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2月5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 (5日)在網誌指坊間有批評指他建議市民買公共年金是只為高收入人士着想他就強調自己起初的重點是如何協助低收入至中收入人士退休生活直至2018年年金計劃推出才照顧中高收入人士的退休需要羅又指直至9月底一共有4,065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同時有購買公共年金羅致光指他翻查過所有曾寫過的文章包括於2015年及2016年間提交給特區政府倡議成立公共年金的文件重點都是如何協助低收入至中收入人士退休生活完全沒有提及高收入人士。 香港年金公司於2018年推出年金計劃時,入門為5萬港元,上限為100萬港元,目標群組明顯是低收入的退休人士;後來將上限提升至300萬港元,是照顧了中等收入至中高收入人士的退休需要。

  2. 2024年5月22日 · 社福界議員建議委任羅致光及學者周永新入社工註冊局。 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早前召開特別會議,討論是否支持《2024年社會工作者註冊 (修訂)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當時社福界議員狄志遠對修例不發一言即使傳媒會後追問作為業界代表為何不表態他依然無正面回應而在社工註冊局風波期間有部分傳媒向他查詢同樣未獲回應。 狄志遠今日(22日)解釋沒有在會上發言是因為自己早前己向部分記者回應事件,不希望在會議上重複自己的觀點,故希望細心聆聽會議上,其他委員和官員的發言,所以未有在會上發言。

  3. 2021年11月28日 · 羅致光指未來22歲大學畢業生要平均工作50年社會須思考香港的教育方向。 另外,他粗略估計,2020年65歲以上男士未來的平均壽命會超過90歲。 他續解釋,若一名相關男士在市場只購買一份到90歲屆滿的年金,其生活開支就有逾過半的機會在90歲以後無以為繼,建議市民購買一份終身的公共年金。 同時,他指出,女士的平均壽命較男士多了5年,若太太沒有退休金或強積金,丈夫便應為她們買多一份年金。 羅致光已非首次呼籲市民買年金,而在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問題,退休保障及安老政策一直為人詬病,扶貧政策更被指愈扶愈貧的情況下,有關年金計劃的呼籲,早被批評是將退休問題卸責市民。

  4. 2021年8月29日 · 他又稱羅致光對於長生津與公共年金的配合太理想」,市民要用多少錢買年金才會符合高額長生津的資產審查從而滿足到政府認為足夠退休生活的計算他指政府不能以單一角度考慮亦不應該太理想羅致光指港府並無一條扶貧線」。 羅致光指長者生活津貼及公共年金的配合可提供穩定收入本港貧富懸殊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局扶貧政策一向被外界批評愈扶愈貧。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一連4個星期於網誌撰文談及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今日 (29日)續於網誌表示,對於近月有政策研究員指香港政府有一條「扶貧線」,他感到「莫名其妙」,並稱香港的福利制度中,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的各項.

  5. 2022年6月25日 · 羅致光指研究本港深層次矛盾議題工作已完成 惟不打算公開. 香港時間. 2022年06月25日 (六) 22:22. Tweet. 羅致光即將卸任本屆政府剩餘數日即將卸任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兩年多前就本港的深層次矛盾議題邀請不同學者進行公共政策研究工作已大致完成會在本屆政府完結前向行政長官提交報告。 但基於《國安法》實施,當年研究中有部分文獻的描述具有一定敏感性,故有關研究只會作為紀錄,並無打算公開。 他又表示,社會要修補撕裂、破鏡重圓是很長的過程,並非一兩個政策工作便夠,現時經過完善選舉制度後,相信會導致再撕裂的「風險位」已經減少。

  6. 2022年2月2日 · 本港有多名官員在虎年犯太歲當中包括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及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已辭職而行政長官選舉多名玄學家預測今年天干地支陽氣盛女性恐冇得留低」。 羅致光雖有指智商高達160惟言論卻備受質疑其中60歲中年論正是一例而1953年出生肖蛇的他今年刑太歲玄學家周漢明指羅五行屬丙火有天剋地沖工作量繁多有機會做不來而且運氣一般及有七煞會有不利他的評語及負面批評建議他保持低調少作公開訪問宜搬屋多出行及放假。 至於徐英偉自上任至今亮眼政績欠奉,去年處理區議員宣誓事宜上更是一拖再拖,早前更因出席「洪門宴」而需送往檢疫及被點名批評。

  7. 2021年10月17日 ·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17日發表網誌時指現屆政府首4年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已增加62%安老服務更增加了85%但仍有人認為政府做得不夠甚至在社會上就社會福利政策討論出現了一個明顯趨勢仿似將救世軍一句口號那裏有需要那裏就有救世軍改為那裏有需要那裏就有政府資助」。 羅續在網誌講述志願機構的興起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非政府機構的發展與規模以及政府角色與民官協作。 最後,羅指,在以前香港將「發財立品」一般被理解為「先發財,然後才立品」,更有不少有名的商界人士公開表示「賺取利潤才是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 不過,他認為,在近年已很少聽到這種聲音,取而代之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創造共享價值(CSV)及香港交易所推動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