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kknews.cc

      圖片: kknews.cc

      • 中國人極重祭祀祖先,清明及重陽節掃墓以示慎終追遠,心中不忘本,具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 宗教因素→ 中國人多信佛道及民間神靈,參與傳統祈福活動有助保境安民。 長洲及新界圍村定期舉行打醮,盂蘭節每年亦會普渡超幽,從而使居民心靈上得到慰藉。
      ls.chiculture.org.hk/tc/idea-aspect/47
  1. 其他人也問了

  2. A. 明代三才圖會的禮記郊祭圖圖片提供寶蓋頭/FOTOE) 曾子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終」是指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死亡;「追遠」是追念遠代的祖先。 人們通常以祭祀來表達慎終追遠發展至每年清明重陽的春秋二祭都是拜祭先祖的傳統節日。 《說文解字》指「春祭曰祠」,可見祠堂是與傳統祭祀觀念聯繫一起的建築物。 祠堂又稱祠廟、祠室、家廟、宗祠、宗廟,是宗族成員祭祀祖先的場所,也是宗族處理族內事務的地方。 祭祀源流演變. 祖宗祭祀制度在遠古時代已有,當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會在另一世界生活,因此在生的人會對死去的先人祈禱祭奠,以求先人保祐。 西周是典型的分封制社會,周天子之下是諸侯、大夫、士。

    • 傳統祭祀精神1
    • 傳統祭祀精神2
    • 傳統祭祀精神3
    • 傳統祭祀精神4
    • 傳統祭祀精神5
  3. 祭祀 ,(對應英語:sacrifice ( 祭 )、ritual ( 祀 );韓語: 제사 )演變自中國古代「 犧牲 」儀式,是指以 線香 、 酒 水 、 肉類 、 蔬果 、 布帛 和 玉 (傳統 儒教 祭祀)等供品向 神靈 、 聖徒 或者 亡魂 奉獻、 祈禱 的一種行為。. 現代祭祀一般沒有供奉活物 ...

  4. 基本介紹. 中文名 :祭祀. 節日起源 :信仰活動. 節日意義 :天地和諧共生的信仰理念. 拼音 :jì sì. 常用 :祭祀吉日. 起源 : 上古時代. 由來 :圖騰崇拜祖先崇拜. 出處 :黃道吉日. 祭祀對象 :天神、地祇、人祖. 儀式 :祭禮、祭典. 歷史. 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表明,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產生是源於人類初期對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由此產生了各種崇拜祭祀活動,拜天地、祭神明,祈求神明和祖先保佑風調雨順,祈禱降福免災。 由於上古文獻缺失,現存下來的文獻對上古祭祀的記錄及解釋只見於《 周禮 》、《 禮記 》與《 禮記正義 》、《 大學衍義補 》等書。 (《禮記·郊特牲》)古代社會,君王社稷要在郊外定期舉行祭天大典。

  5.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習俗 customs. 習俗指社會上約定俗成的行為指引及規範。 一般而言,習俗會世代相傳,且人們也會普遍接受和遵守。 中國習俗的內容十分廣泛,大多體現在歲時節日、人生禮儀、物質生活和民間信仰等方面。 隨着習俗的承傳與發展,內容亦會與時並進發生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大力推動保護傳統文化習俗,使其重要性逐漸增加,部分習俗更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名揚海外。 中國民間風俗的特徵: 積久性. 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例子: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皆有過千年的歷史。 多元性. 多民族性、多區域性。 例子:漢族、蒙族、藏族等各族皆有各自不同的節日,而且節日內容大多不同。 相融性.

  6. 祭祀文化的核心精神乃是對於神祇虔敬的心理所有的祭祀禮儀和祭祀用具與供品存在的目的也都在於凸顯這一份祭祀的精神職是之故只要能維續傳統祭祀文化的精神義理只要能夠足以傳達祭祀者所對於神祇所要表達的虔誠心理外在的祭祀禮儀和祭具供品等形式上的變遷也就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所在了面對當今人類環境的大趨勢傳統祭祀文化的現代化發展勢必是無法避免的走向! 點閱數:1123. 資料更新:112-12-28 14:42. 資料檢視:112-12-28 14:42. 資料維護:臺北市政府民政局. 回上一頁. :::

  7. A. 不少香港市民會在重陽節到墳場祭掃先人墳墓,以表孝道。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 (又名秋祭),依據傳統習俗,中國人會趁重陽節到郊外遠足登高,同時祭掃先人墳墓。 隨着時代變遷,親祭先人的習俗開始改變,另類祭祀或悼念形式的出現,或會對傳統文化及習俗帶來衝擊。 時事看通識.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重陽節 習俗承傳至今已有逾千年的歷史。 在重陽拜祭先人,一方面可弘揚孝親及慎終追遠的精神,以示心中感念先人,並不忘本;另一方面,與親朋好友於假日登高郊遊,亦可聯繫彼此之間的感情,加強凝聚力。 重陽節與大年夜、清明節、盂蘭節並列為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承傳節日傳統有助弘揚中華文化,使習俗得以世代延續。 有助確立並加強身份認同.

  8. 2023年6月24日 · 整體而言台灣的祖先祭祀傳統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演變但其核心價值和孝義精神始終保持不變。 禮祝之儒:祭祀儀式的深層文化內涵 台灣的祭祖儀式,從最基本的家庭祭拜逐漸演變成一族的大型祭祀,彰顯著儒家的「禮祝之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