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4日 · 台灣長庚醫院毒物實驗室在已故醫師林杰樑的Facebook專頁上提醒,根據台灣食藥署統計,每年的5~10月為食物中毒的高峰期,列出「保存食物10大原則」避免中毒、維護自身健康。保存食物10大原則(按圖👇👇👇) +

  2. 2023年5月31日 · 為防止食物在室溫存放下變壞應怎樣做?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建議,若已準備的食物如非即時食用,必須保存在攝氏4度或以下,或攝氏60度以上,防止細菌滋長。 若食物未能置於上述溫度範圍,則須遵從兩小時及四小時原則...... 了解詳情按此. 醫師Easy. 健康話題.

  3. 2024年4月13日 · 李婉萍也建議,要保住食物的營養與美味,重點在於把握抗氧與控溫兩大要素: 重點 1. 抗氧化 真空保存才能避免食物的氧化現象,減緩氧化所造成的營養素的流失、大幅降低食物腐敗的機會,也能留存食材水分,延長食物的保存期限。

  4. 2020年10月9日 · 首先可以先準備一些保鮮盒或密實袋分裝食材,並且依不同食物種類使用最適合的保存方式,如以下原則: 1. 肉品:分成一次食用的份量裝袋冷凍,避免肉品反覆冷凍解凍。

    • 沙門氏桿菌
    • 仙人掌桿菌
    • 預防食品中毒 遵循五要原則

    主要為食物被動物接觸或糞便污染的食品或水,如:雞蛋、禽畜肉等動物產品,或豆餡、豆製品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性食品;食物未經烹煮的食品,如使用生蛋製作未經高溫烘焙的提拉米蘇、慕絲蛋糕;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

    - 嘔吐型:潛伏期短(約0.5∼6小時),主要傳染原和澱粉類製品或米飯等相關,會出現噁心及嘔吐等症狀。 - 腹瀉型:潛伏期較長(約6∼15小時),主要傳染原為肉汁、香腸等肉類製品或與乳製品相關,症狀有水樣腹瀉及腹痛,以腸炎的表現為主。

    1. 要低溫-食品保存應低於7℃,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 2. 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也必須注意水源安全。 3. 要加熱-徹底加熱食品,溫度超過70℃。 4. 要洗手-調理食品前或用餐前都須徹底洗淨,有傷口時需要包紮。 5. 要分開-處理生熟食,用不同器具避免交叉污染。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5. 2022年1月25日 · 4類食品建議. 綜合營養師的意見,家中存放穀物類、蔬菜、水果和肉類也十分重要,而罐頭也有較健康的選擇,而且保存期長,可以讓媽媽煮出更多菜式。 穀物: 米、糙米、野米等。 可以增加飽肚感,攝取纖維和維生素,有助排便。 媽媽亦可以準備通粉、米粉、粉麵等,非油炸的蝦子麵、瑤柱麵,簡單煮滾即食。 蔬菜: 根莖類的蔬菜能保存得較久,例如節瓜、翠玉瓜等瓜類,蘿蔔、甘荀、蕃茄、蕃薯也能在室溫存放。 菜葉類的蔬菜如果想保存得耐一點,可以用報紙或保鮮紙包裹,放入雪櫃保存,而芥蘭是相對能保存得較久的菜葉類蔬菜。 另外,也可以預備木耳、雲耳、金針、海帶等,浸開來煮餸。 而豆類,如蜜糖豆,在通風的環境之中也可儲存2至3日。 根莖類蔬菜可以保存較久。 水果: 橙、蘋果、火龍果、柑、奇異果都是能保存較久的水果。

  6. 2020年7月12日 · 天氣逐漸轉熱,若食品未正確保存,小心嚴重恐造成食物中毒!. 台灣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指出,凡舉便當、飲料或是蛋糕等點心,都有衛生及保存問題,一旦保存不當時,不僅促使細菌滋生,更可能讓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