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如何和寶寶互動? 孩子會做任何事情來獲得你的注意. 你的孩子開始明白無論是你喜不喜歡她的行為,她都能夠抓住你的注意力。 因此,從現在到接下來幾年,你的寶寶除了哭以外,她會做各種的行為讓你注意她。 NC BY NC-ND 2.0. 「媽媽」和「爸爸」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寶寶會非常仔細地看著你的嘴。 當你說話時,她會嘗試模仿。 第一個「媽媽」和「爸爸」可能就這樣出現,但你的孩子還不太明白它們的意義,或這些名稱與你們的關係。 推薦~利用嬰兒揹帶可以更高品質的與孩子相處,增強他的安全感與未來獨立性,進而降低焦慮!

    • 粗大動作
    • 精細動作
    • 語言表達
    • 邏輯認知
    • 社交互動
    • 生活自理

    寶寶喜歡嘗試各種不同的姿勢及位置,這時期把寶寶用直立、趴姿等不同方式抱著,寶寶都會顯得興奮,甚至更喜歡坐著。但由於肌耐力還不足,即使雙手撐在地上坐著,久了對寶寶的脊椎也會造成傷害。因此,除非孩子的發展超前,否則讓孩子坐著時,一定要有大人保護,並且不要超過30秒鐘。 寶寶的雙腳力量已經能稍微撐起身體了,所以當寶寶躺著換尿布時,會用雙腳把屁股撐高,似乎懂得正在換尿布,想要幫媽媽的忙,此時媽媽可以多跟寶寶說些讚賞的話,孩子會因為媽媽的語氣,而更有運動雙腳的動機。 【5~6個月寶寶粗大動作發展】 1. 可以雙手撐著地面坐著。 2. 仰躺時可以雙腳用力撐起屁股。 3. 抱著孩子腳放置地面,孩子會用力蹬。

    寶寶對環境的探索動機提高了,會更想去抓取身邊的物品,但此時孩子對於自己身體的感覺還未發展完全,因此無法利用視覺與本體覺判斷是否伸手就能抓到物品,所以常會看到孩子伸手「空抓」,這時爸媽別急著把孩子要的玩具拿過來給他,這是孩子訓練「空間概念」與「本體覺整合」的好時機,等寶寶練習幾次、想要放棄或是要哭的時候,再把玩具拿給他,並且給予鼓勵,這樣孩子才不會喪失成長的機會。 寶寶的「雙側協調」、「跨中線」的能力也發展更好了,在單手拿著的物品時,可以由一手交換到另一手,這樣的動作多讓孩子練習,對將來需要雙手操作的動作(如:吃飯、組裝玩具)有幫助。 【5~6個月寶寶精細動作發展】 1. 想要嘗試抓距離超過手臂長的物品。 2. 會把一個物品重複抓起、放開。 3. 會把一隻手拿的東西交換給另一隻手拿。

    當寶寶的動作增加後,大人們會更想要逗弄,寶寶的情緒有了更多樣化的表現。除了興奮時手舞足蹈外,會用更多的聲音來表達情緒,甚至連單純的「高興」,也會依程度有不一樣的聲音表現,難過、生氣時的哭聲也隨程度有不同的變化。 除了情緒的表達,寶寶聽到聲音時也會利用聲音來回應,常見是聽到音樂時出現像是跟著哼唱的表現,這表示寶寶對於聲音的敏銳度提升、互動性也跟著增加,這時候我們可以帶著寶寶打拍子,並跟著哼唱,能帶動寶寶對於音樂的喜愛,對於發聲、互動能力也有幫助。 【5~6個月寶寶語言表達發展】 1. 除了哭,會用其他聲音表達生氣或難過。 2. 聽到音樂會發出聲音回應。 3. 會發出一段混雜各種聲音,像是在講話一般。

    聽覺敏銳度與認知能力的提升,讓寶寶對聲音的辨識能力更好了!如果是照顧者呼喚他的名字,孩子有時會興奮到大笑、揮動雙手,因此這時候抱著孩子的人要特別小心,千萬不要被孩子嚇到了!這時期建議大人們統一對孩子的稱呼,這能夠幫助孩子對於大人的呼喚能更快反應。 除了辨認大人的呼喚,寶寶對於「語氣」、「聲調」也能有所辨認了,加上表情辨識,寶寶對大人是否生氣,反應也會不同。同樣的一句話,可能因為大人板起面孔、聲音嚴肅一些而哭出來,因此建議跟寶寶說話時,聲調與表情要注意,不要為了逗弄寶寶,將一句話用不同方式陳述,這可能讓寶寶無法正確辨認大人的用意。 【5~6個月寶寶邏輯認知發展】 1. 聽到自己的名字會有反應。 2. 會分辨大人生氣或高興的語氣。 3. 眼睛會先去看小汽車將到達的位置。

    發展到這個時期,寶寶見到照顧者就會自動把手舉高,雖然不見得表示是要換衣服或是要求擁抱,但是寶寶知道手舉高帶來的是跟照顧者的親近,也是安全感的來源。因此看到寶寶手舉高,千萬不要沒有反應,即使只是輕拍安撫,對寶寶來說都是好的! 除了對照顧者有反應,對於陌生人也會有反應!前段時期寶寶對於不熟悉的人會表現好奇,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陌生人可能會表現恐懼,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不過也通常出現在小家庭中,如果寶寶從小就接觸到很多人,那麼不見得會害怕陌生人,爸媽在觀察評估時需要考慮寶寶的生活環境。 【5~6個月寶寶社交互動發展】 1. 看到照顧者會把手舉高。 2. 對陌生人會害怕或逃避眼神。 3. 對鏡子裡的人笑。

    隨著副食品的添加,寶寶咀嚼功能發展得更好,有些寶寶甚至開始長牙,與傳統的「九月發牙」說法相差很大,那是因為現代孩子接收的營養比以前的孩子來得多、來得好,因此許多的發展與發育都提前了。但也不要因為孩子發展快速而太高興,建議請醫師檢查並給予建議較佳,畢竟不是長了牙就可以吃更硬的食物,還得評估寶寶的腸胃消化能力。 寶寶對於身邊事物的喜好表達更明顯了。以往不想喝奶只會用舌頭把奶嘴往外推,現在會把奶瓶拍掉或是丟到一旁,或許媽媽覺得孩子的脾氣變大了,但這是孩子的自然發展,只要媽媽情緒穩定,等孩子認知更好、語言表達更佳時,問題自然就會消失。 【5~6個月寶寶生活自理發展】 1. 能咀嚼固態的食物。 2. 不想喝奶時會把奶瓶拍掉或甩掉。 3. 穿衣服時能不亂動,並稍微舉手配合。

  2. 2021年6月16日 · 6個月:認知能力快速發展期. 玩具藏在哪裡了? 寶寶在6個月左右開始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在這之前,不在寶寶視線範圍內的東西,寶寶都會以為他消失了,所以不會試圖去尋找;物體恆存的概念發展後,寶寶會開始試圖把部分被藏住的玩具找出來 ...

  3. 2019年6月29日 · 到底爸媽該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親子互動呢? 根據報導,臺灣許多父母在寶寶出生後不滿1歲就送去托嬰中心,甚至發現50%以上的家長每天陪伴孩子的時間都少於30分鐘,由此可知,現在家庭缺乏親子互動的時間,對長遠的親子關係來說,是令人憂心的現象。 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陳宜男表示,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應從「陪伴」開始,這也是兒童教養的第一步,但現今父母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造成沒有時間陪伴孩子,依研究資料顯示,33%以上的家長晚上8點之後才回家,有10%的人甚至9點後才返家,導致40%的孩子與父母共進晚餐的天數低於3天,回到家中的對話僅止於「你吃過飯了嗎? 」、「今天在學校有沒有乖?

    成長階段
    年齡
    社會情緒
    語言溝通
    第1階段
    0~3個月
    1.會聽、看和回饋別人對他的逗弄 2.
    1.6週已能認出家長的聲音 2.8週會用聲音及動作回饋。 3.
    第2階段
    4~6個月
    1.微笑注視和他說話或玩的人 2.對鏡子裡的自己感到興趣 3.
    1.開始喃喃自語 2.嘗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3.發出聲音回饋大人的話 4.
    第3階段
    7~12個月
    1.會使用一些社交禮儀,例如:揮揮手、kiss bye代表再見 2.
    1.模仿大人簡單言語,如ㄅㄚㄅㄚ,而且有聲量、高低和節奏變化 2.
    第4階段
    13~18個月
    1.表現出對家人、寵物或洋娃娃的喜愛 2.
    1.表示想要某樣東西,也會表示謝謝。 2.
    • 粗大動作。寶寶經歷過翻身的發展期,這個月開始為了「爬」及「坐」進入準備期。這時候寶寶的身體與四肢的力量需要提升,會做很多翻身、撐身體等有助於肌肉力量進步的動作,整個人看起來變得更活躍了!
    • 精細動作。隨著寶寶身體肌肉耐力提升,以及四周大肌肉的強度提升,有許多動作變得不需要雙手一起執行,像是能單手就能撐住身體,另一手就能伸出去抓玩具。另外,手肘、肩膀的肌肉穩定度提升,寶寶玩玩具的方式也變多了,不僅揮動的更大力也不會掉,還會開始抓著玩具敲打桌面,這可不是寶寶想要破壞玩具,而是敲擊聲音會讓寶寶更興奮。
    • 語言表達。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是爸爸媽媽最感到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時候,因為大部分的寶寶在這個時候會發出「爸爸」或「媽媽」的聲音,雖然沒有意義(就是不會對著爸爸叫「爸爸」),但也總能讓父母高興的半天。
    • 邏輯認知。當孩子自身的基本能力建立了,就會開始增加與環境的互動,並且用各種感官探索這個世界。寶寶在這時減少了用嘴巴探索陌生物品,改用鼻子用力的聞,同時會因為不同的氣味而有不同的表情。
  4. 2023年3月22日 · 6個月寶寶玩甚麼?怎麼跟寶寶玩?6個月以上寶寶玩具該怎選擇?很多的新手爸媽不知道該如呵跟寶寶玩,蒙特梭利認為,6-12個月的寶寶進入了自己生命的第一個重要階段,這個階段被稱為「感覺運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寶寶開始認識和感知世界。

  5. 2021年9月27日 · 7~9個月寶寶已經完全成變成一個愛玩、愛笑、活力無限而且充滿好奇心的寶寶,此時父母也能比較容易從寶寶與環境互動的方式看到寶寶的個性(或者在齡更小時,就已經可以明顯觀察到寶寶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