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2月20日 · 韓非以猛狗為借喻說明君主應掌握權勢以法治國避免權臣害政。 就算君上理想再高,本質再好,但權臣妒才,一旦勢力過大,就會成為禍 ...

  2. 2015年10月2日 · 注釋. ①巫醫:巫,古代樂舞祝禱、符咒驅邪、求神問卜為業者。 古人迷信巫能治病,巫、醫不分。 ②樂師:本為官名,《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政,教國子小舞。 」後引申指樂舞為職業者。 ③百工:各行各業的工匠。 ④士大夫族:士大夫,古代有權位的官吏,或指有聲望的知識分子。 族,類。 ⑤諛:諂媚,指花言巧語奉承別人。 ⑥君子:古代指地位高或品格高尚的人,此處代指士大夫。 ⑦不齒:牙齒並列而生,不齒,即不屑與同列,有輕視別人意。 有些版本作「鄙」,亦通。

  3. 2016年6月22日 · 2016-06-22. 《贈別》一詩是杜牧離開揚州時所寫,圖為揚州的景色。 資料圖片. 受近日韓劇太陽的後裔熱潮影響筆者也跟隨韓流看了一遍。 筆者很明白,姜醫生為什麼總是不希望劉太尉上戰場,可不是因為我也有個軍官愛人啊! 而是,筆者的摯友上年與丈夫移居台灣,所以筆者很明白那種別離的傷感呢! 其實,分離之事自古以來就令人悲痛欲絕,特別是那些迫不得已的分離,更令人感無奈。 送別詩抒離別之情. 中國詩詞中有一類名為「送別詩」。 顧名思義,這類詩作多讓詩人抒發離別之情。 在這類作品中,較具代表性的,因由與劉太尉與姜醫生的情況相近,以戰爭為主,有好些則與調職或貶謫相關。

  4. 2015年9月4日 · 【推薦】 【關閉】 古文解惑:道所存 師所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5-09-04] 愈(768-824年),字退,因世居昌黎,世稱「昌黎先生」。 唐代貞元八年(792年)進士,為人正直敢言,仕途幾經浮沉。 一生極力排拒佛、老,弘揚儒家道統為己任,又積極倡導古文運動,主張學習先秦兩漢古文,質樸的語言,取代六朝以來駢文的浮靡之風,獲蘇軾稱譽為「文起八代衰,而道濟天下溺」。 中唐時期,門閥觀念仍盛。 貴族子弟但憑門第,不論品德才能,不必通過科舉,皆可仕宦,導致時人恥於從師,甚至瞧不起從師向學的人。 愈對此不良風氣大為不滿,遂藉李蟠問學的機會,撰作《師說》一文,闡明他對師道的看法。 首段云: 古學者①必有師。

  5. 2014年11月19日 · 孟子像。 網上圖片. 在實踐道德的問題上,孟子有「不能也」與「不為也」的說法。 所謂「不能也」,即能力不許可,客觀上的實行不了;所謂「不為也」,即能力許可,主觀上的不願意做。 孟子認為,人對於「行仁義」與否,常「不能也」作為藉口,推卸責任。 事實上,孟子曾具體的例子說明人說自己「不能也」,很多時只是主觀上不願意的,即「不為也」。 原文如下: 曰:「有復於王者曰:『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則王許乎? 」曰:『否。 』...... 曰:「不為者與不能者形何以異? 」曰:「挾太山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故王不王,非挾太山超北海之類也;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6. 2019年6月21日 · 2019-06-21. 早陣子有一套電視劇,講述職場高層的權力鬥爭,引起不少話題。 其中,由惠英紅主演的大反派,不擇手段要力爭上游,認為只要能當上最高層,擁有足夠權力,就可以完全號令天下,隻手遮天。 但事實又是否真的如此? 當領導者就代表可以隨便按己意做事? 本專欄前兩篇導讀過《莊子.應帝王》,從中可見道家主張帝王管治要旨。 莊子認為,作為管治層,應當懂得順應自然道,能平常心來照應萬物,而不必存在個人好惡私念,更不宜凸顯或獨佔功勞。 為此,莊子在《應帝王》篇中運用了許多寓言說理,其中包括以下一則: 肩①見狂接輿。 狂接輿②曰:「日中始③何以語女④? 」肩曰:「告我:君人者,己出經式義度⑤,人孰敢不聽而化諸⑥! 」狂接輿曰:「是欺德⑦也。 其於治天下也,猶涉海鑿河,而使?⑧負山也。

  7. 2016年10月5日 · 2016-10-05. 「自相矛盾」是耳熟能詳的成語,用來形容言語或處事互相牴觸。 可其原意本不在於泛指世間不能並存事,而是用來特指「賢」與「勢」兩者不相容。 此成語源自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思想,原典見於《韓非子.難勢》︰.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曰:「堅,莫能陷也。 」又譽其矛曰:「利,於物無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夫不可陷盾與無不陷矛,不可同世而立。 不可陷盾,與無不陷矛,為名不可兩立也。 夫賢為勢不可禁,而勢為道也無不禁,不可禁勢,此矛盾說也;夫賢勢不相容亦明矣。 韓非子認為,「賢」治天下與「勢」治天下兩者不可並存,猶如「矛」與「盾」兩者不可同時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