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受中南海中共江澤民集團操控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於1954年8月12日生於香港,祖籍山東威海,今年8月12日正好撞正俗稱「鬼節」的盂蘭節,香港民間常趁此時節做法事超度亡魂,而今年有一批「民主倒梁力量」成員當晚約8時手持十多副紙紮公仔,由香港西區警署

  2. 因為很多人都說 盂蘭節鬼門關大開 通街都是鬼 但最近看了一個網頁 發現原來盂蘭節背後卻是另有一番意義的 開鬼門關 目的是讓鬼魂能趕回陽間去探望後世子孫

    • 起源
    • 盂蘭盆會
    • 祭祖與超度法事
    • 各地習俗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的中元節在同一天,這天在道教中又是地官誕,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有祭祖的習俗,並祈求地官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且同樣符合東亞傳統的孝道,於是佛、道的習俗結合起來。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演變成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府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被釋放出來,由冥間大神面燃大士普渡真君管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到家中神主牌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四處徘徊找食物。基於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惠及眾鬼的思想,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

    佛家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部派佛教時期,印度就常興辦盂蘭盆會而在中國,《佛說盂蘭盆經》在西晉時由竺法護譯出,因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道教中元法會

    道教方面,中國北方盛行太乙救苦天尊之類的法事,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中專責救度亡魂的大神,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南方則流行諸多道教懺法,各地不同,如:《三元滅罪水懺》意義在三官大帝中的地官大帝生日,請得地官赦罪赦免先人罪孽;《三元賜福寶懺》是為先人求取冥福;廣東一帶則有《呂祖無極寶懺》,是全真道儀式,藉由度人無數的孚佑帝君呂純陽祖師威力,廣度死者入道,安生定冥。 如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為例:由一道長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臺正中。諸道士扮演眾仙弟子,立於兩側。天尊(道長飾)用團扇扇三下,以寶劍(或鐵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義為天尊滅地獄之火,以法器破地獄之門,引鬼魂出離地獄,後開始為眾仙、地獄鬼眾與悠遊人世之亡靈講經說法,天尊說法畢,則遣眾仙跳下虛空(飾演的道士們各持法器,跳下高臺滿場跳躍),意是拯救四方鬼魂與信徒之祖先。此時天尊作法,並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糖、餅,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

    民間盂蘭盆會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的盂蘭盆會常有神功戲演出,近年也有當代流行表演的「歌臺」、電子花車。日本、琉球則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等。除了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還有團結地區、族群的社會功能。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華人地區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至今部份人常把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視為陰森恐怖的鬼節,有不少禁忌,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不少祭祀和慶祝活動都是晚上進行,與傳統習俗有矛盾。

    日本本土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お盆」(おぼん、發音:O-bon,盂蘭盆會簡稱)。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農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進行。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踴」的舞蹈,專注於手部動作。 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此時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顯冷清,有點類似中國的清明節。

    朝鮮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著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3. 佛教傳入中國後,今時今日的盂蘭節,已成為民間節日,從佛教的放燄口,演變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燒街衣。 市民不管信佛還是信道, 五行術數篇:弘揚孝道的月份@有緣居士|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4. 新唐人影片:港民間盂蘭節燒衣祛野鬼梁振英(視頻) 【中國新聞評論_梁振英_下地獄】http://www.ntdtv.com/xtr/gb/2013/08/21/a953027.html ...

  5. ★葉哲維老師 農曆7月禁忌(不可不知) 今日來分享農曆7月禁忌(不可不知) 一年一度農曆7月到來, 平日行為端正施善不怕邪來侵, 若能在此月吃素更佳, 因農曆7月門開好兄弟以葷食為主, 不過流傳多年禁忌不妨參考。 盂蘭節

  6. 街上有殘留香燭冥鏹,小心別踐踏,因為善信本意是祭祀亡魂的,踐踏就是不敬。今明兩晚出夜街,避免在樹下行走,也不要靠牆,盡量在光處活動。如走到幽暗地段,宜加快腳步向前走,不要回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