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5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人權概念由於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的不同而不同中國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建立人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人權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著重強調生存權和發展權同時也強調個人對集體人權的義務 [19] 。 1997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簽署《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2001年3月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批准該公約,但對結社、成立工會等權利做了限制 [20] 。 1998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簽署《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並多次表明會儘快批准 [21] ,但至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都未予批准。 2004年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 胡錦濤 表示,一旦條件成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向全國人大提交批准該公約。

  2. 中國政府在人權問題上用來對抗西方的觀點有二一是中國是開發中國家需要首先解決經濟發展和百姓的溫飽問題二是基於對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強權持續對中國侵略控制干涉的歷史事實的認知中國政府認為主權問題也是中國的集體人權問題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4月30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18修正)第二章第三十三條寫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 ...

  5. 序言. 定義. 历史. 《世界人權宣言》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價值依據. 普世性. 批評. 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 进阶内容. 立法的内容. 人權發展三阶段. 評判標准. 争议焦點. 爭議事件.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人权. 158种语言. 讨论. 不转换. 工具. 权利. 理論上的區別. 自然與法定權. 請求與自由權. 积极与消极权 (英语:Negative and positive rights) 个体与集体权 (英语: Individual and group rights) 人權種類. 公民與政治. 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 第三代人權 (英语: Three generations of human rights) 權利持有者.

  6. 中华文化. 中華文化 ,是 中國 以及 大中華地區 的 文明 體系 [參⁠ 1] [參⁠ 2] ,其最早的形式為發展於 黄河流域 中原地區 的 中原文化 ,後來經過長時間歷史演變,以及期間不斷與外族的接触与文化融合,形成了今日所知的中華文化 [參⁠ 3] 。. 中華文化以夏 ...

  7. 人權(英語: Human Rights;亦稱基本權、自然權利及人類基本權利)指“個人或群體作為人類而与生俱之权利” [1] [2]。人權的許多價值以強化人的能動性,並以普世(或曰普適)原則要求所有人應享有此天赋權利。 雖然人在一定程度上放棄權益的自由,但基本權本身不可拋棄,即使個人表明自 ...

  8. 中国并未采取西方式的 自由民主制 ,但中国政府及 中国共产党 均在官方层面上规定中国是一个民主国家。 一部分观察家认为中国是一个 威权 或 新威权 的 一党制 国家 [1] ,甚者稱中国实际是 獨裁政體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称该国政府实行“ 人民民主专政 ” [3] 。 此外,宪法还称“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使得中国共产党完全垄断了政治权力,一切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党皆在宪法层面上不合法。 目前,中国存在八个合法 参政党 ,但这八个党都必须承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4] 。 中国共产党说中国实行“ 社会主义民主 ”制度,其中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代表人民的利益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