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1月5日 · 不少人都會為自己購買醫療保險購買醫療保險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應付自己無法負擔的醫療開支想確保自己能支付高昂醫療費或避免因病耗費所有儲蓄便需要考慮醫療保險由於醫療保險是實報實銷意思是只會賠償你實際使用的醫療費用因此假如你已經有基本的醫療保障應先考慮現有保額是否足夠才再選擇合適自己的醫療保險避免浪費。 醫療保額需要幾多? 考慮到嚴重疾病的醫療開支龐大,最好要有每年不少於一百萬的醫療保額。 ^ # 醫療保險應該獨立購買. 如果醫療保險作為附加契約,保障可能會受基本計劃影響。 因為不少基本計劃在終止後(例如提取現金價值/賠償後),附加契約便會一併終止。 而附加契約終止後,想重獲保障時便需要重新核保,屆時可能有不保事項/附加保費,甚至拒保 。

  2. 2021年8月23日 · 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本港男性與女性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2歲及88.1歲,並且持續穩步增加。 巿民平均壽命愈長,亦代表對醫療系統的需求和負荷也將與日俱增。 因此醫療及住院保險所扮演的角色將會變得愈來愈重要為了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負擔經過多年的諮詢與研究本港於2019年4月起全面推行自願醫保計劃。 在自願醫保計劃的框架底下,無論受保人的健康狀況如何,均保證可續保至100歲,兼且不設「終身保障限額」。 同時,承保範圍亦擴大至涵蓋未知的投保前已有病症和日間手術( www.vhis.gov.hk/tc/about_us/scheme.html )。 最重要的,就是可就保費申請稅務扣除。 正所謂「未雨綢繆」,這計劃無疑可為身為納稅人的投保人士減輕自願醫保的供款負擔。

  3. 2018年11月15日 · 答: 醫療保險愈早買愈好因為醫保是對沖醫療開支。 以癌症為例,部分癌症要使用標靶藥,粗略估計1個月需要5萬元,如果沒有醫保,又怎樣可以得到保障? 就算選擇公立醫院,有關藥物通常都在自費藥物名單,如果沒有錢就醫不了。 到時醫療費較貴,還是保費較貴? 所以年紀愈大,雖然保費會較貴,但是仍值得投保。 問:退休後經濟能力減,如何負擔醫療保險開支? 答: 如果退休時沒有太多預算,就可以選擇有墊底費的醫保計劃。 若買一個100萬元保額得醫保,65歲投保應每月需繳付2至3萬元,但如果加入墊底費,有機會將保費下調至5,000元至1萬元。 雖然頭一部分開支不會獲得賠償,但可以有效保障其他較大型的風險。 問:應該點樣購買醫療保險?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3月25日 · 買醫療保險是因為想得到更好的醫療保障當有需要時能夠入住私家醫院環境較舒適但最重要原因是夠快! 俗語有云:「病向淺中醫」。 現時在公立醫院睇專科,等上3年已非奇事。 因此,強烈建議有能力的話,應為自己購買適當保障!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都要從現實角度考量,大部分人唔睇私院主要都是一個原因:貴! 人人都怕病,但更怕唔知要幾錢先醫好病,所以如果本身無一定積蓄或收入,其實未必要買醫保,因為即使有買兼有病,根本不會去私院,無謂白交保費。 如果買醫保,要有心理準備,不幸有需要索賠,自己有機會起碼要分擔數千至數萬元費用,但叫做多一個選擇。 事實上,先睇私家都可繼續排公院,而遇上長手尾或大病,不少人會先睇私家,再轉公院繼續治療(公院質素不一定較私院差,只是等得比較耐)。 2.預期醫保有何保障?

  6. 2020年7月22日 · 舉例說如不幸患上癌症若有投保相關醫療開支就可向保險公司索賠部分費用否則就需要動用個人的儲蓄支付醫療費。 但坊間保險種類繁多,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1. 人壽保險. 壽險的功用,是在投保人身故後為家人或受供養人提供財務保障。 壽險的槓桿效益較大,付出相對低,但賠償額高。 如果是家中的經濟支柱,可以考慮購買壽險,壽險可提供一次性或定期賠償,為家人提供財務保障。 2. 醫療保險保障一般涵蓋普通科醫生或專科醫生的診症費用、住院及其他醫療費用等,受保人患病時可抵銷醫療開支,減輕財政負擔。 但切記於投保前問清楚各種疾病的理賠情況,包括條款及限制。 3. 危疾保險在受保人患病時,提供一次性現金賠償,旨在解決現金流問題。 此類保險可以作為一份獨立保單或人壽保險的附加保障投保。

  7. 2021年8月9日 · 部分在職人士選擇只倚賴就職公司提供的團體醫療保險服務以節省個人保險支出但要清楚了解團體保險的範圍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沒有個人的醫保若自己需要的醫療開支項目並非團體保障範圍及轉工期間的潛在醫療開支就要自費處理隨時得不償失。 【扣稅以外的考慮 有公司醫保點解仲要投保VHIS? : 按此 】 貨比三家詳研醫保性價比. 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醫保,首先應考慮自己的保障需要,參考數家保險公司的建議書及產品銷售資料作出比較。 主要比較的項目包括: 1. 基本計劃和額外醫保的保障項目和賠償限額,以了解是否合乎自己期望的需要和金額; 2. 一般醫保計劃都會列明一些不保事項,例如預防性治療、先天性疾病、投保前已知病症等。 如果你認為需要的保障並不納入該保單的保障範圍內,就可以剔除考慮之列; 3.

  8. 2022年8月11日 · 為何具備抗醫療通脹特性如此重要醫療通脹包括私家病房藥物或醫療器械加價等因素假如每年及終身賠償上限過低即使今年足夠應付醫療開支但10年或20年之後或出現遠遠不足夠的情況。 根據Willis Tower Watson的數據,香港於2020年及2021年的醫療通脹分別為6.54%及6.77%,2022年則預計為8.22%,長期高於一般通脹。 假設一個手術於2019年花費100萬港元,同一個手術於2022年的費用已增至123萬元。 3. 部份產品住院現金 毋須限制入住政府醫院或次級病房. 高端醫療保險在賠償上大多類同,在病房及膳食、醫生巡房費、深切治療及手術費等各方面均作全數賠償,只有在個別額外保障才有明顯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