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錯誤資訊 (英語: Misinformation )是假的或是會造成誤導的資訊 [1] [2] 。. 錯誤資訊和 造假資訊 (Disinformation)不同,錯誤資訊雖有誤或不準確,但散播者不一定有意要誤導大眾,而造假資訊是刻意誤導大眾,並且進行傳播的資訊 [3] [4] [5] 。. 早期對錯誤資訊的 ...

  2. 錯誤資訊 (英語: Misinformation )是假的或是會造成誤導的資訊 [1] [2] 。. 錯誤資訊和 造假資訊 (Disinformation)不,錯誤資訊雖有誤或不準確,但散播者不一定有意要誤導大眾,而造假資訊是刻意誤導大眾,並且進行傳播的資訊 [3] [4] [5] 。. 早期對錯誤 ...

  3. 2018年11月22日 · 惡意資訊 (Mal-information) : 是指共享真實資訊卻造成傷害,通常是通過轉移旨在保密的資訊進入公共領域。 另外檢視資訊失序的三個“元素”(代理人、訊息和解譯者),所需詢問每個元素的可能問題。 另外還強調需要考慮資訊失序的三個不同“階段”(創建、上線、散播)與上述三個元素的可能交互影響。...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6月27日 · 這篇文章介紹了三種錯誤資訊的區別:錯誤資訊是正確的信息,不論意圖;假消息是故意散布的虛假信息以操縱或欺騙;誤導信息是無意中傳遞的不正確信息。

    • 內容不正確,就一定是「假新聞」嗎?
    • 更多「假新聞」分類
    • 除了訊息本身,也要去了解訊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

    感謝各種社群和網路的發達,現代的新聞壽命幾乎已經以分鐘計算,許多記者為了要衝即時新聞,並沒有時間顧及品質,因此常出現各種錯漏字、排版錯誤,更別說是否能「確認消息來源正確性」。 《初稿》研究中心主任 Claire Wardle 以「是否有惡意」為標準,將「內容不正確」分成了「不實訊息」(Disinformation)和「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 舉例來說,當記者撰寫文章出現錯字或漏字,又沒有編輯協助糾錯,就會出現「非惡意」的「錯誤訊息」。如經濟日報於 2018/6/29 發佈的這篇「親愛的,你準備好養老防兒了嗎?」在計算每人養老費用時,就出現了下列文字: 很明顯記者在撰寫這個段落時,不小心按到鍵盤或是後台編輯時發生錯誤,報導公開後又沒有再做檢查,因此出現了「養老費用每人就高...

    除了「錯誤訊息」和「不實訊息」這兩種分法,在 Claire Wardle 研究中,又將不正確的訊息做出更細的七種分類 : 可以注意到上述第一項的「揶揄模仿」並沒有被歸類在「錯誤訊息」或「不實訊息」內,但這類訊息依然有可能會誤導讀者。這是因為即使是面對相同的訊息,不同的讀者就會有不同的解讀。 一張「惡搞圖片」,可能對某個社群而言,明顯屬於「揶揄模仿類」的搞笑作品,但另一個社群可能會信以為真,並用他個人的詮釋補充說明後,分享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反而造成了「假新聞」的效果。 以下圖為例,這篇模仿國文課本的搞笑作品「第七十八課 我的爸爸是總統」,其中像是第七十八課、握手、打斷手骨顛倒勇等文字,對常使用網路的年輕世代,很容易發現到這是一篇「惡搞作品」。但對於這類反諷文字不熟悉的族群,可能就沒辦法注意到這...

    本文介紹的分類方式,不一定能精準描繪出所有的「假新聞」,也許有些不屬於任何一類,有些又同時符合多種類型。要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數的「假新聞」分類,多是由分析歐美的媒體和網路社群所建構出來,不一定能完全符合臺灣的情境。但這樣的分類方式,至少能協助我們理解「假新聞」各種可能的面貌,也有助於提醒我們在「生產」和「消費」各種訊息時,能有基礎的問題意識,檢驗這些訊息是否值得信任。 因此,解構「假新聞」時,除了就「訊息」本身的屬性去拆解,也要去了解訊息的「生產者」的屬性、動機,和實際對「消費者」造成的效果。沃草後續將介紹在「假新聞」傳遞過程中,「生產者」、「訊息」和「消費者」各自的角色及可能的屬性。

  6. 2018年7月19日 · 什麼是基本歸因錯誤. 基本歸因錯誤 描繪人們在考察某些行為或後果的原因時高估傾向性因素(譴責或贊譽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譴責或贊譽環境)的雙重傾向。 它是 歸因理論 的一個現象,即人們常常把他人的行為歸因於人格或態度等內在特質上,而忽略他們所處情境的重要性。 比如,儘管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行為時有充分的 證據 支持,但我們總是傾向於低估外部因素的影響,而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 這種現象解釋了當 銷售人員 的業績不佳時, 銷售經理 更傾向於將其歸因於下屬的懶惰而不是 競爭對手 的實力。 有研究顯示,東亞人相對英美人更註意情境,而更少受此 謬誤 影響。 [1] 基本歸因錯誤或者基本歸因偏差是指在對他人行為進行歸因的時候,往往會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歸因為其內在因素,而低估了情境因素的影響。 [2]

  7. 基本歸因謬誤 (英語: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也稱為錯誤歸因。. 是指人們在評估他人的行為時,即使有充分的證據支持,但仍總是傾向於高估內部或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他有這樣的人格,才做出這樣的行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