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16日 ·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15個月來首次暫停加息維持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5厘至5.25厘不變不過主席鮑威爾明言幾乎所有儲局官員都認為今年進一步加息是合適之舉反映各名理事對息率水平預測的點陣圖亦一同放鷹」,顯示今年底的利率 ...

  2. 2023年7月13日 · 市場有意見認為聯儲局若在明年公布的檢討中提高通脹目標會有助央行減少加息幅度減低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不過當年有參與目標政策設定的克拉里達認為當局不會改變2%目標雖然經濟在通脹處3%水平仍能運作不過各國央行長期將目標定在2%一旦改變將對央行信譽有影響政策最好有路徑依循根據現有政策而制定。 他又指出,市場價格已反映聯儲局可以將通脹降至2%,若聯儲局現在表示可接受維持更高通脹水平,幾乎可以肯定債息率下跌、市場拋售風險資產,最終會損害經濟。 對於美國經濟預期,克拉里達指出美國需要通過勞工市場放緩,令工資通脹下降,無可避免會出現技術性衰退,至明年中美國失業率升至4.5%至5%,但他認為在此情况下仍可視為經濟成功軟着陸。 相關字詞﹕ 美國經濟 克拉里達 技術性衰退 美國通脹 聯儲局 加息

  3. 2022年9月11日 ·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將於9月20日至21日舉行議息會議多名官員繼續表態支持大幅加息聯儲局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上周五表示支持大幅度significant increase加息讓息口達至明顯抑壓通脹的水平重申不能也不會放棄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2%的通脹目標加上經濟衰退的擔憂已消退有信心美國強勁的勞動力市場有助靈活地積極應對通脹

  4. 2023年8月27日 ·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於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言論被視為十分溫和市場亦預期9月將會暫緩加息不過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預期由於美國經濟仍未顯著放緩聯儲局至少仍需要再加息一次又提醒當局對美國財政赤字的影響問題關注度不夠。 薩默斯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鮑威爾的言論顯示,聯儲局對中性利率或高於以往的可能性持開放態度,相信未來數個月或會看到再加息一次甚至更多。 美國克利夫蘭聯儲銀行行長梅斯特(Loretta Mester)表示,聯儲局很可能需要再次加息,但未有提及何時加息。 梅斯特表示,聯儲局通過加息令通脹回落至2%目標的工作或未完成,尚未能確認現時具限制性的貨幣政策水平是否足以達成通脹回落目標,暫時相信聯儲局不會在明年減息。

  5. 2023年6月11日 · 明報專訊美國聯儲局於本港時間周四凌晨公布議息結果市場普遍預期將為去年3月以來首次暫停加息焦點落在會否在7月再加息以及今次發布的利率點陣圖對未來息口走勢的啟示。 彭博社在本月初向46名經濟師進行調查,因近期通脹壓力緩解,勞動市場放緩,以及3月銀行流動性危機導致信貸緊縮,大多數受訪者預期今年內聯儲局不會加息。 經濟師料最快明年首季減息.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上月議息後表示,加息正接近甚至可能已到達終點,將逐次按數據決定是否加息。 野村證券認為本月聯儲局將「鷹派暫停」,即暫停加息維持利率在5厘至5.25厘區間不變,但表明加息周期並未完結,或在利率點陣圖發出繼續加息的信號。

  6. 2023年5月5日 · 明報專訊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後匯豐昨率先公布將港元最優惠利率P),上調0.125厘至5.75厘其他大型港銀跟隨是今年1月和3月未有跟隨聯儲局加息後首度恢復加息不過加幅低於此前去年11月和12月的0.25厘聯儲局對加息取態轉鴿」,分析指美國加息周期已完結隨着聯儲局或在下半年開始釋放減息信號將拉動港息與美息回落預期最優惠利率大致見頂今年能否掉頭減P則視乎港元拆息稍後回落速度。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7. 2023年3月9日 · 明報專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周二在國會聽證會表示基於最近經濟數據強於預期最終利率水平或高於早前預期若數據顯示需要加快收緊貨幣政策當局將準備加快加息步伐是次為聯儲局去年12月降低每次加息幅度後鮑威爾首次公開表示或再加快加息昨日市場對下次會議3月22日加息半厘的預期升至約八成見圖),貝萊德更預期本輪利率高位將升至6厘。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限時優惠. 新用戶30天免費試閱. 盡覽《明報電子報》收費內容. 立即試閱.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