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8日 ·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腸道缺乏調節免疫力的益菌,令病情更嚴重,即使患者康復,亦未能改善腸道失衡,容易出現「長新冠」(即後遺症),而調查顯示本港八成康復者持續出現後遺症。

  2. 2023年1月13日 · 新冠後調理黃金45日|中醫提醒「轉陰」後首重養肺 吃早餐免着涼 忌捱夜劇烈運動. 圖3之1 - 新冠後調理注意(明報製圖). 新冠確診「轉陰」後飲食可大魚大肉?. 生活作息可「復常」?.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 ...

  3. 2024年5月7日 · 中大:輝瑞口服藥助減新冠後遺症. 【明報專訊】新冠患者及時服用新冠口服藥可減重症和死亡風險。.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證實輝瑞口服藥(Paxlovid)有助減低患者心血管和呼吸道後遺症風險,包括鬱血性心衰竭,以及急性後(post acute)死亡風險,即在 ...

  4. 2022年8月6日 · 荷蘭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中有八分之一在染疫至少3個月後,會出現1種或以上「長新」(新冠後遺症)症狀。 報告撰寫人說,這是對長新冠至今最全面的研究。

  5. 2022年3月28日 · 下一篇. 病情輕重都有後遺症風險 氣促逾年 「長新」手尾長. 圖1之1 - 入侵器官——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新冠病毒可進入 . . . . . . (設計圖片,ronnachaipark@iStockphoto)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自去年12月爆發後,至今已有過百萬港人染疫。 即使患者最終擊退新冠,病毒測試轉陰,為何咳嗽、疲倦、氣喘仍然持續多月,甚至覺得記憶力和專注力減弱?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6. 2022年7月2日 · 愈來愈多人關注「長新」(long Covid,或稱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稱,部分新冠康復者會出現咳嗽帶痰的徵狀,長者和小朋友尤其要注意。

  7. 2022年2月14日 · 【明報專訊】美國有研究發現,不少「長新」(long 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患者按醫生建議做運動鍛煉身體,卻發現愈是做運動,疲倦、氣促、頭痛、關節痛之類的症狀愈見嚴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