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14日 · 熱量減三成——健怡版麻糬波波加入洋車前子粉可增加飽足感和減緩血糖升幅糖尿病及三高人士都可一嘗健怡版1粒70千卡熱量減少近三成。(鄧宗弘攝) 鬆餅高脂 油攝取超每餐上限 麻糬曲奇亦是甜品控的心頭好,咬開後露出「拉絲」麻糬 ...

  2. 2018年10月22日 · 近幾十年的研究表明,腦退化症病人的大腦存在一些特徵性的病理改變,包括中樞神經元細胞內出現纖維纏結,以及神經細胞外出現大量由β澱粉樣蛋白聚集所形成的老年斑塊。 聚集的β澱粉樣蛋白對周圍的神經細胞具有毒性,甚至引起神經細胞的死亡。 這些病理改變最終影響神經元的正常功能,進而出現認知和記憶障礙。 尋找醫生資料、地址|醫生黃頁. 立即瀏覽! 按夾痰夾瘀多少選用方藥. 中醫認為本病是一種本虛標實的病症。 本虛者,乃由於年老體弱,臟腑功能失調,致使氣血不足,腎精虧損,髓海空虛,腦部清竅失去濡養。 所謂標實者,乃是瘀血、痰濁等病理產物聚集體內,留着不去,妨礙氣血輸送至腦竅,清竅被蒙蔽而致靈機呆鈍。

  3. 2018年5月9日 · 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的疑似患者可經臨牀評估、認知測試作初步辨別,但這些方法需要一名專家對一名長者進行,及以紙筆記錄,難大規模及快捷收集病人數據並持續評估。 有本地初創公司研發出互動遊戲,用家在平板電腦「打麻將」或「捉象棋」,人工智能(AI)可從其遊戲表現收集數據,評估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 研發這項「Health Maid」評估工具的醫念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及總監許天浩表示,對不少長者而言,「打麻將」容易上手亦有趣,較願意接受評估。 AI即時評估用家表現. 另外,遊戲內每次「牌局」可以1人或4人進行,AI可通過用家表現即時評估及收集數據,免卻人手記錄等步驟,較傳統方法更快捷及有效率。 公司下月會進駐科學園,並與理工大學及城市大學合作,料今年收集認知障礙患者資料建立數據庫。

  4. 2019年2月25日 · 最近替一個高爾夫球教練鄧先生做手術鄧先生受傷原因不是打高爾夫球而是他另一最愛單車一次炒車意外令他的左手腕嚴重骨折對醫生來說第一個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確保傷患不會影響他日後的教練工作? 經X光檢查後,確定為左手腕橈骨遠端骨折,由於受傷衝擊力很大,骨折的移位也相對嚴重。 鄧先生接受了橈骨復位和內固定手術橈骨鑲了鋼片和數枚螺絲。 手術後千叮萬囑他不要太早做運動,以免影響骨骼的復元。 不過,鄧先生明顯是屬於比較「活潑好動」的病人,手術後第3天,他便傳來了以單手打高爾夫球的影片,還打趣說他的學生都是高手,不需要他身教。 覆診時,鄧先生又傳授我打高爾夫球根本毋須使用手腕發力的秘訣,說最重要是整體姿勢的配合。 總而言之,我免費上了數堂高爾夫球理論課。

  5. 2018年1月29日 · 測試例子.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記憶力:要求接受測試者記着5個詞彙. 視覺構建技巧:要求受測者畫出一個時鐘. 定位:講出身處位置及年月日. 現時坊間有不同機構免費提供MMSE及MoCA測試,詳情可參考各機構網址。 東華三院長者智晴坊(提供MMSE、MoCA) 網址:acsc.tungwahcsd.org. 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提供MoCA) 網址: www.sage.org.hk.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2019年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病情管理講座】「認知」多一點 「障礙」少一點. 【認知障礙症】破解認知障礙屢突破 葉玉如未滿足 放眼中國腦計劃.

  6. 2021年9月28日 · 養和醫院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醫生說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已在香港施行數十年技術十分成熟與膝關節置換手術相比髖關節置換因其位置及力學原因術後有較大機會出現脫骹因此多數病人於術後需要較長時間休息方能開始活動及進行物理治療以避免脫骹。 然而,病人術後愈遲活動,康復進度愈慢。 為了減低脫骹風險,醫學界不斷研究改良人工髖關節設計及其擺位,直至大約5年前,醫學界成功研發出雙活動介面人工髖關節,大大改善關節活動範圍及靈活度。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4類人士在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特別容易脫骹,包括腰椎曾進行手術、長者、腦癱病人和肥胖人士也要特別注意。 相關文章: 【肩關節脫位】慣性甩骱 伸懶腰都出事? 20歲前受傷 再脫位風險近90%.

  7. 2018年5月14日 · 年約30歲的小文(化名)是一名輕度智障的唐氏綜合症人士。 兩年前,小文媽媽留意到他固執、暴力的行為日益嚴重,有一次更從高處擲物,令她十分擔心。 然而求醫時,精神科醫生未有診斷他是否患上精神病,只處方兩種抑壓暴力和固執行為的精神科藥物。 媽媽更指每次覆診都需輪候3至4個月,面診時間卻不到5分鐘,醫生沒有花時間去了解病人的情緒和心理狀態,不由得質疑診治的成效。 輪候一年,小文才獲得公立醫院臨牀心理學家的心理輔導服務。 媽媽表示,心理學家的確有分析小文的情况,卻主要是跟她討論小文的病因和病情,很少與小文直接傾談。 媽媽直言:「心理輔導對我自己比較有用,因為平時想找人傾訴一下都沒有! 」媽媽需要長時間獨力照顧小文,苦不堪言;要管教小文就更困難,凡事也要忍讓。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