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日 · 今初。 謂於所觀事能揀擇法,此處是說通達五明處等。 智慧總的來說,是對於所觀的事能簡擇諸法,即能夠辨別一切所知法,同時能夠斷除疑惑,此處則特別講述通達五種明處等的智慧。 《成唯識論》說:“云何為? 於所觀境簡擇為性,斷疑為業,謂觀得失俱非境中,由推求,得決定故。 ”(的體性,是簡擇所觀察的對境,其作用是斷除疑惑,即在觀功德、過失和非功德非過失的境中,通過的推求而獲得決定的緣故。 )所以,有分別事理、決斷疑念的作用,也就是通達事理的作用。 如《菩薩地》云:“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一切五明處轉,一、內,二、因明,三、醫方,四、聲明,五、工巧,當知即是菩薩之自性。

  2. 2021年3月10日 · 廣論消文 330-上篇 329 頁 9 行-330 頁 4 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第三,之差別分三: ① 通達勝義; ② 通達世俗; ③ 通達饒益有情。 申一、通達勝義 今初。 謂由總相覺悟,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 林師兄消文 謂由總相覺悟 :(通達勝義的意思)就是說由總相覺悟 無我實性。

  3. 上星期日, 係神學生的大日子, 大家唔好唔會, 唔係結婚, 但我相信都好快ga la! 不過今日唔係想講呢樣野, 係好想講點解影相有咁不公平的安排, 明明o個日係神學生的畢業, 人地畢業佢畢業, 點解會屈就一邊來讓一大班人影相, ...

  4. 1957 張理泉 趙效宣 朱振北 傅承周 徐子貞 黃開華 劉玉奇 李克林 李明光 李杜 劉之仁 羅東升 佘文山 許濤 王俊儒 王茂富 顏錫恭. 1958 陳少嫻 張乘風 趙 潛 賈麗妮 焦作民 全中樞 傅光興 胡應湖 李 雲 李家淑 尚重濂 戴文伯 丁 智 王兆麟 黃建業 黃修 吳庫田 嚴 ...

  5. 《入行論》中精進的修法有三種特點: ① 易理解,即詞句容易理解; ② 便於修,指所說法義容易憶念受持; ③ 最圓滿,即修習的方法最為完善。 本論主要按寂天菩薩的教授宣說引生精進的方便,此外雖也引用了其他論典,但都是作為前者的補充。 此中分四: ① 捨離障礙精進違緣; ② 修積順緣護助資糧; ③ 依上二緣發勤精進; ④ 由此身心堪能之理。 這四支的次第是決定的,即先修前兩支——捨離障緣、修積順緣,依此而正發精進是第三支,由修精進而身心堪能是第四支。 日常發師開示. 一開始,要先把障礙拿掉,然後積順緣,做到這兩點之後,再根據這個去策發精進,有這樣的精進,就能夠成就我們要的一切事情。 現在依次說明:第一、先捨離障礙,也就是去除違緣。

  6. 科判: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宣說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一、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 二、須圓具之因相. 三、別別宣說諸項差別. 四、成就四項中捨逆修順之差別. 五、宣說虛當勤修此等諸相之因.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 ...

  7. 廣論消文 56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 消文56 P55L3~P57L1. 【如是修道有思擇修,及不思擇止修二種。. 然如何者思擇修耶,及如何者止住修耶,謹當解釋。. 所以,真正的修行有兩種:一種是需要觀察思擇的觀察修;一種是安住於一境而修的不思擇修(止住修)。. 那麼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