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丁肇中(Samuel C.C.Ting),男,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安阿伯城,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丁肇中早年在大陆上学,1948年,随父母去往台湾。. 1956年,进入 学习,1959年,以物理学和数学双学位大学毕业。. 之后,由理论物理转向 ...

  3. 丁肇中为 美國物理學會意大利物理學會歐洲物理學會 會員, 中央研究院 外籍院士, 巴基斯坦科學院 院士以及 俄羅斯科學院 院士。 並且獲得 密西根大學 、 香港中文大學 、 哥倫比亞大學 、 莫斯科國立大學 、 波隆那大學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香港浸會大學 等校的名譽博士,並為 上海交通大學 的名譽教授。 [6] 此外他也是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委员, 复旦大学 资深校董 [7] 以及荣誉教授 [8], 曲阜师范大学 名誉校长以及 山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的名譽院長与山东省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名誉校长, [9] 以及前身為臺灣省立工學院的 國立成功大學 傑出校友。 [2]

  4. 2024年10月20日 · 1936年,丁肇中出生在美国密歇根州的安娜堡,他的父母原本希望他出生在中国,不过当他父母在美国进行学术访问的时候,他提早出生了,因为这个小意外,丁肇中具有了美国公民的身份。

  5. 1966年開始,丁肇中領導的實驗小組進行了一連串關於量子電動力學和向量介子 (vector meson) 的實驗工作,不但加深了人類對向量介子的認識,還證實了量子電動力學的正確性。1972-74年,小組在美國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室進行實驗,發現了第四種夸克 (quark)。

  6. 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的五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1948年,根据量子电动力学,费曼、施温格和朝永振一郎提出理论,电子没有体积,他们因此获诺贝尔奖。 可1964年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两个不同的实验得出相反结果——量子电动力学是错误的,电子有体积。 丁肇中决定 测量电子的半径。 1965年,到德国重做实验。 8个月后,实验证明量子电动力学正确: 电子没有体积。 第一点体会: 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我没有做实验以前,都是世界级的专家在做这个实验。 第二个实验:1974年前,物理学界认为,宇宙中所有粒子由3种夸克组成。 丁肇中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 他决定寻找新夸克。 这相当于北京下雨时,每秒钟有100亿个雨滴,如果有一个是红的,要从这100亿个里找出来。

  7. 2014年10月24日 · 1974年,丁肇中提出了“寻找新粒子与新物质的实验方案,可惜未能被多数物理学家重视。但他执著探索,终于在实验中发现了新粒子——J粒子,它的寿命是通常粒子的1万倍,进而发现了J粒子家族,改变了人类对于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

  8. 2011年10月18日 · 来源:文汇报. 探秘宇宙“无字书”. 真理不在蒙满灰尘的权威著作,而是在宇宙、自然界这部伟大的无字书。. ——伽利略. 1942年,丁肇中和父亲观海、母亲王隽英及弟弟、妹妹合影。. 过去五十年丁肇中做过五六个实验,开始都受到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