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廣東、香港、澳門乃至華南地區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盂蘭節與道教的中元節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盂蘭節為中國漢傳佛教的重要節日,僧侶於這天集會,無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見和看法,從而作自我改善。

  2. 盂蘭節 ,或稱 佛歡喜日 、 僧自恣日 、 盂蘭盆節 (簡稱 盂蘭節 ) [a] ,是中國佛教的節日。 這節是在三個月 結夏安居 的最後一天( 農曆 七月十五)供養這些參與的修行人,以其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能解救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在古摩揭陀國佛世時及現今的南傳佛教並沒有此節。 盂蘭節正日有二說︰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二為七月十四日。 在 廣東 、 香港 、 澳門 乃至 華南地區 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盂蘭節與道教的 中元節 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盂蘭節為中國漢傳佛教的重要節日,僧侶於這天集會,無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見和看法,從而作自我改善。 因此,佛家又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

    • 起源
    • 法會
    • 祭祖與超度法事
    • 祭田神
    • 各地習俗
    • 參考資料
    • 外部鏈結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後來在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說法的盛行,逐漸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的鬼月、鬼節。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道教為祖先及亡魂祈求赦罪與佛教作功德令累世父母祖先解脫的儀式目的相似,且同樣符合東亞傳統的孝道,於是佛、道的習俗結合起來。 由於道教的地官赦罪日同時也是祭祀一切亡靈的日子,佛教法會中的施眾僧又被演變為施餓鬼儀式,後來民間就相傳那一天地...

    佛家盂蘭盆法會

    盂蘭盆法會是根據《盂蘭盆經》,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舉行,以佛法供養三寶的功德,迴向現生父母身體健康。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時期,法會活動呈現興盛,官民共樂。

    民間盂蘭盆會

    現時民間的盂蘭盆會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覡宗教、民間信仰而成,除了原來的普渡意義外,還增添了娛樂成份,變成廟會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戲劇等娛樂活動。例如華人的盂蘭盆會常有神功戲演出,近年也有當代流行表演的「歌台」、電子花車。日本、琉球則有盆踴,朝鮮半島有農樂、假面舞等。除了祭祀、娛樂外,一些盂蘭盆會還有團結地區、族群的社會功能。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靈。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稱為「迎祖靈」。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送回為止。送回時稱為「送祖靈」,華人、朝鮮民族、越南人和琉球人會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在中國湘、贛的一些地區和日本本土,盂蘭盆節是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在河北泊頭市、南皮縣的農民會持麻穀至田埂,稱為「薦新」。山西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祭田神,稱為「行田」。忻縣農民在田埂上掛五色紙祭田神。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的日子,稱為「掛鋤」。延緩鎮農民會選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的田旛。

    華人地區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近代至今部份人常把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視為陰森恐怖的鬼節,有不少禁忌時常被拿出來討論,例如不要貼牆走、不要在七月搬家或結婚、晾衣服不能留到半夜,但部份禁忌如晚上不要外出等並沒有傳統文化基礎,因為傳統上地官誕不少祭祀和慶祝活動都是晚上進行,與傳統習俗有矛盾。 在某些農村地區保留較多祭祀土地神或田神、祈求豐收的習俗。

    日本

    盂蘭盆節在飛鳥時代由隋唐時期的中國傳入日本,俗稱「御盆」(日語:お盆/おぼんObon */?),為盂蘭盆會的簡稱。傳統慶祝時間在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間,在明治維新後,一些地區自農曆七月十五直接改為公曆7月15日,另一些則改為格里曆8月15日,以較接近農曆原來的日子。十三日前掃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禮物的習慣,民俗上也會眾人聚集,跳一種名曰「盆踊」的舞蹈,專注於手部動作。 日本人對盂蘭盆節很重視,現已成為僅次於元旦的重要節日,企業、公司一般都會放假一周左右,稱為「盆休」,很多出門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選擇利用這個假期返鄉團聚祭祖,此時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顯冷清,有點類似華人的清明節。

    朝鮮半島

    朝鮮半島的中元節又稱「百中節」、「百種節」、「亡魂節」等,是朝鮮的一個傳統節日,來自中國道教的中元節與佛教盂蘭盆節,然後發展出朝鮮民族特色。相對於中國、日本的中元節較着重於祭祖及普渡,朝鮮的中元節則保留較多秋季農夫慶豐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儀式則其次。

    書目

    1. 《東京夢華錄》卷八,「中元節」條 2. 盂蘭盆會的來源[永久失效連結] 3. 周樹佳《香港民間風土記憶(叄)》 4. Stephen F. Teiser(太史文)著,侯東旭譯:《幽靈的節日——中國中世紀的信仰與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紀錄片

    1. 野鬼假期 Les Vacances des Fantômes 尚若白作品,2013年台灣雲林虎尾中元普渡紀錄片。住在虎尾的人們遵循從對岸渡海至台灣的祖先留下的傳統,虔誠地透過各種活動和儀式普渡先人及動物的魂魄,也在片中分享中元普渡的相關知識。

    李瑞烈老師YouTube上的『中元節與盂蘭盆會之別』(中文字幕,臺灣閩南語)
    林百欣親臨深水步區,向長者派米(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市區的盂蘭勝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香港大學圖書館數碼化項目 香港口述歷史檔案
  3. 據《 盂蘭盆經 》的記載,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眾生離 餓 苦,生人天中 [6] 。. 佛教 依照《 盂蘭盆經 》的說法,在 農曆 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 佛陀 和 僧人 ,濟度 六道 苦难 眾生 ,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

  4. 鬼節可以指: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 萬聖夜 亡靈節 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 挪威的 Blót ( 英語 : Blót )

  5. 漢族傳統節日類型多樣化,根據《 通勝 》的載錄,年中最少有9個主要節日、24個節氣和140多個 神誕 。. 這些節日可分為 農業 耕作、 宗教 祭祀、人倫孝悌、驅瘟避邪四大類 [1] 。. 主要漢族節日包括 元旦 、 人日 、 元宵 、 春社 、 寒食 / 清明 、 上巳 ...

  6. 酬神戲. 神功戲的戲棚. 酬神戲 ,泛指一切因神誕、 廟宇 開光、 鬼節 打醮、 太平清醮 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戲曲表演,是迎接神赛会所表演的戏,是百姓為了酬謝神恩、酬神祈福,舉行一連串慶祝活動之一,一般都在庙会或是戏台上演出。. 福建 多稱 ...

  1. 鬼節禁忌 衫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glorycloud.tv

    Uplifting Worship Music for Jesus. Worship Jesus together with FREE worship music that bring peace and hope. Sound of Heaven.

  1. 相關搜尋

    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