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8日 · 起初,日光只是被遮住少部分,這叫 懸覆,這一階段的暗相輕微;到了中位,日光已被完全遮蓋,暗相轉而深重;到後位,暗相極重,因此稱為 極覆。

  2. 2020年3月25日 · 想有四種情況,譬如我準備去殺張三,但因為晚上天黑,對方是不是張三看不大清楚,所以有兩種情況: 1. 是張三,你也覺得他是張三而把他殺了;

  3. 因此在整個修學佛法的過程中,不斷觀察思惟而修的觀修,以及不觀察思惟、安住在所緣境上而修的止修,這兩種修行方式都是需要的。 【以於聞思所決擇義,現見俱有不觀止住,及以觀慧思擇修故。

  4. 2020年9月12日 ·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出家人一天的生活作息 學習大乘止觀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5. 2021年3月13日 · 分五部分:第一、四攝的自性,第二、為什麼要這四樣的理由,第三、四攝是做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功用,第四、要想攝受眷屬必須依這四種方法,第五、約略地解釋一下四攝的內涵。 首先把四攝的特質說一下。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謂於所化機開示諸度,利行者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同事者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 如《莊嚴經論》云:「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 布施在前面六度時已經說過了。 愛語就是對於你要去度化的那些不同根器的眾生,怎麼樣為他說明種種道理,這個就是愛語。 利行就是告訴他這個道理以後,使得他能夠如你所說恰如其分如理地去行、去受。 同事就是你所教他的,自己也應該跟他一起學。 如《莊嚴經論》說:布施就同前面六度所說的一樣;

  6.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7. 2020年10月25日 · 《佛子行三十七頌》中說:“煩惱串習難對治,執持正知正念劍,貪等煩惱初生時,立即剷除佛子行。 未二、煩惱雖起,然須精勤斷除煩惱的續. 如是勵力縱未能遮,亦當速斷莫令續。 應如畫水,莫如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