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5月31日 · 個人彼此吸引是命運之神的安排,還是化學效應作祟?. 關於緣分,心理學家歸納出兩大重要「吸引力法則」,我們會來電,其實都有跡可循!. 文|陳和謙.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吸引,如同神袐的化學反應。. 但究竟人與人的相處之間,為什麼會產生吸引?. 而 ...

  3. 2021年3月27日 · 接近性效應. 第一個影響吸引力的是「接近性效應 (propinquity effect)」,指的是兩個人之間要產生良好的關係,就必須具備物理上的「接近」;或是說, 兩人所在的位置愈接近,彼此的關係就容易愈好。...

  4. 人際吸引力 (英語: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是指 人與人 之間的吸引,它會導致 柏拉基模關係 或 浪漫關係 的發展。 它不同於諸如 外貌吸引力 之類的感知,它涉及到什麼是美麗或有吸引力的;什麼不是美麗或有吸引力的類似觀點。 人際吸引力的研究是 社會心理學 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 人際吸引力與一個人喜歡、不喜歡或討厭某人的程度有關。 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種作用於兩個人之間的力量,這種力量傾向於把他們拉到一起,阻止他們分離。 在衡量人際吸引力時,必須參考被吸引者和吸引者的素質,以達到預測的準確性。 有人建議在確定吸引力時,既要考慮個性因素,也要考慮情境因素。 衡量 [ 編輯]

  5. 2020年6月29日 · 相似性你們有多相似? 比如,你們是否有相似的興趣或價值觀. 相互性:我們更有可能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外觀吸引力:他們長得是否令人愉悅. 熟悉度:我們喜歡讓我們感覺舒服的人. 人類進化與動物本能. 這一切聽起來其實並不陌生。 哈特教授表示,這與人類過去的進化有關。 她說,人們總是被那些讓自己感到熟悉的人所吸引,因為熟悉可以提供一種安全感和可預測性。...

  6. 2018年8月12日 · 挑選伴侶,「相似」、「互補」哪個好?. 為什麼會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 但也易因小事一言不合。. 心理學中,兩者有相近之處稱為「相似性」,好比有個詞叫做「夫妻相」,而人往往會喜歡上與自己有部分相似的人,心理學家唐.伯納(Donn R. Byrne ...

  7. 2018年7月6日 · 人際吸引是個體與他人之間情感上相互親密的狀態,是人際關係中一種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際吸引的形式可分為親合、喜歡和愛情。親合是較低層次的人際吸引,喜歡是中等程度的吸引,而愛情是最強烈的人際吸引形式。

  8. 相近性係指兩人的年紀、容貌、興趣、家庭背景、宗教信仰、價值觀等各方面的近似程度,也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 若能遇見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當然會感到更有親近感 (Byrne, 1961),甚至能進而增加自己的信心與尊嚴 (Suls & Fletcher, 1983)。 然而「異性相吸」難道不存在嗎? 當然有的! 但此類狀況,兩者的個人性質需是「互補的 (complementary)」 (Dryer & Horowitz, 1997),意即雙方特質雖有所不同但並非相反或對抗,而能截長補短、相互滿足。 3.平等 (equity) 平等又稱互換 (exchange),係基於公平理論 (E. Hatifield & Traupmann, 1981)而生,也就是 「投桃報李」、「禮尚往來」的相處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