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7日 · 今天晚間與會的毒物科專家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告訴中央社記者,「米酵菌酸毒素最開始是在印尼被發現因當地名為Tempe bongkrek傳統椰子發酵餅導致數起中毒事件另外米酵菌酸也會出現在米製品都是發酵過程被罕見細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污染。 顏宗海說,溫度介於攝氏22到33度、酸鹼值中性,是米酵菌酸最喜歡的環境。 台灣過去未發生過米酵菌酸食物中毒,但印尼、非洲、中國都有案例,米酵菌酸少見卻致命,民眾不慎吃到污染食物,毒素直接攻擊人體細胞負責製造能量的粒線體,影響細胞呼吸,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 顏宗海表示,不慎吃入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個案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類似急性腸胃炎症狀,甚至可能在1天之內多重器官衰竭,死亡率達4成以上。

  2. 2024年3月28日 · 衛生福利部長薛瑞元今天說初步朝內生性或外來添加的毒素方向討論若是內生性毒素較高機率是米酵菌酸」。 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在臉書發文說明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和仙人掌細菌. 的腸毒素cereulide都是粒線體毒素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因此臨床上米酵菌酸和仙人掌細菌毒素症候群很難區辨都有昏迷腎衰竭休克無發燒現象。 然而,李建璋指出,米酵菌酸比起仙人掌細菌毒更猛爆,所以當傳出死亡、重症的愈來愈多,米酵菌酸的機會就更大。 即使是極少量的1.5毫克米酵菌酸也可能致命;過去爆發事件潛伏期範圍為0.3到16小時,30%至100%會在短時間內導致迅速死亡。

  3. 2024年3月27日 ·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今晚表示經召集毒物學專家收治病患醫院醫師及疾管署食藥署等單位討論偏向認為毒素引起且米酵菌酸 可能性高米酵菌酸1毫克就能致命 無解毒劑1天內器官衰竭. 信義區寶林茶室疑食品中毒案多人就醫目前2人身亡。 王必勝今天傍晚在疾管署接受媒體聯訪說明,已召集6名毒物學專家、收治相關患者醫院的醫師代表、感染科權威醫師張上淳,及疾病管制署、食品藥物管理署、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代表、環境部化學署等單位,首次召開專家會議。 王必勝說明,此會議主要目的就是交換臨床訊息、毒理知識、實務疫調等訊息,希望收斂討論,找到比較貼近事實的原因,並且展開檢驗。

  4. 2024年4月8日 ·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後網傳大量邦克列酸原稱米酵菌酸傳言甚至指常見於某些食材學者表示邦克列酸產生並非常見只要把邦克列酸產生環境條件加以排除例如包裝粄條等製品的袋子不要抹油就能避免

  5. 2024年3月28日 · 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晚間召開記者會表示檢警相驗2死者解剖發現其中1名死者血液中檢出罕見米酵菌酸這是台灣首次檢出這項毒素寶林茶室中毒案死者解剖驗出米酵菌酸 台灣首見.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晚間接受媒體電訪說明此為初步檢驗結果後續仍要確認濃度做細菌培養確定是否為單一毒素影響了解是否為自然發生或有其他因素並釐清責任歸屬。 國內首例驗出米酵菌酸,過往則在中國、印尼、莫三比克等地有過中毒案例。 楊振昌推測,應是因台灣一向注意食品製程,過去發生中毒案例,多是在生活水準較低、環境較差的地方,且多與自製或發酵食品有關,若是正規生產、經過適當滅菌,應較不會發生。

  6. 2024年4月1日 ·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1日電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長薛瑞元說信義店含輕症病例累計14人驗出米酵菌酸陽性饒河店個案皆為陰性毒素源頭待分析認為毒素從國外飄洋過海或故意添加可能性較低薛瑞元今天上午列席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議蘇丹紅小林製藥紅麴原料以及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等重大食安事件檢討與策進作為為題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寶林食材均未驗出米酵菌酸 王必勝推測前批已用完粿條有問題. 米酵菌酸攻擊細胞粒線體致死率高 留意這些事免恐慌. 薛瑞元會前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昨天下午公布,截至傍晚5時30分,累計通報31人,其中2人死亡、5人住加護病房、3人住一般病房、21人返家休養。

  7. 2024年3月29日 ·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這個菌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罕見毒素在台灣現蹤引發民眾食安疑慮衛福部疾管署每天上午10時下午5時30分在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個案追蹤專區公布最新通報數字。 截至今天下午5時30分,疾管署累計接獲21例通報,其中2人死亡,5人仍在加護病房、1人在一般病房,13人返家休養;與上午相比新增3例,年齡介在31歲到45歲之間,均有食用粿條,後續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 (編輯:陳政偉)1130329. (中央社製表) #王必勝. #食物中毒. #疾管署. #衛福部. #寶林茶室. #米酵菌酸.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