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0日 · Theory首席創意官Jeffery Kalinsky以客為本 追求耐用高品質服飾. 撰文:朱奕錦. 出版: 2023-04-20 23:15 更新:2023-04-20 23:15. 3. 美國服裝品牌Theory以個性的都市實穿主義設計理念著稱,風格簡潔,剪裁乾淨利落,完美詮釋Less is More。. 2022年3月,Theory宣布Jeffrey ...

  2. 2016年12月13日 · 你有沒有考慮過,為甚麼再複雜精巧的理論,也解釋不了(更別說指導了)你全部的生活?. 為甚麼人和人之間的審美品味會有這麼大的差別,以及這些品味為甚麼會有「高級」和「低級」的區分?. 為甚麼讀大學時有些人可以瀟灑自如就全面發展,而有些人付出 ...

    • 譯者按
    • 正文
    • 當年暴火的酷兒理論
    • 酷兒理論不只是學術
    • 參差不齊的酷兒理論
    • 不禮貌政治的必要性
    • 是不是在耍酷又如何
    • 酷兒理論的研究課題

    「酷兒理論到底要幹嘛?」來自學界、社運界,甚至性/別少數社群內部的批評聲中,人們急著將「酷兒」的理念簡化成「排斥所有身份認同、棄守任何道德底線」。但果真如此嗎?事實上,酷兒理論從非一言堂,不是誰說了算,其本身亦是百家爭鳴、互別苗頭的,因此與其說是queer “theory”,不如想成“theories” of queerness。 九零年代,伴隨後結構與後現代等思潮而出現的酷兒理論,被很多人認為「衝太快」(或「唱高調」,或「扯後腿」),這似乎坐實了「性解放」造成的滑坡恐懼。這些批評的「耳語」,使得酷兒理論受到同志運動團體與保守勢力的兩面夾攻,舉世皆然,特別在婚權運動高漲的此時。 此刻再讀Lauren Berlant(芝加哥大學教授)和Michael Warner(耶魯大學教授)於1995年合...

    究竟「酷兒理論」是什麼、不是什麼?在今天華語語系下的「同志」文本、同志運動、同志研究中,似乎也引發很多爭議(包括運動倫理、論述策略、認同需求、汙名反轉等)──事實上,就是很多人在說、能說,卻沒達成什麼共識;然而沒共識,卻反而可能是酷兒理論的初衷。 從Lauren Berlant(芝加哥大學教授)和Michael Warner(耶魯大學教授)合寫的這篇〈 酷兒理論教我們幹嘛?〉(“What Does Queer Theory Teach Us about X?”, PMLA (1995), 110:3, 343-349)來看,似乎「酷兒」最不需要的就是硬生出一個宏觀的、經驗的理論來理解,而是要追求具備許多細瑣、片段、局部的實踐,嘗試建構一幅道不盡、理更亂的酷兒圖景。 要說這幅參差不齊的景觀是完...

    學界中發展出的新字詞,通常都不太會直接流行起來,就像八卦一樣。需要一小段時間,才會有越來越多人想知道真實的故事是什麼。當一份期刊想搞專號或編輯評論時,大多是為了回應這種需求。這也是Lauren Berlant和Michael Warner被找來寫這篇文章的原因──說明什麼是酷兒理論。 當時(1995年)「酷兒理論」(queer theory)這個詞被發明出來還不到五年,已經在學術圈中刮起旋風,許多後設評論(meta-commentary)陸續出版,簡直就像一個巨大的虛擬產業,涵蓋期刊專號、專欄、書評、專業詞條等等。為什麼人們會覺得有需要去介紹、剖析和理論化,這個甚至不知道到底算不算已經存在的「東西」呢? 酷兒作品的密集,無法用數量來衡量,而是感受問題。「酷兒很性感!」(Queer is ho...

    酷兒理論並非只是學術意義上的政治──也就是死的、沒用的政治。誠然,萬事起頭難,但因為任何可能被稱作酷兒理論的東西,都基進地試圖改變這個世界,而任何試圖要總結其工作的,都可能徒勞且偏頗,甚至有點暴力。 為酷兒理論寫評論無法像百科全書那樣清晰地陳列資訊,因為酷兒理論並非任何東西「的」理論。或許能這麼說,這篇文章是希望可以創造「複數的公共」(publics)──可以持續且開放地提供性與親密的公共;可以理解其自身優勢與困境差異的公共;得以用來生活、記憶,且被渴望、追求的公共。 這裡,所謂「複數的公共」,並不是指自我認同為酷兒的一群人,也不是用「酷兒」(queer)來作為LGBT的包裹式名稱。酷兒的複數公共,使不同時間點上對於參與性(membership)的不同理解成為可能,而這種參與性是基於一種想望...

    「酷兒理論」的標籤,讓酷兒及非酷兒讀者忘記了這些「酷兒」原有之差異,誤以為酷兒性(queerness)可以在某種脈絡(理論)中擁有穩定的參照內涵和實用力量;然而,酷兒理論與實踐是源於許多不同的位置、處在不同的社會關係當中的。 這些位置通常是偏狹且在地的──就像點綴真實政治或思想作品的小裝飾一樣──幾乎沒有特定作品可以視為酷兒理論的轉喻(metonym),而「酷兒」對於理論而言,原本包含了多元的文本,以一種歪讀的方式實踐「再脈絡化」(re-contextualization)。 舉例來說,在文化研究領域中,酷兒批判引發了一連串對官方政策公共(official policy public)與媒體公共(media public)之間之關係的反思。在大眾媒體上、在各類文本中、在各種論述環境裡的酷兒評...

    愛滋運動的發展,迫使全國社會面對酷兒的怪異問題。愛滋讓所有直面它的人知道,論述的力量攸關生死;讓我們發現,在公或私領域中,無法為憤怒、哀悼、慾望發聲的嚴重性;讓我們瞭解,不同的參照框架(像是科學、宗教、新聞、一般人的恐同論調)是彼此相互競爭的,而其斷裂又是如此致命的。 愛滋也教會我們,不要自以為擁有一個群體的、支持的社會環境。愛滋問題也突顯出「專家修辭」是如何限制了知識的傳播,最終正當化專家政治對人命的安排。最後,愛滋還告訴我們,令人不舒服但直言不諱地談論錢和性是多麼重要的事,因為長久以來,委婉且間接的修辭創造了多少傷害。 努力表達關於性的實踐跟慾望,是為了模糊特定身份認同的分類。就像參與愛滋運動的人,大都是被性行為或「風險」(risk)所定義,而非特定身份認同,所以酷兒之間的疆界反而是不連...

    誠然,如今有許多主流媒體、高度資本化的空間正在發展、培養一種「酷兒語言」(language of queerness)。尤其在青少年文化中,允許人們成為或談論酷兒(關於性的古怪事物),而不必然要同化成人們熟悉的弱勢身份(比如同志)。 在這些「複數的公共」中,酷兒的怪異性彷彿不再由酷兒組成。大部分這類型的公共,是透過其內在原則及相當物質條件,以達成其他目的。以青少年文化為例,使酷兒「怪異性」得以被想像的過程,剛巧呈現了資本的內在矛盾:透過交換取得、透過消費生產。 在這個情況下,在大眾青年文化中談論酷兒的身份認同,更像是一直奢侈文化的展現;因此會有人批評,這樣不過只是消費主義(consumerism)的發展,而因此認為所有的酷兒議題都不過只是關乎「生活方式」(lifestyle)的瑣碎小事。但就...

    這樣的特殊性,透過學術界的引用,創造出屬於酷兒(理論)的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在90年代時,這個世界(指美國)曾經認真看待酷兒問題;但這短暫的嚴肅性,卻不因此等於酷兒理論曾在任何領域中取得主導地位。 在學術的公共裡,有許多空間是容不下任何酷兒研究的,也經常會聽見有人憂心酷兒研究在推廣一種危險且愚蠢的課題。然而,絕大部分,酷兒批判是在探究性相(sexuality)的政治環境;它認為親密的性實踐和情動(affect)不只關乎家庭、浪漫愛情、友誼,亦關乎治理政策與日常生活的公共世界。 對酷兒而言,這些並非可以分別處理的問題,因為酷兒批判是在挑戰「隱私/私密性」(privacy)的要件──讓羞恥跟「暗櫃」再也不只是獨立的禁閉空間,而是共同的文化結構問題;讓通俗的表演不再因為暗語、黑...

  3. 2020年11月16日 · 直到1971年,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John Rawls)的著作《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出版,引起學術界很大迴響,才令政治哲學在英美國家出現復甦。. 羅爾斯:無知之幕、正義論與社會首要的公平原則. 今天我們並不是要談政治哲學史,也不 ...

  4. 2022年3月17日 · 撰文:林珈希. 出版: 2022-03-17 16:00 更新:2022-03-17 16:00. 3. UNIQLO × Theory|UNIQLO才公開與JW Anderson的聯乘,又帶來好消息,宣布再度與紐約時尚品牌 Theory 攜手合作,推出「UNIQLO x Theory」2022 春夏設計師聯名系列,為大家帶來平價又時尚實用的設計。. UNIQLO × ...

  5. 2016年10月21日 · 三、韋伯:理解社會行動 - EP50. 馬克斯.韋伯 (Max Weber,1864-1920),百科全書式的天才學者,對現代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經濟學都影響深遠的先驅人物。. 他對如何研究社會有著和涂爾幹截然不同的認識,風格獨特的社會學路徑常被後人概括為「理解社會學 ...

  6. 2020年11月24日 · 1950年,他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在康乃爾大學、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任教。羅爾斯在1970年發表了《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一書,正式向長期佔據政治哲學主流地位的效益主義(功利主義)發起有力的挑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