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中文名. 李祖夔.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49年. 幼年时随父亲寓居上海。 曾跟随叔叔 李征五 参加辛亥革命。 1924年 直奉战争 时,奉孙中山之命,在驱逐军阀 齐燮元 之战中出了大力,得中山先生当面嘉许并合影留念。 次年2月出任上海县知事兼沪海道尹。 上海县知事为当时除租界外上海的地方最高当局负责人。 北伐后弃政从商。 [3] 李祖夔平生最爱收藏文物字画,为上海屈指可数的几位古董收藏大家之一,其收藏物多为律缂丝与田黄印章。 外界传说此人有“千黄百缂”(一千方田黄,一百幅缂丝),其实是夸大之词,但也为他日后遭劫埋下了祸根。 抗日战争 上海沦陷期间,有一日本富商曾劝诱李将收藏品献于日方,被其严词拒绝。 1947年加入 中国民主建国会 ,担任民建财务处长。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为政举措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主要作品
    • 死因争议
    • 后世纪念

    朝鲜正祖

    李祘(1752年—1800年),即朝鲜正祖(조선 정조),朝鲜王朝第22任君主(1776年—1800年在位)。字亨运,号弘斋、万川明月主人翁,朝鲜英祖李昑之孙、思悼世子(后追尊庄祖)李愃之子。生母是惠庆宫洪氏(后追尊献敬王后)。

    李祘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立为王世孙,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父亲李愃死亡(壬午祸变)后被过继给已故的伯父孝章世子李緈为嗣。乾隆四十年(1775年)代理听政,翌年继承王位,随即铲除反对派洪麟汉、郑厚谦等,颁布《明义录》,阐明自己的正统性。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罢黜权臣洪国荣,巩固了王权。任内朝廷分为“时派”和“僻派”,但李祘始终能驾驭朋党,稳固地掌握权力。

    李祘任内多有建树,他设立奎章阁,营建水原华城,创设壮勇营,实行通共政策,废止除六矣廛以外所有商店的禁乱廛权,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始正视清朝,并吸收清朝文化。同时,他也是一位学者型君主,留下《弘斋全书》184卷,其作品数量居朝鲜半岛历代君主之冠。他执政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空前繁荣,与其祖父英祖统治时期合称“英正时代”,被认为是朝鲜王朝的中兴时期。

    嘉庆五年(1800年),李祘薨逝,享年四十九岁。死后庙号正宗,谥号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大王(清朝赐谥恭宣),葬于健陵。大韩帝国建立后,朝鲜高宗追尊李祘为帝,庙号正祖,谥号敬天明道洪德显谟文成武烈圣仁庄孝宣皇帝。

    (概述图为韩国现代画家李吉范创作的正祖标准影帧 [2])

    生而聪慧

    乾隆十七年(1752年)九月二十二日,李祘生于昌庆宫景春殿,父亲是王世子李愃,母亲是世子嫔洪氏,还有一个在他出生前不久夭折的兄长懿昭世孙李琔。李祘出生前夜,父亲思悼世子曾梦见一条龙进入寝室,醒来后就在景春殿东壁画了一条龙,来纪念儿子诞生的喜事。 据其母洪氏所撰行录记载,李祘自襁褓中就气象伶俐、相貌不凡,因此洪氏受到祖父英祖李昑的称赞,尤其是英祖看到李祘那高高的额头和凸出的后脑勺更是喜不自胜,说李祘像自己。李祘在百日前就能站立,周岁前就能走,抓周时走向晬盘,先抓笔墨,然后翻开书看,举止俨然,人们看到他这么小就有与众不同的资质,无不失色惊叹。而且年幼的他喜欢写字,两岁就能写字,三四岁就已具备笔画的模样,每日以写字画画为乐,五六岁时写的字就有被做成屏风的了。谚文则在四五岁就已通晓,据说能像成人一样写书札了。

    幼遭惨变

    主词条:壬午祸变 当时,李祘的父亲思悼世子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火病),李祘虽然深受疼爱,但亦曾在一次问安中被父亲的无端发怒所惊吓。 [80]李祘因“夙成英明”,深得英祖喜爱,常常将李祘带在身边,并屡次于“筵席”(指君臣对话的地方)中公开赞扬李祘,而思悼世子则被英祖疏远厌弃。代理听政中的思悼世子可以阅览“筵说”(英祖在“筵席”上的谈话)记录。世子嫔洪氏担心思悼世子看到英祖称赞李祘的话后心理失衡,会使他与李祘的父子关系产生裂痕,进而对李祘不利,便与父亲洪凤汉商量,让内官将“筵说”中英祖夸赞李祘的话全部删除后再誊抄呈给思悼世子阅览。 [81]尽管如此,李祘对思悼世子仍然“诚孝恳笃”“承颜顺志”,当英祖和思悼世子之间发生冲突,他往往“委曲周旋”,努力化解。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二月,李祘被立为王世孙。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三月入学景贤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行冠礼与嘉礼,迎娶金时默之女为王世孙嫔(后来的孝懿王后)。 [4]这一年闰五月,发生了祖父英祖将父亲思悼世子关进昌庆宫徽宁殿的米柜、最终活活饿死的“壬午祸变”。李祘曾进入徽宁殿,试图救父,结果被英祖命人强行抱走。 [5]其后,英祖确立“壬午义理”,规定任何人不得给思悼世子翻案。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二月,又将李祘过继给早夭的孝章世子李緈,使其不得承生父思悼世子之统。英祖下达这个变更宗统的“甲申处分”,一方面为了牵制李祘的外祖父洪凤汉一家,以免他们将来追崇思悼世子为王;另一方面,也在宗法上将李祘与思悼世子调整为叔侄关系,使李祘能相对摆脱思悼世子之死所造成的正统性困扰。 这场人伦惨变对李祘来说是莫大的阴影。但母亲洪氏为防止李祘重蹈思悼世子的覆辙,对李祘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洪氏没有怂恿李祘为父报仇,反而教导李祘报答英祖的圣恩,这对李祘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也避免了李祘成为第二个燕山君。 [7]此外,洪氏还将李祘托付给思悼世子生母映嫔李氏抚养,让他在英祖身边长大。映嫔死后,和缓翁主对李祘的影响逐渐增大,而李祘也因此对母家有所疏远。

    艰难嗣位

    英祖末年的政局呈现出当权的洪麟汉、郑厚谦等外戚势力与标榜清论的“清名党”官员对立的格局。洪麟汉虽身为李祘的外叔祖父,表面上也标榜保护世孙,但其实与郑厚谦及其养母和缓翁主勾结,危害李祘。李祘周边从侍从到奴仆,都有不少是洪麟汉、郑厚谦安插的人,负责刺探李祘的动静,李祘甚至长期穿着外衣睡觉,以防不测。 [9]另一方面,李祘先有外祖父洪凤汉保护,洪凤汉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受李祘的两个异母弟恩彦君、恩信君连累而失势,后来李祘又得到洪国荣、郑民始等东宫僚属的保护,同时亦与“清名党”接近。 支持李祘与反对李祘两股势力的对立在乾隆四十年(1775年)达到极点。当时,英祖病症加重,李祘已代摄各种祭祀,英祖至十月更考虑让李祘代理听政。十一月二十日,他在召见左议政洪麟汉时问:“冲子(指李祘)知老论乎?知少论乎?知南人乎?知少(小)北乎?知国事乎?知朝事乎?知兵判谁可为、吏判谁可为乎?”洪麟汉回答:“东宫不必知老论、少论,不必知吏判、兵判。尤不必知朝事矣。”这被洪国荣等认为是阻止世孙代理听政(李祘之母惠庆宫洪氏则予以否认,认为这只是应付英祖的回答而已,洪麟汉并无谋害李祘、阻挠代理之意),便找到行副司直徐命善,让他于十二月初三日上疏弹劾洪麟汉,英祖采纳,罢免洪麟汉,随后命世孙代理听政。十二月十日,李祘在景贤堂开始代理听政。 [10]他虽初出茅庐,但处理政事井井有条,朝鲜上下为之大悦。 [82]在此期间,他还请求英祖将壬午祸变的相关记录“洗草”(销毁),英祖不仅同意,还宣布“此后语及壬午事,当以逆律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初五日,英祖薨逝于庆熙宫集庆堂。当时李祘正准备代英祖主持大报坛的春享大祭,听到英祖死讯后不得不中止。三月初十日,李祘即位于庆熙宫崇政门,是为正祖。三月十九日,追尊养父孝章世子为真宗大王,养母孝纯嫔赵氏为孝纯王后。翌日,改谥思悼世子为庄献世子,改垂恩墓为永祐园,并立景慕宫为其祠堂。三月二十五日,台谏开始弹劾郑厚谦母子之罪,正祖将郑厚谦流放至咸镜道庆源府。其后台谏又弹劾洪麟汉,正祖乃于四月七日下令流放洪麟汉于忠清道砺山府。六月三十日,百官请诛郑厚谦、洪麟汉,数日后正祖下令将两人赐死。 [11]此外,他还将曾攻击过自己外祖父洪凤汉的金龟柱(贞纯王后之兄)流放黑山岛 [73],追夺危害过庄献世子的前领议政金尚鲁的官爵 [74],赐死文女(废淑仪文氏)。 [75]十月二十七日,接受清朝乾隆帝册封为朝鲜国王(正使散秩大臣觉罗万福、副使内阁学士嵩贵)。

    政治

    •峻论荡平与右贤左戚 正祖与其祖父英祖一样标榜“荡平政策”,对朋党加以平衡与抑制,但不同于英祖的“缓论荡平”路线,正祖走的是“峻论荡平”路线,英祖的荡平政策的核心是“调剂保合”,采取的方法是与老、少论中的“缓论”大臣联姻并重用这些外戚,排斥以清议标榜的“峻论”士大夫,称他们为“清名党”并加以打压。正祖则反其道而行之,不再一味“调剂保合”,而是强调忠逆、是非、义理的重要性。他上台不久后就铲除自己的生母家族洪氏、继祖母家族金氏、表兄家族郑氏等英祖朝得势的外戚家族,并重用被英祖贬为“清名党”的清论士类,这种用人方针被称为“右贤左戚”,即重用“贤士大夫”,排斥外戚宦官,自称他治国之道就在于“疏戚里、抑宦官”六字诀。 [27]其后朝中士大夫分化为时派和僻派,正祖将追随自己的时派引为自己的近臣,对僻派也不予摈斥,使两派势力构成平衡。不过,正祖推行了二十多年的“峻论荡平”路线与“右贤左戚”方针之后,还是发现士大夫难改结党之弊,各自遵从各自的“义理”,对强化王权构成障碍。因此他又决定重用外戚,挑选时派中的金祖淳与自己联姻,并委任金祖淳以外戚身份主导朝政,于是在正祖去世后不久,荡平政治落下帷幕,继之而起的是外戚专权的“势道政治”。 •设奎章阁与抄启文臣 正祖继位不久后,就模仿宋代馆阁制度,在昌德宫后苑建立“奎章阁”。奎章阁起初只是保管国王御真、御制的机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祖罢黜洪国荣、正式亲政以后,奎章阁作为政治机构的机能不断提升。他将自己的亲信安排到奎章阁任职,使之得以接近君主、参决国政,故奎章阁被称为“内阁”。同时又先后安排10批、共计100余名的年轻文官到奎章阁读书撰文,接受培训,称“抄启文臣”,从而培养了自己的支持势力。正祖死后,奎章阁的政治机能受到限制,此后基本上只作为王室图书馆而存在。 •君师政治 自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三月以后,正祖不再开经筵,即不再让儒士教导自己,反而以抄启文臣这种制度来教导儒士。正祖后期,更是明确标榜自己是集王统和道统于一身的“君师”,即“以君兼师” [29],表示自己“在君师之位,任君师之责”。 [30]他作为“君师”的职责就是实行“矫俗之政”,具体来说就是矫正士大夫无视君主、结党营私之弊俗,从而强化王权。不过收效并不理想,因此他在临终前的“五晦筵教”中对群臣加以警告。 •营建华城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祖将位于杨州拜峰麓的庄献世子墓—永佑园移葬至被称为“明堂”(风水上佳之地)的水原花山,改称“显隆园”。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改水原为华城,升格为留守府(相当于陪都),因花山之“花”与“华”相通,且取华封三祝之典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二月开始在八公山下营建华城(水原新邑),由右议政蔡济恭负责督建。该城与朝鲜半岛其他用花岗岩修筑的城池不同,采取中国式砖城的模式,同时使用了出身南人的实学家丁若镛设计的起重机,体现了当时朝鲜的“北学”与“西学”的成果。因此,原计划十年修好的华城只用了两年半时间就竣工,并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在华城行宫举行了正祖生母惠庆宫洪氏的还甲盛宴。正祖本欲在嘉庆九年(1804年)退位,奉惠庆宫洪氏移居华城,但未能如愿。 •完善典章

    经济

    •通共政策 朝鲜王朝奉行“利权在上”、“重农抑商”的政策,自太宗朝以来,商业完全由国家掌控。除了最大的特权官商“六矣廛”外,还有登记在“市案”的“市廛”,承担“国役”(为国家采购产品),享受着国家赋予的“都贾”(专卖)权。而私自开设的商店则被称为“乱廛”,如果“乱廛”所涉及的商品触及六矣廛和其他市廛的垄断经营权(都贾权),六矣廛和其他市廛可以强制关闭乱廛,是为“禁乱廛权”。正祖年间,领议政蔡济恭力主“通共和卖”,反对禁乱廛权,正祖采纳其建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下令废止三十年来新开的市廛,并取消“六矣廛”外一切市廛的禁乱廛权,是为“辛亥通共”。于是朝鲜王朝坚持近四百年的商业管制大幅放开,私商日益活跃,有力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矿业政策

    文化

    •文体反正 18世纪,中国的稗官小品(野史杂记、明清小说)大量传入朝鲜,对朝鲜文风产生很大影响。正祖认为稗官小品“最害人心术”,对士大夫沾染这种文风感到忧虑,于是实行了“文体反正”的文化政策,即抑制稗官小品的影响,倡导“正大醇厚”的古文。他一方面对崇尚稗官小品的文臣加以惩戒,如李相璜、金祖淳、南公辙等,迫使他们上疏谢罪,与稗官小品划清界限,并将“纯仿小品体裁”的成均馆儒生李钰开除学籍;另一方面,他加大对从中国进口书籍的管控,严禁士人阅读明末清初文集和稗官小说,并焚毁相关书籍。不过该政策效果有限,正祖死后,稗官小品继续流行于朝鲜。 •尊周思明 正祖延续前代国王肃宗、英祖等倡导“尊周思明”的意识形态的政策,强调尊周思明、春秋大义“实为正世道、培国脉之最先务”。他说他在同清朝、日本交往的过程中,都会怀念明朝对朝鲜的恩德。 [34]因此,他尤其推崇标榜“尊周思明”的老论大儒宋时烈,称他为继承朱熹道统的“宋子”,刊行《宋子大全》,并御定《两贤传心录》(“两贤”即朱熹与宋时烈)。他还非常注重“尊周思明”相关书籍的编纂,亲自主持对《宋史》的修订,修成《宋史筌》,以体现尊周大义,同时编纂了《尊周录》《尊周汇编》《皇明时槐院誊录》《明陪臣考》《皇明陪臣传》《斯文大义录》《明纪提挈》等大量“尊周思明”的相关书籍。 •对天主教

    •自评:①涵养工夫最难,余少涵养工夫,故每多暴发之病。②予岂有学问工夫?而特以经历之多艰,自不能无动心忍性之工矣。 •朝鲜王朝官方评价:王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道学之正也;建天地而不悖,俟百世而不惑,义理之正也;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而万民万事无不正,治法征谟之正也。精一之传,祗承于圣祖;燕翼之谟,付畀于圣子。成始成终,王者之大居正也。传曰:“大人者,正己而物正。”王之所以为正也。……王以孔、朱之学,任尧、舜之道,大启斯文,以应五百命世之作,而斯民无禄,天啬其寿,圣圣相传之统,遂不可复徵。子曰:“道之不行也,学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盖亦气数之使然欤?呜呼痛矣!(李晚秀撰正宗大王行状) •乾隆帝:该国王如此遇事知儆,益见其恭顺自将,足以永受恩眷,深为该国庆幸也。 •朝鲜...

    雅号由来

    正祖主要有两个雅号,一个是他早年所取的“弘斋”,取自“君子弘毅”之义 [48];又全称“弘于一人斋”,取自中国上古时期《卿云歌》中“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49]另一个是“万川明月主人翁”,这是他晚年的自号。他把臣民比作河川,自己比作映照“万川”的“明月”,并融合太极思想,将他的政治哲学用《万川明月主人翁自序》这篇文章来加以阐释。

    嗜书之癖

    正祖在朝鲜王朝历代国王中以嗜书著称。他还是世孙时,就热衷藏书,听说在中国购买的书和家藏秘本,就马上下令买来,收藏在“皆有窝”中,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并读遍这些书籍。 [51]而且他还给自己安排读书计划,除非生病,否则必须按计划完成,即位以后也保持这种习惯,有时在晚上接见大臣结束后,往往会秉烛读书,完成计划后才能安心睡觉。 [52]同时,也勤于做读书笔记,分类辑册,以便记忆。 正祖即位后,虽然政务繁忙,但仍然以“静坐一小窝对方册”为乐。 [54]最让他愉快的事就是在处理完政务后与几个文人学士“谈经说诗,讨古证今”。 [55]正祖最爱读的书是《宋史》,从早年开始就每年看一遍,反复披阅,多年不倦,原因在于他认为朝鲜王朝的制度最像中国宋朝,所以研究《宋史》有益于治国理政。 [56]此外他时常将明人丘濬《大学衍义补》和《王阳明集》放在桌案上,每年都会阅读,他对王阳明的文章尤其推崇,对归有光、张居正也予以肯定。 [57]但总体而言,正祖对明清人的文章评价不高,认为“多险怪尖酸”,对稗官小说尤其深恶痛绝,自幼不看一眼。

    开同德会

    乾隆四十年(1775年)十二月初三日,因洪国荣所物色的行副司直徐命善上疏弹劾洪麟汉,使还是世孙的正祖得以摆脱危机,实现代理听政,故这个日子被正祖定为纪念日。正祖没有选择像过去的君主那样策勋功臣,而是在每年十二月初三日召集当初保护自己的人召开名为“同德会”的聚会。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十二月初三日,正祖召见已被提拔为右议政的徐命善及自己曾经的僚属洪国荣、郑民始、李镇衡,召开第一次同德会,在正祖发表讲话后,一起祭拜神殿,然后举行小型宴会,正祖御制《同德会轴序》,其他与会者也写了文章。 [59-60]此后大多数年份的十二月初三日都会开同德会,直到正祖去世。

    正祖是朝鲜王朝历代君主中留下诗文最多的一位。他留下438首诗、4首乐章、1首训词、1258篇文章。他的诗文及一些相关资料被合编为《弘斋全书》184卷100册(包括他在世孙时期的作品《春邸录》4卷),这也是现存的第一部朝鲜君主个人文集。

    除此之外,正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成就,有《芭蕉图》《墨梅图》《墨菊图》《秋风鸣雁图》《四君子》等画作传世,其画风颇有文人气息。

    有观点认为,正祖死于老论僻派沈焕之等的毒杀。正祖在嘉庆五年(1800年)五月三十日发表了旨在强化王权、警告臣僚的“五晦筵教”。时为左议政的沈焕之对此感到害怕,便收买医官沈鏔下毒暗杀正祖。这种说法尤其在受到正祖提拔的南人内部非常盛行,曾有人因散布这种传闻而被治罪。

    不过,随着2009年正祖与沈焕之君臣间299件书札的公开,沈焕之毒杀正祖的说法逐渐受到史学界否定。檀国大学教授金文植表示:“正祖末年,正祖通过信件向沈焕之告知了自己的病情。如果他怀疑沈焕之,绝对不会向他表明病情。根据信件内容推测,自然病死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健陵

    正祖死后,按其生前遗愿埋葬于庄献世子之墓显隆园东侧,陵号“健陵”,位于今韩国京畿道华城市安宁洞显隆园讲武堂。21年后,孝懿王后去世,与正祖合葬于健陵。同时因风水问题,健陵位置也稍作移动至水原旧邑的乡校旧址(仍在显隆园即隆陵范围内)。

    游行活动

    自1996年开始,韩国京畿道水原市于每年10月举行“正祖大王陵幸班次共同再现”活动(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至2021年4月举行),作为水原华城文化节的一部分。从2016年到2018年,首尔特别市、华城市、京畿道等地方自治团体相继参与,完整重现了正祖当年从昌德宫到华城及隆陵的“陵幸”队伍,是韩国最大的王室游行,也成为韩国地方自治团体联合庆典的成功案例。届时,将从市民中选拔正祖和惠庆宫等主角角色,并在昌德宫、舟桥、鹭得岛、水原华城、隆陵等沿途主要景点举行舟桥市民体验、美食集市、正祖大王主题展览馆、传统文化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市民参与活动。

    军舰

    2022年6月,韩国海军8200吨级宙斯盾驱逐舰的一号舰命名为“正祖大王舰”。 [87]“正祖大王”号是继“世宗大王”号、“栗谷李珥”号、“西厓柳成龙”号之后韩国制造的第四艘宙斯盾驱逐舰。2022年7月28日下水。

  2. 中文名. 李祖佺. 别 名. 期轩.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 出生日期. 1894年. 逝世日期. 1968年. 毕业院校. 北京军需学院. 出生地. 江苏省常州市. 1928年由上海携带妻张月娟及子女回常州定居。 早年毕业于北京军需学院第一期(抗战胜利后改为财务学院)。 天津中国银行任职,军政部军需署科长,航空委员会科长会计主任,代总理处处长。 抗战期间曾任航空委员会经理处处长 [1] ,后方勤务部少将参议,交通部公路局会计专员,总务科长等职。 解放后回常州,在副食品商店工作。 1961年后当选常州政协三四届委员。 1968年去世。 元配张月娟(苏州人,1892—1931)生一子五女。 继室韩遂成号岫云(1905—1984)因车祸去世。 生一子二女。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3. 本 名. 李祖猗. 国 籍. 东魏、北齐. 朝 代. 南北朝. 父 亲. 上党太守 希宗. 丈 夫. 东魏乐安王 元昂 ,崔叔瓒。 妹 妹. 北齐昭信皇后 李祖娥. 角色介绍. 李祖猗出身高门士族赵郡氏,容貌也十分艳丽。 她嫁给东魏安乐王元昂为王妃, 高洋 建立 北齐 后,对魏朝宗室展开杀戮,同时又和李祖猗私通。 李祖猗因有 尔朱英娥 拒奸被杀的前车之鉴,怕死不敢不从。 为了去掉元昂这个眼中钉, 高洋 把元昂召进宫里,射了元昂一百多箭,直到把元昂射成刺猬一般, 血流满地而死。 后来 高洋 却前往参加葬礼,在葬礼上强迫李祖猗与他亲热,然后将李祖猗带回皇宫准备纳为 昭仪 。 皇后 李祖娥 闻讯号啕大哭,绝食相胁,声称“愿以皇后之位让给姐姐”。 皇太后 娄昭君 被惊动,也赶来训斥高洋。

  4. 玜(1790年—1834年),即朝鲜纯(조선 순조),字公宝,号纯斋, 朝鲜王朝 第23任君主(1800年—1834年在位)。. 朝鲜 正 祘 次子,生母为 绥嫔朴氏 。. 玜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六月出生在汉城 昌庆宫 ,于嘉庆五年(1800年)被册封为王世子,同年 ...

  5. 李琈(1580年—1620年),是 朝鲜王朝 的第16代君主朝鲜仁祖 李倧 之父,他是 朝鲜宣祖 庶五子,母 仁嫔金氏,宣祖二十年(1587年)封“定远君”。仁祖即位后曾追赠“定远 大院君 ”,后追崇庙号元宗,谥号仁宪靖穆章孝敬德大王,葬于 京畿道 金浦 的 章陵。

  6. 收藏. 0有用+1. 旲(1809年—1830年),朝鲜王朝后期王子。 字德寅,号敬轩,是 朝鲜纯 玜之嫡长子,母为 纯元王后 金氏。 1812年册封 王世子 ,1819年迎娶世子嫔赵氏( 神贞王后 ),1827年代理听政,1830年去世,死后谥号“孝明世子”。 1834年其子 奂 (朝鲜宪宗)即位,追尊旲为“翼宗大王”。 他的养子 熙 (朝鲜高宗)在1897年自称 皇帝 以后,追尊旲为“文翼皇帝”。 旲. 德寅. 敬轩. 所处时代. 朝鲜王朝. 出生日期. 1809年. 逝世日期. 1830年. 谥 号. 孝明世子. 目录. 1 生平. 2 死后. 3 评价. 4 著作. 5 家庭. 妻子. 子女. 生平. 播报. 编辑. 孝明世子旲 半烧画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