財顧問預約首次專科會診客戶亦可隨時在App內查閱預約進度。 「e步通會按你所持有保單之保障範疇及門診腸胃鏡手術所需之醫療費用即時提供自付金額估算#,令你更有預算。 此外,於醫生會診及確認有需要進行腸胃鏡手術後,富通會為您申請免找數安排服務^,令你完成手術後可直接安心回家休養,毋須為已預先批核的醫療費用及處理索償手續而大費周章。

  2. 2017年2月19日 · AIA醫保索償出「辣招」 向醫生發信指照腸鏡、白內障不賠入院費. 港府近年積極討論規管醫療保險例如落實自願醫保框架希望令市民對醫保更有信心並因此選擇私家醫療從而減輕公營醫療負擔。. 自願醫保未正式實施之際,前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1 ...

  3. 2024年4月28日 · 港聞. 社會新聞. 勞動節14間普通科門診提供服務 病人可致電或經HA Go預約. 撰文:郭梓謙. 出版: 2024-04-28 11:12 更新:2024-04-28 11:29. 醫管局今日28日公布本周三1日的勞動節假期將有14間普通科門診如常提供服務求診市民可以電話預約系統或流動應用程式HA Go」,預約未來24小時診症時間。 醫管局又指,近期流感活躍程度處於高水平,呼籲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市民應盡早接種。 除了醫管局轄下普通科門診診所外,醫管局提醒病人可向私家家庭醫生求診,詳情可瀏覽醫務衞生局《基層醫療指南》,選擇適合自己的家庭醫生及查閱其應診資料。 港島區. 香港仔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 地址:香港仔水塘道10號. 預約電話:3543 5011.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3月29日 · 靈活計劃可加的額外保障包括器官捐贈意外緊急門診家居看護門診洗腎現金保障身體檢查危疾保障疫苗注射及牙科護理等選擇眾多實際內容則視乎保單而定所以市民在選擇計劃時宜多做功課

    • 醫療開支增加 哈佛報告倡「聯合保健」
    • 「強醫金」爭議過大 觸礁收場
    • 醫療保險:由強制變自願
    • 高風險池、必定承保、保單自由行全變「八萬五」
    • 不保高風險者 計劃淪雞肋

    所謂醫療融資問題,說到底就是「由誰埋單」的問題。政府在1990年成立醫院管理局,九成以上經費來自政府,繼續為市民提供廉價醫療服務,但以獨立架構管理提升效率。不過這種模式,政府負擔絕大部分醫療開支,結果醫療衞生總開支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由1989/90年度的3.6%上升至2016/17年度的6.2%。隨著人口老化、市民對服務要求提高、新技術昂貴等,整個系統可能不勝負荷。 針對這個問題,20年前哈佛報告曾建議港府設立「護老儲蓄戶口」,把市民月入指定百分比扣起,供退休或不幸殘障時購買長期護理保險。第二步設立「聯合保健」,由勞資雙方共同供款付保費,支付各種慢性病的費用,政府另外成立半公營的聯合保健基金公司負責承保。 再進一步,報告建議設立「競爭性一體化醫療護理」服務,將醫管局重組為多個地區性醫...

    但理想歸理想,如何實行是問題。強制供款最大弊病在於,年輕一代需要長期供款,但保障的卻是年長人口居多,而人口老化,往後年輕人負擔會愈來愈重。加上回歸初期經濟不景,強積金又剛實行不久,如再加一項供款,市民和僱主都感百上加斤。所以諮詢期間,強制供款得不到民間和商界支持。 面對商界強烈反彈,拒絕就醫療供多一份,在2000年,政府推出《你我齊參與,健康伴我行》諮詢文件,建議成立「頤康保障戶口」,要求達一定年齡的在職人士供款,由市民自月薪中撥出1%至2%,到65歲時取回。不過這只是由市民單獨供款的「強醫金」,同樣遭到強烈反對而觸礁。

    由於僱主+僱員,又或市民自行供款皆行不通,公營服務加價又爭議大,政府往後將目光轉向醫療保險。2008年,政府預留500億元作醫療融資改革,食物及衞生局同年推出《掌握健康,掌握人生》諮詢文件,初時傾向「強制私人保險」。不過當時社會關注強積金管理費過高,如實行強制醫保很容易重蹈覆轍,白白便宜保險界。所以醫學界、民間、政界都不主張實行強制醫保。 於是政府再退一步,改為自願醫保。最初港府承諾「人人受保」,但由於醫保變成自願制後,可能吸引大量長期病患、長者等索賠風險較高的人士投保,如果再規定必須承保,保險公司可能要冒做蝕本生意的風險,所以保險業界反對聲音相當大,故遲遲沒有細節出爐。

    政府於2014年12月中,推出自願醫保諮詢,初時建議為「標準保單」定下十二項最低要求,包括保單自由行(即在一段時間內沒有提出索償,轉換保險公司時不須重新核保)、必須為合資格人士承保等。不過時任食衞局局長高永文及後表示,當初的500億醫保基金,只會撥約43億成立「高風險池」,為願意投保的高風險人士包底,其餘會用作改善公立醫院,醫保基金大幅「縮水」。 更精彩的還在後頭。政府在2017年初發表諮詢報告,雖然這些保單「最低要求」在民間獲不少支持,但由於「保單自由行」及「必定承保」要實行就必須設立高風險池,而社會對此未有共識,所以暫緩推行,斬件上馬。 《哈佛報告-醫療大辯論20周年》系列: 香港醫療體系:一個連哈佛專家都「醫」不好的爛攤子 醫療投訴「球證兼球員」 尋公義先看身家有幾多個零

    醞釀兩年後,現任食衞局局長陳肇始在今年拿出的自願醫保方案,已經大幅折衷,高風險池要「繼續研究」但無時間表。從內容細節看,每名申請人上限8,000元的扣稅額,確實為計劃增加一定吸引力;至於投保前已有疾病,在標準計劃內第一年不會獲賠償,之後逐年增加,第四年起有百分百賠償,算是比坊間一般醫保有所進步。 但醫保政策重點,從來是高風險人士保障。因健康的中產或高收入人士,可能本身已投保或負擔得起日後的醫療費用,自願醫保對他們而言只是多個選擇。可是長期病患、長者、罕見病患者等才是最有需要醫保的人,因他們難以負擔昂貴的醫療費用。當他們不受保障,只會繼續向公營體系尋求醫療服務。 當日哈佛報告倡議「錢跟病人走」,背後的原意就是做到社會共同承擔日益上升的醫療費用。但醫療融資討論了20年,最終只得出一個自願醫保計劃...

  6. 2019年1月31日 · 住院保險醫療保險只有患病住院才能索償或者另加門診保障梁小姐指這類保險為越早買越好。 如購買後才確診SEN,哪麼因流感、腸胃炎等疾病而需住院,是可以索償的,但如果是因SEN而衍生的住院、相關的醫療開支,則屬不保事項。 意外保險 :算一般保險,公司會每年更新合約,更新後可能會加保費或不續保,如SEN小孩受傷風險較大,經常索償,便有機會被加保費或不再續保,如車保。 根據調查,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去年接獲10,466宗由醫生或心理學家轉介的個案,為12歲以下、懷疑有發展問題徵狀的兒童進行臨床評估,其中有7155宗為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及其他專科轉介的新症,較對上一年上升5%。

  7. 2017年7月11日 · 醫院管理局. 長者. 基層醫療. 4. 0. 醫院管理局及社會福利署今日 (11日)公布,本月十五日起,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擴展至較年老和較有經濟需要的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 但凡年滿75歲或以上,資產不多於144,000元的單身長者,或資產不多於218,000元的長者夫婦,都符合上述資格可毋須另行作出申請,直接獲得豁免公營醫療服務的標準醫療費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