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楊何蓓茵, JP. 簡歷. 楊何蓓茵於2022年7月1日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一直出任政府公職在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前她於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擔任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她於1986年6月加入公務員行列任職行政主任她於1988年6月轉職政務職系。 她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政務總署、前憲制事務科、衞生署、前保安科、民政事務總署、前環境食物局、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以及公務員事務局。 她於2012年10月至2017年7月出任運輸署署長,並於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出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楊何蓓茵獲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及哲學博士學位。 申報利益. 聯絡電話號碼.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3.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英語: Secretary for the Civil Service )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公務員事務局 首長。 作為 香港主要官員 之一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人選由 行政長官 提名, 國務院 任命。 2002年,行政長官 董建華 推行 主要官員問責制 ,將所有局長由公務員職位改為政治委任。 但為平息公務員疑慮,規定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須由 公務員 轉任,而且委任期滿後可返回公務員崗位 [1] ,俗稱「旋轉門」。 而公務員事務局不設副局長及局長政治助理的職位,亦是唯一有此安排的決策局。 2020年, 聶德權 以非公務員的身份獲委任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被指違反政府與公務員的協定。 歷任首長. 英屬香港. 香港特別行政區. 參考文獻.

    姓名
    任期(上任)
    任期(離任)
    1970年6月
    1973年9月
    1
    1973年6月/9月19日
    1977年5月31日/8月
    2
    布立之(英语:R. G. B. Bridge)
    1977年8月4日
    1978年3月19日
    3
    1978年3月20日
    1985年8月26日
  4. 1991年銓敍科改稱公務員事務科首長為公務員事務司1997年回歸後公務員事務科改稱公務員事務局2002年行政長官董建華推行主要官員問責制將所有局長由公務員職位改為政治委任但為平息公務員疑慮規定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須由公務員轉任 [3]

  5. 最新消息. 公務員學院與北京大學合辦研習課程舉行「通用人工智能:前沿、趨勢、範式與戰略」講座. 2024年5月21日. 更多. 公務員事務局長在立法會公務員及資助機構員工事務委員會會議就優化動員機制最新情況的開場發言. 2024年5月20日. 更多. 公務員事務局局 ...

  6. 楊何蓓茵於2022年7月1日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一直出任政府公職在出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前她於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擔任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她於1986年6月加入公務員行列任職行政主任。 她於1988年6月轉職政務職系。 她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政務總署前憲制事務科衞生署前保安科民政事務總署前環境食物局前衞生福利及食物局以及公務員事務局。 她於2012年10月至2017年7月出任運輸署署長,並於2017年7月至2020年8月出任教育局常任秘書長。 楊何蓓茵獲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及哲學博士學位。 本頁內容對你有幫助嗎? 修訂日期:2022年7月.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楊何蓓茵.

  7. 公務員事務局英文 : Civil Service Bureau,CSB )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嘅 決策局 之一,專責 香港公務員 事務。 現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係 楊何蓓茵 。 歷任首長. 銓敘司. 施恪 (Scott,1973年6月—1977年8月) 布立之 (R. G. B. Bridge,1977年8月—1978年3月) 羅能士 (1978年3月—1985年8月) 霍德 (DAVID ROBERT FORD [1] ,1985年8月—1986年12月) 高禮和 (HARNAM SINGH GREWAL [2] ,1987年2月—1990年4月) 屈珩 (EDWARD BARRIE WIGGHAM [3] ,1990年4月—1991年6月18號) 公務員事務司.

  8. 關於我們 > 組織 > 公務員事務局簡介. 公務員事務局是政府總部屬下15個決策局之一負責管理整體公務員隊伍的政策工作包括公務員的招聘薪俸及服務條件人事管理人力統籌培訓紀律及政府內部法定語文政策本局的首長是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下有公務員事務局常任秘書長三名副秘書長一名一般職系處長以及多名首席助理秘書長此外公務員事務局轄下亦設有由公務員學院院長擔任主管的公務員學院。 詳情見 公務員事務局的組織與職責 一欄。 本局現有職員620多人。 他們與其他決策局、政府部門、中央與部門的員工協商組織,以及公共執行與諮詢法定團體維持密切聯繫,確保政府擁有一支高效率而又穩定的公務員隊伍,隨時對不斷轉變的需求作出回應,以迎合市民的期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