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問︰如何與佛相應? 定賢法師答: 「與佛相應」的總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上求佛道求智慧,下化眾生以慈悲。 方法是「四預流支」:1.親近善士——親近承事具戒定慧,能演繹正信佛法者。
      buddhistcompassion.org/content/如何與佛相應?問法師為什麼
  1. 其他人也問了

  2. 」 如果佛與眾生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那麼, 要如何才能不讓淪為眾生呢? 根據禪的觀點,涅槃和輪迴(生死的流轉), 這兩者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

  3. 2020年12月24日 · 問︰如何與佛相應?. 定賢法師答: 「與佛相應」的總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上求佛道求智慧,下化眾生以慈悲。. 方法是「四預流支」:1.親近 ...

  4. 2015年7月8日 · 一、 理即佛:不管你相不相信佛法,不管你有沒有聽到過佛這個名字,你本身具有佛的本性,我們稱為佛性 成佛的可能性,不要說是放下屠刀,就是沒有放下時也是佛,所以不但是人,連螞蟻、蒼蠅等有情無情的一切眾生也都是佛。

  5. 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不響無善因,成與不成皆深信,佛度有緣化群靈。. 《普門十要》的第五要,我們要談的是,諸佛與眾生彼 此,最重要的「相應」問題。. 偈云「諸佛接引重相應,不叩 不響無善因,成與不成皆深信,佛度有緣化群靈」。. 經云「若有無量 ...

  6. 2022年8月4日 · 慧屏法師則從佛法的學習和實踐上,提出對善巧方便的理解,他表示,看見並給予眾生當下所需要的,然後引導他獲得更美好、圓滿的一個未來,就是善巧方便。 善巧方便是慈悲跟智慧的融合,慧屏法師引述星雲大師的觀點說:我們在做任何事情,如果遇到困難,要不然就是慈悲不夠,要不然就是智慧不夠。 所以,他認為善巧方便其實就是解答。 能夠力行善巧方便,實際上就是跟諸佛菩薩的願心相應,就是在實踐了。 對於《法華經》中的善巧方便,如何運用在修行跟弘法上,慧屏法師提出了三個重點,要能夠「親近善知識」,然後「四攝法的落實」,以及「非佛不作」。 他表示,佛能夠有這麼多的善巧方便? 其實是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非常多了不起的善知識、諸佛菩薩示現給他學習提點了。

  7. 2012年3月2日 · 問: 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在哪裡?. 如何跨越?. 濟群法師答: 佛與眾生之間,在一般人的感覺中,似乎有著天淵之別。. 事實上,距離並不是那麼遙遠。. 《六祖壇經》有句話,叫做「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佛,為覺悟之義。. 在迷的狀態 ...

  8. books.masterhsingyun.org › ArticleDetail › artcle165星雲大師全集

    佛法最主要的,就是要我們能夠離開偏執的兩邊,甚至善惡一起蠲除,一起放下。 對於世間上的對待法,如果你能通達,能夠能超越它,就能夠超越自己,超越對待,如此自能任性逍遙,隨緣自在地過生活了。 (二)如何成就中道義? 中道是佛法不共世間法的特色之一,能夠把握中道,就能得到佛法的真實義。 在《六祖壇經‧付囑品》中,六祖大師舉出三十六對法,就是告訴弟子們,要從對待法裡超越出來,才能契合中道實相。 六祖大師說,於三十六對法,如果能夠解用,就能貫通一切經義。 舉例說,如果有人問法於你,問在「有」,則以「無」來破其常見;問在「無」,則以「有」來破其斷見;問在「凡」,則以「聖」來破其凡見;問在「聖」,則以「凡」來破其聖見。 主要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以空遣空,以法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