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8日 · 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主任及眼科專科醫生張叔銘表示病人做微笑矯視期間眼球要定點注視並保持靜止惟對大部分人絕非易事而SMILE Pro透過提升激光射頻將單眼手術時間由上一代約25秒減至約10秒另配備導航功能可提升手術成效並減低風險

  2. 激光矯視手術有很多不同類型其中以角膜激光矯視手術」(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最為常見現為台北醫學大學臨牀醫學研究所兼任教授的蔡瑞芳宣布停做LASIK後曾透過報道表示LASIK還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近視手術成功率達百分之九十九。 他停做手術,是因為發現多例患者術後多年視力惡化,即使再戴眼鏡,也無法矯正視力。 這些患者的共通點是有慢性眼睛發炎。 蔡瑞芳估計,問題原因是手術後,因角膜切口讓有害物質滲進眼內,破壞眼睛組織而影響視力,認為進行手術前,需有效控制發炎;但要在術前發現患者有慢性眼睛發炎,並不容易。 疱疹病毒 致慢性發炎.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估計,蔡瑞芳提及的眼睛慢性發炎,可能與疱疹病毒有關。

  3. 2022年9月17日 · 養和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鄭澤鈞解釋:「老花的成因主要是眼睛內的晶體和睫狀肌的調節焦距功能變差減弱眼睛在看近物時的聚焦能力影響近距離視力。 一般而言,老花度數隨年齡增長,每年約增加10度,從40歲開始出現老花,大約50至100度,50歲約有150至200度,60歲就有300度,之後度數通常不會再加深。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六分之一人口年齡為60歲以上,從10億人增至14億。 隨人口老化,老花人口也將會大增。 年增10度 60歲可達300度. 中大醫院眼科專科醫生陳培文強調:「老花不是病,只是眼睛聚焦能力減弱,正如一個年輕體操運動員能做到某一個動作,年紀大了會變得困難。 而每個人對老花的感覺都不一樣,視乎當事人對視力的需求,以及日常生活有多需要看近距離事物。

  4. 白內障手術經過近半世紀的研究演變與應用至今已非常普及去年香港引入最新技術將激光矯視的原理應用於白內障摘除手術中以改良手術效果及安全性並減少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嚴重的白內障其實肉眼可見,若曾在街上留意一些老人家,其瞳孔位置由黑變奶白色,便可能是白內障患者。 一般而言,早期的白內障患者可透過調整眼鏡度數來改善視力,但效果屬短暫性;現時並無藥物預防或治療白內障,要根治白內障,現時只有手術摘除並植入人工晶體之法。 何時才是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最佳時機? 養和醫院眼科手術中心主任曾雁的建議,始終是「病人覺得視力受損才值得做」。 「任何手術都有風險,若病人覺得視力有少少矇會影響工作與生活都可以做;但若不覺有影響,便無必要。 」 什麼是「必要」?

  5. 2016年1月3日 · 明報 > 新聞 > 港聞. 病人稱術後受傷 養和眼科名醫遭索償. [2016.01.03] 發表 推文. 【明報專訊養和醫院及被譽為眼科聖手的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主任張叔銘醫生日前遭一名曾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的女病人入稟高等法院索償女病人指她於2013年1月7日經張施手術後受傷認為事件涉及疏忽和誤診。 案件已排期今年6月29日聆訊。 原訴為女病人梁穎宜 (譯音),兩被告分別為張叔銘及養和醫院。 據養和醫院網頁資料,張叔銘為養和醫院陳蔭燊視力矯正中心的視力矯正主任。 入稟狀並沒有透露索償金額及手術詳情,記者昨到訪原訴住所,惟未能接觸原訴。 養和﹕不評論 張叔銘﹕無做錯嘢. 養和醫院不作評論;張叔銘則回應稱,原訴早前曾向醫院作正式投訴,惟據張所知,原訴沒有視力損失,「度數做得好靚」。

  6. 2020年8月17日 · 佢上周五(14日)終於去 做矯視手術形容一天都光晒」,但因為做完手術會畏光就算夜晚都要戴上黑超示人仲叫街上情侶迴避即係唔好閃親佢呀

  7. 明報專訊內地高考上周正式落幕由於部分院校及專業設有視力限制門檻最近各地醫院的眼科門診量激增出現高考畢業生爭相做矯視手術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