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0日 · 匯豐控股SEHK5近期公佈了2021年一季度業績市場普遍認為表現超出預期意味全球經濟前景已經開始向好股價因此可以提前翻身」。 當市場預期某類股份未來盈利有發展空間,股價便很容易上升,加上匯豐已被允許恢復派發股息,近期股價相比去年低位累積升幅已超過70%。 更多分析 長線收息棄匯豐取恒生? 但是,對於匯豐作為一家大型傳統銀行來說,季度業績的起伏可能只屬於「無關痛癢」的因素,因為關鍵是銀行現在必須持有大量資本,相比2008金融風暴前要多「很多」,導致相關股份的資產收益率大幅下跌,而影響股價的每股盈利,又因為供股集資的需要被大幅「攤薄」。 因此,長線投資者必須清楚了解匯豐將來有什麼發展優勢,不能單看一兩個季度的好壞來判斷。

  2. 2021年8月5日 · 匯豐控股SEHK5在已有的基礎上實現了利潤增長剛公佈的2021年中期業績超出了市場預期列報的稅前利潤達108億美元按年上升1.5倍但與此同時上半年列報的收入卻減少至255.5億按年下跌了4.4%。 更多內容: 英國准恢復派息 為何匯豐及渣打愈跌愈多? 、 探討匯豐作為長線投資的真實價值. 匯豐業績優於預期. 匯豐去年採取了謹慎的手段處理疫情可能帶來的損失,全年合共計提了約70億美元的預期信貸損失準備,到了2021年疫情有所好轉,管理層認為主要經營地區的前瞻性經濟前景已經改善,第二季度可淨釋放3億美元的預期信貸損失,相比去年同期淨計提的38億,差距之大是這次中期業績的亮點之一。

  3. 2021年5月3日 · 匯豐控股SEHK:5早前公布首季業績收入為129.9億美元按年減少5.1%。 惟匯豐除稅後純利急升82.1%,至45.68億美元。 更多分析 匯豐落實再派息 投資者可重拾舊歡? 匯豐除稅後純利急升最大原因是將前期預期信貸損失回撥,主要是來自英國業務預期信貸回撥,反映經濟預期好轉。 由此看來,支持匯豐業績改善最大的因素並非香港或內地業務,而是英國業務。 去年首季匯豐錄得30.3億美元的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 惟今年由於管理層為預期信貸損失作出回撥,預期信貸損失及其他信貸減值準備變動這個項目錄得正數,相關數值是4.4億美元。 按揭業務成增長動力. 匯豐主要為來自英國業務作出信貸回撥,英國匯豐分隔運作銀行首季稅前純利為10.78億美元,按年上升338%。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0月26日 · 2021-10-26 Alvin Yu. 匯豐控股SEHK5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股價有望重拾升勢? 更多內容: 匯豐業績勝預期 4點拆解分析. 整體業績表現靠穩. 在今年第三季,匯豐的銀行業務受惠於疫情影響淡化,經濟及信貸前景有所改善,多項業績指標表現已由倒退變成持平,反映逆風減弱,業績開始靠穩。 期內,匯豐的列賬基準收入同比增長了1%至120億元(美元.下同),經調整收入則按年倒退1%,但近年獲匯豐加大力度發展的策略性重點業務——財務管理及貿易融資產品則仍有良好表現。 此外,淨利息收益率按年跌0.1個百分點,環比亦有同樣跌幅,反映低息環境持續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不過,期內附息資產規模輕微擴大,抵消了收益率下跌的影響,第三季淨利息收益仍較去年同期上升約2.5%。

  6. www.hkmoneyclub.com › 2020/01/01 › 匯豐銀行的股息能否匯豐銀行的股息能否持續?

    2020年1月1日 · 匯豐控股(SEHK:0005) 於多個方面均面臨壓力,但股息率超過6.5厘。匯豐的派息持續性如何?

  7. 2022年2月7日 · 匯豐控股 (SEHK:5)正在擺脫過去兩年困擾其股價的因素加上英倫銀行自去年12月以來經已兩度加息匯豐股價升勢加速仍可買入嗎? 更多內容: 匯豐日日升 收息投資可重新部署? 英美兩國利率趨升. 英倫銀行於去年12月中啟動18年以來首次加息0.15厘後,今年2月3日進一步加息0.25厘,以遏抑通脹,基準利率上調至0.5厘。 英倫銀行預告,如有需要將進一步加息。 分析員亦預測5月可能再度加息至1厘。 利率上調有利銀行的利息收入增加,以及吸引部份避險資金。 英倫銀行在三個月內加息兩次合共0.4厘,對於匯豐的淨息差有擴闊作用。 匯豐財務總監邵偉信也曾指出,英國利率每上調0.25厘,將推動匯豐收入回升5億美元(約39億港元)。

  8. 2020年8月11日 · 2020-08-11 Dessie Cheung. 多年來匯豐控股SEHK5一直在中美之間的關係中西游走」,獲取商業利益和成長機會但隨著這幾個大國的經濟週期和國情的演變匯豐 不得不來個華麗轉身」,改變以往扮演的不中不西角色。 事實上,自從2008年金融風暴後,銀行業需要作出迎合生存條件的改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匯豐這些年來也在尋找適合自己並且可供「穩定派息」的商業模式, 期間亦作出了一些改變,但本身是那種混合了「亞洲血統」和英國管理團隊重視 「傳統價值」的龐大機構,傾向於業務創新與風險控制要達到平衡,任何形式的改變都並不容易,成效也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