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測量購買力平價的著名例子就是由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創的巨無霸指數(後為「中杯鮮奶咖啡指數」取代,星巴克的1個中杯鮮奶咖啡取代麥當勞的1個巨無霸)。 假如中美兩國麥當勞分店的「巨無霸」大小與品質一致,而1個「巨無霸」在美國的價格是1美元,在內地是6元人民幣,那麼美元與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1美元=6元人民幣。 國家外匯管理局4月30日公布真實匯率中間價是1美元=6.158元人民幣。
      paper.wenweipo.com/2014/05/01/FS1405010005.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計算方法. [編輯] 兩國的大麥克的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算方法,是以一個國家的大麥克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大麥克以當地貨幣的價格。

  3. 該理論指出,在 對外貿易 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 匯率 將會趨近於購買力平價。 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需考察許多貨物價格才能得出。 概述. [編輯] 巨無霸漢堡在世界普及程度高且品質相對一致. 購買力平價匯率對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較精準。 現行的 貨幣匯率 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 例如,如果 墨西哥比索 相對於 美元 貶值一半,那麼以美元為單位的 國內生產總值 也將減半。 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 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 進出口 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那麼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品質的惡化。 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概念介紹
    • 實際套用
    • 理論批評
    • 生活水平
    • 平價方法
    • 換算方法
    • 比較分析
    • 實例分享

    購買力平價是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來的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目的是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購買力平價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購買力平價分為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前者指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之間的均衡匯率等於本國與外國貨幣購買力或物價水平之間的比率;後者指不同國家的貨幣購買力之間的相對變化,是匯率變動的決定因素。

    •中文名:購買力平價

    •外文名:Purchasing Power Parity

    •別名:PPP

    •作用:對購買力的評價

    購買力平價的理論指出,在對外貿易平衡的情況下,兩國之間的匯率將會趨向於靠攏購買力平價。一般來講,這個指標要根據相對於經濟的重要性考察許多貨物才能得出。

    購買力平價是指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決定於它們單位貨幣購買力之間的比例。

    購買力平價,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購買力水平。

    作用介紹

    購買力平價匯率用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例如,如果墨西哥比索相對於美元貶值一半,那么以美元為單位的國內生產總值也將減半。可是,這並不表明墨西哥人變窮了。如果以比索為單位的收入和價格水平保持不變,而且進口貨物在對墨西哥人的生活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這樣進口貨物的價格將會翻倍),那么貨幣貶值並不會帶來墨西哥人的生活質量的惡化。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一個測量購買力平價的簡單而幽默的例子就是巨無霸指數。這個指標由於《經濟學人》雜誌的使用而聞名於世。《經濟學人》雜誌將麥當勞的在各國的分店中賣的巨無霸漢堡包的價格進行了比較。如果一個巨無霸在美國的價格是4美元,而在英國是3英鎊,那么美元與英鎊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就是3英鎊=4美元。假如在這個例子中美元和英鎊的匯率是4比3

    購買力平價匯率對於比較不同國家之間的生活水平。現行的貨幣匯率對於比較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將會產生誤導。

    假如在這個例子中美元和英鎊的匯率是1比1,那么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以後的真實匯率將會向購買力平價匯率靠攏。

    簡介

    批評者認為,假定所有國家的商品價格相等是錯誤的。不同國家的人對於同一種商品的估價是不同的。例如一種在甲國是奢侈品的商品,在另一個國家可能只是一般日用品。而購買力平價不管這種情況。

    匯率表示你的該國貨幣刻在另一個國家的購買力,而購買力平價匯率跟你能在另一國購買多少東西無關。

    存在缺陷

    第一,從理論基礎上看,購買力平價說的基礎是貨幣數量論,卡塞爾認為兩國紙幣的交換,決定於紙幣的購買力,因為人們是根據紙幣的購買力來評價紙幣的價值的,這實際上是本末倒置。事實上,紙幣代表的價值不取決於紙幣的購買力,相反,紙幣的購買力取決於紙幣代表的價值。

    第二,它假設所有商品都是貿易商品,忽視了非貿易商品的存在。

    即使使用正確的購買力平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只能表明一個國家經濟的整體產出值,而不能直接作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的尺度。其它的指標,如住宅和校舍的質量、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污染程度、消費者保護法的力度等等,很難測定,並且未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反映出來。所以即使是用購買力平價調整過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也要謹慎使用,因為它只是生活質量的眾多標準之一。

    例如2002年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40 000美元,購買力平價調整後是27 000美元,美國是35000美元,調整後為36 000美元。但是美國的犯罪率比日本高,貧困人口和地區比重比日本大,而日本的人均國土面積比美國小,國民享有的個人自由據稱比不上美國。而且生活質量還依賴於主觀判斷和個人好惡。最後,平均國內生產總值並不能表明財產分配是否平等。

    依據原則

    購買力平價方法要求對比國收集兩個方面的統計數據:一是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新增庫存、淨出口等GDP基本支出分類數據,大約150~200項。二是在每一基本支出分類下若干個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數據,具體為居民消費品和服務、機械設備品、建築品價格以及政府公務員職務工資等資料。並且,要求提供的統計數據應遵循如下幾個原則:

    1、價格數據與GDP支出數據的一致性原則

    購買力平價作為GDP國際比較的同度量因素,價格必須與GDP各個支出構成的估價保持一致,特別是應與房租、醫療衛生、教育等一些非市場服務支出項目的估價相一致。這樣通過價格比較而取得的購買力平價,能完全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真正反映其實際物量。否則,通過購買力平價轉換後的國內生產總值數量比較仍受部分價格因素的影響,會高估或低估實際GDP的規模和水平。

    2、可比性原則

    它是指各國選擇的代表規格品數量和質量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差別不應太大,在包括數量、範圍、材料、設計、銷售條件等一些重要的特徵方面應是可比的,否則,計算的價格比率則毫無意義。

    基本介紹

    2010年11月16日從國家統計局獲悉,經國務院批准,中國2011年將首次全面參與新一輪世界銀行組織的國際比較項目(ICP)活動,使得中國GDP可以通過購買力平價換算,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中國國際比較項目部際協調小組已經成立,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等10個部門參與。

    ICP是一項全球性統計合作項目,主要目的是測算各種貨幣的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簡稱PPP),以便用PPP作為轉換係數,將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轉換為用統一貨幣單位表示,從而比較和評價各國的實際經濟規模和結構。

    2011年為全球新一輪ICP活動的調查基準年。從2011年1月開始,全球約180個國家和地區將同時開展ICP調查,整個活動預計於2013年年底結束。2011年開始的新一輪ICP項目主要有三個目標,其中之一是提高開發中國家的統計能力,特別是國民核算和價格統計能力,改善巨觀經濟數據的可比性。

    方法

    何謂“以購買力平價換算GDP”?

    綜述

    國際比較項目(簡稱ICP)是聯合國國際統計委員會於1968年組織執行的一項以商品購買力平價方法為基礎的國際性統計活動,其目的是為了尋求一條能夠較準確地評價和比較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規模和結構的途徑,從而可以觀察國家之間人民生活水平或生產率水平的差距,比較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國家之間的排序,幫助國際機構順利進行國際交流和國際協調工作,同時也有利於該國制定維護自己利益的政策。

    ICP項目方法的傳統理論依據主要是本世紀二十年代瑞典經濟學家卡塞爾提出的商品購買力平價理論。所謂商品購買力平價(簡稱PPP)就是指“購買等同於基準國家的一個貨幣單位(或一組國家的一個共同貨幣單位)所能購買的貨物(或服務)所需的目標國家貨幣單位數量”。它也可以表示不同國家用該國貨幣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和勞務所花費的該國貨幣量之比。多年來眾多專家學者圍繞PPP的計算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研究者們的辛勤勞動已取得豐碩的成果,然而由於PPP計算出發點的局限性,這些改進的計算方法仍不能取得令世界各種類型國家都滿意的比較結果。

    眾所周知,經濟學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有限資源合理地安排生產,生產的產品如何在消費者中合理分配,以達到人類現在和將來的最大滿足。人類的最大滿足,即效用的最大化是經濟系統追求的目標。在對購買力評價的研究過程當中我們進一步反思了經濟學研究的根本目的,認為如果離開效用來談國際經濟比較,那么它將失去其在經濟學上的重要意義,並以此為出發點提出了效用購買力平價(UPPP)概念。效用購買力平價作為購買力平價研究的一個嶄新的領域其內容正在不斷地完善,對效用購買力平價的研究我們已經取得初步成果,本文就商品購買力平價和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基本思想、計算方法等進行對比分析,進一步完善效用購買力平價的基本假設和計算步驟。

    計算原則

    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出的結果之所以引起人們的爭議,根本原因在於其計算過程所遵循的實物原則。其一,“一個土豆就是一個土豆”的做法使得不同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國家間的“一攬子”代表規格品很難滿足商品購買力平價的相同代表性原則;其二,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所遵循的實物原則忽略了各國經濟結構的差異。由於各國經濟結構存在很大差異,用商品購買力平價法作為比較的基礎有可能誇大低收入國家的GDP。主要原因是:首先計算商品購買力平價時所採用的比較基準——各類支出的“國際平均價格”是以各國上報的價格材料和各國的GDP分類支出額為依據進行加權平均計算得到地,由於已開發國家擁有較大的GDP份額,在確定權數時已開發國家起著主導作用,因此“國際平均價格”的水平和結構實際上與已開發國家的狀況更接近,而與開發中國家的價格水平、商品結構相距更遠;其次,商品購買力平價測算遵循實物原則,這一原則忽略了商品在購銷環境和服務水平等市場參數上的差異,而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其追加的價值是不同的。從總體上講,低收入國家綜合經濟質量(含服務水平)遠不如已開發國家,其代表商品的質量和價格均較低,那么按照實物原則計算的商品購買力平價指數無疑會高估低收入國家貨幣的實際購買力。商品在購銷環境和服務水平等市場參數上存在很大的差異,事實上即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其追加的價值是不同的,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購買者所獲得的滿足也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同一件商品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所獲得滿足是不同的。因此商品購買力平價計算遵循的所謂“一個土豆就是一個土豆”的實物原則,本身就偏離了經濟學研究的目的。從以下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發現正是由於商品購買力平價的實物原則,從根本上決定了PPP的計算方法無論如何改進也無法取得令世人滿意的效果。

    2001年的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911美元,與日本的32535美元不可同日而語。對此,有人提出反駁意見認為人民幣匯率低,按美元折算以後,中國的物價水平遠遠低於日本,因此,對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加以比較毫無意義。而且,受媒體有失偏頗的報導蠱惑,很多日本人雖然承認中國在總體上尚與日本無法相比,但卻以為以上海為中心的沿海地區的發展階段與日本已無太大差距。在此,我們不妨從所謂購買力平價的角度來看一下中國全境、沿海地區和上海的實力到底如何。

    首先我們對購買力平價(PPP)方法說明一下。一般而言,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比較時,要運用名義匯率將其折算成美元,然而同樣1美元,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購買力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採用名義匯率進行評價,因該國貨幣堅挺從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後的物價水平偏高的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就會被高估。反之因該國貨幣疲弱從而使折算成美元以後的物價水平偏低的國家則會被低估。因此,要對這一偏差加以糾正,就需要儘量以相同的價格對同樣的物品和服務重新加以評價,這就是購買力平價方法的思路。按這一思路,在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時候,採用購買力平價基礎上的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才能夠比較正確地反映對象國的實際收入水平。

    實際上,世界銀行每年發布《世界發展報告》,以美國的物價水平為基準,評估世界各國基於購買力平價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據最新的2002年版報告顯示,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按名義匯率折算(即以所謂實際數字)為840美元,但若按購買力平價(PPP)方法折算,則增至4.7倍,達3940美元。換言之,在計算的時候,採用的匯率水平不是1美元兌換8.28元人民幣的市場匯率,而是人民幣價值升至4.7倍即1美元兌換1.76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即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民幣匯率)。同樣,若採用實際數字,日本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4210美元,但若採用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則為26460美元,反而被調低了。中日兩國的差距按實際數字計算為40.7倍,如果按購買力平價方法計算縮小為6.7倍。

    然而,即使把購買力平價因素考慮進去,中國在129個國家中的排名也僅是從第76位稍稍升至第68位而已。越是低收入的國家,其貨幣的名義匯率低於購買力平價匯率的幅度越大,因此折算成美元以後,物價便宜的傾向更加明顯。如果採用購買力平價匯率進行折算,不僅中國,其他開發中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也會隨之大幅度上調。實際上,如果以世界銀行公布的數字為基礎計算一下購買力平價的換算值對實際數字的倍率,則中國為4.7,韓國為1.9,日本只有0.8,由此可見,越是低收入國家,數字越大(見圖)。

    下面,我們僅就中國沿海地區的情況看一下。沿海地區包含的省份不同,數字自然也會不同,在此我們按照中國官方的分類定義"沿海地區",2001年沿海地區的人口為5億2710萬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454美元。即使我們將目標鎖定在約相當於日本總人口的收入最高地區的10%的中國人口(中國總人口的10%: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和廣東的部分地區),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077美元,如果僅看一下上海的情況,則為3705美元。按中國各地區計算的購買力平價數字雖然沒有公布,但是如果按照剛才介紹的中國全體倍率將這些數字換算成購買力平價的話,那么,"沿海地區"為6820美元,"占總人口10%的高收入地區"為9742美元,上海為17378美元。

    但是,高收入國家的物價水平高於低收入國家的現象,同樣適用於收入差距巨大的中國國內各地區,那么上海的物價水平也就應高於內陸的落後地區。如果以圖中描述的關係為基礎進行考慮,可以推算出上海按購買力平價換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只有11000美元左右。而2000年東京都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實際數字為63778美元,按同樣的方法換算成購買力平價數值以後,就變成了41000美元。因此,即使以同樣的物價水平為前提進行比較,中國最發達的上海其居民人均收入也只有東京都居民的四分之一, 那么中國人真的過著一種令日本人羨慕不已的生活嗎?

  4. 購買力平價,是一種根據各國不同的價格水平,計算出貨幣之間的等值係數,使我們能夠在經濟學上對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合理比較,但這種理論匯率與實際匯率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5. 2014年12月4日 · 購買力平價 的大前提為兩種貨幣的匯率會自然調整至一水平,使一籃子貨物在該兩種貨幣的售價相同(一價定律)。 在巨無霸指數,該一“籃子”貨品就是一個在 麥當勞 連鎖快餐店裡售賣的巨無霸漢堡包。 選擇巨無霸的原因是,巨無霸在多個國家均有供應,而它在各地的製作規格相同,由當地 麥當勞 的經銷商負責為材料議價。 這些因素使該指數能有意義地比較各國貨幣。 兩國巨無霸購買力平價匯率的計演算法,是以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除以另一個國家的巨無霸以當地貨幣的價格。 該商數用來跟實際的匯率比較;要是商數比匯率為低,就表示第一國貨幣的 匯價 被 低估 了(根據購買力平價理論);相反,要是商數比匯率為高,則第一國貨幣的匯價被高估了。

  6. 比較不同國家之GDP, 可以使用名目匯率(nominal exchange rate) 換算, 但匯率經常大幅波動,故經濟學家建議使用購買力平價指數(PPP converters) 購買力平價指數是以選定國家( 美國)之物價計算另一國GDP, 再由這兩個數字算出: PPP. pT qT. i. converter =. i pU i qT i. 其中U 代表美國 ...

  7. 購買力平價學說又稱為一價定律 ( Law of One Price )。. 以薯條為例。. 薯條在A國賣5元一包,如果A國二元可以換B國一元,那麼一包薯條在B國應該是賣2.5$。. 簡單而言,PPP 是指 貨幣透過匯率在兩地之間兌換後,仍然能夠購買相同貨品 (薯條) ( 購買力不變 )。. 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