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門診保險 相關

    廣告
  2. Best Home Insurance in 2024. Trusted By Millions. Get Quotes Now! Fast & Easy. Bundle with Auto to Save More. Quotes 24/7. Insure Your Home Today!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9日 · 社区组织协会社区组织干事连玮翘表示,本港人口老化,每年新增五万名长者,对眼科、骨科及内科等服务需求大,慢性疾病至少覆诊五年,因专科医生不足,令病人轮候延长。 他说,公营医疗制度细分带来专业化,未能做到以人为本。 他认为,长者眼花,家庭医生可先检查是否老花,或由视光师检查眼底。 又如膝头痛,家庭医生可安排物理治疗师,评估是否日常生活导致膝痛,未必需转介眼科及骨科。 林正财:跨境医疗值得探讨. 谈到诊症轮候长,立法会议员葛珮帆认为,专科医生人手及病床不足是原因,除了修例吸引非本地医生及增加学额外,因应不少港人喜欢到内地看牙医,亦到港大深圳医院治疗,政府长远可考虑拓展医疗服务至大湾区,与不同内地医疗机构合作,为港人提供适切的医疗服务。

  2. 2024年1月8日 · 大公报记者黄洋港摄. 香港去年初通关后,保险业尤其是寿险业务大幅反弹,来自内地访客(MCV)的业务升幅尤为明显。 AXA安盛中国大陆、香港及澳门行政总裁尹玄慧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去年上半年保险业MCV生意大幅回升,预期今年寿险新造保费正常化,而来自MCV保费增幅不会像去年上半年般强劲,而是像去年第四季那样,逐步回到较正常的增长速度。 大公报记者 邵淑芬. 根据保监局数字,香港保险业第三季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按季下跌32.9%至150亿元,但首三季相关保费仍达468亿元,占个人业务总额32%。 尹玄慧表示,“我们去年首三季新造业务录得逾一倍增长,相信全年可望保持增速,其中以MCV生意增长最多,增长逾倍,但本地生意亦有双位数增长。 按比例的话,约60%生意来自MCV,约40%是本地生意。

  3. 2021年9月15日 · 2021-09-15 04:27:44 大公报. 字号. 图:医管局拥有庞大数据库,有能力协助香港在大湾区发展製药业。 公立医院专科门诊轮候时间长为人诟病,医管局主席范鸿龄认为,医生多转介病人是轮候时间长的原因之一,因此,会积极分流至新设的综合诊所,每宗转介新症需由家庭医生评估,期望筛走七成非紧急个案后,紧急个案才交专科跟进,期望缩短为轮候二至八个星期可见医生。 综合诊所将于年底增至100间。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今年七月来港时发表讲话,提到香港要有效破解住房、就业、医疗、贫富悬殊等问题。 范鸿龄表示,夏主任讲话一针见血。 本港公营医疗服务最大问题是供求失衡,医管局会“截上游、减下游、中间分流”三管齐下,令服务可持续发展。

  4. 2024年3月9日 · 【大公报讯】保监局昨公布2023年香港保险业的临时统计数字,长期业务(不包括退休计划业务)的新造保单保费为1810亿元,按年升34.2%。 继第三季按季向下调整32.9%后,内地访客的新造业务保费,在第四季减少18.9%至121亿元,全年保费则录得590亿元,按年急增27.5倍,占个人业务总额32.6%。 去年2月全面通关后,内地访客来港购买保险的需求大释放,但随着市场消化有关需求,新造保费开始正常化,第三及第四季新造保费按季下跌。 内地访客保单中约97%是以非整付方式支付(即非一笔过支付),终身寿险、危疾及医疗保险分别占已发出保单份额的55%、34%和4%。 终身寿险占比81% 最受欢迎. 值得留意的是,去年中美息差扩大,加上人民币兑美元走弱,本港储蓄寿险大受内地访客欢迎。

  5. 2024年3月22日 · 2024-03-22 04:02:46 大公报. 字号. 医管局正进行两年一次的恒常检讨公营医疗收费,强调检讨收费是为完善医疗安全网、病人不会因病致贫,调整收费是确保公帑用得其所,并非增加收入。 香港百物腾贵,私医收费并非一般打工仔可负担,唯独公营医疗服务收费与邻近地区比较,相当廉宜而且覆盖面广。 香港居民普通科门诊每次诊症收50元,非居民每次收445元;香港居民每天住院费120元,非居民每天收5100元。 门诊收50元,相当于一个饭盒价钱,而且一次拿取一、两个月的药,根本难以收回成本,医生、护士工资全部靠政府补贴,新一份《财政预算案》向医管局的拨款为954亿元,增加2%。 香港人口老化日趋严峻,公营医疗体系首当其冲,财政压力不断加大,长远恐怕难以负担。

  6. 2024年3月28日 · 2024-03-28 04:02:43 大公报. 字号. 图:保诚保险香港行政总裁林智刚。 【大公报讯】香港全面通关后,内地访客业务大幅反弹,保诚保险香港去年度保费等值销售额(APE)按年大增290%。 保诚保险香港行政总裁林智刚(圆图)昨表示,今年首两个月APE保持增长,疫后市场对健康保障需求大增,加上港息较高,有信心今年整体香港及内地业务保持增长。 林智刚表示,2023年离岸新造业务名列第一,市占率达22%,APE按年增长37.5倍,优于行业11.7倍的平均增长,按APE计算,2023年在岸业务与离岸业务的比例分别为30%及70%。 尽管内地访客业务有所放缓,但他指出,今年首两月的平均保单保费与去年相若。 保诚去年度保单保费平均14万元,对比疫前翻倍。 今年再增聘4000人.

  7. 2021年12月28日 · 2021年,新冠疫情继续肆虐全球。 1月下旬,本港确诊病例突破一万宗,特区政府采取更强硬措施,实施围封强检。 此后本港“内防扩散”把关严谨,但“外防输入”仍见隐忧,多宗个案都从外地输入,专家不断呼吁“加辣严防”。 年中,第四波疫情结束,市面稍稍回复生气,讵料年尾出现Omicron变种个案,令疫情再添变数。 “防疫”,仍然是香港的关键词。 疫情. 年初开始,“封区检测”成为本港抗疫“主旋律”,历时超过半年的第四波疫情在5月底基本完结(特首在8月才正式宣布第四波结束)。 但随Delta变种病毒在6月底突然杀到,本港本地清零记录屡遭“破功”,全港顿时进入戒备状态,酝酿约一年的“星港旅游气泡”亦宣告爆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