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1月7日 · 口罩國家隊是對於臺灣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期間,參與口罩生產線架設、口罩生產的多家工具機廠商、口罩製造商、法人組織、中華民國經濟部官員及中華民國國軍的合稱。

  3. 2020年4月26日 · 口罩 ,不僅台灣此次對抗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 的關鍵武器,更意外打開「Taiwan」的國際能見度,口罩國家隊亦成國人團結抗疫最大的共榮與共感。.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月31日起徵用一般醫用口罩與外科手術口罩,當時台灣 ...

    • 口罩國家隊是什麼?1
    • 口罩國家隊是什麼?2
    • 口罩國家隊是什麼?3
    • 口罩國家隊是什麼?4
    • 口罩國家隊是什麼?5
    • 日系企業洗禮,秉持現場管理原則,親上戰場!
    • 第一道難關:沒有sop,如何快速學會建口罩機台?
    • 第二道難關:背景、文化不同的百人團隊,怎麼管理?
    • 領導不只是帶人,帶心才有一起勇往直前的勇氣

    戴雲錦一畢業就進入台灣瀧澤擔任實習生,一路從課長做到總經理,至今 46 個年頭。台灣瀧澤母公司為日本瀧澤,主要業務為研發、製造車床、印刷電路板(PCB)鑽孔機,戴雲錦自然深受日商企業對「現場主義」的堅持。 戴雲錦認為,身 為團隊領導者,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聽員工報告、下決策,不只決策不夠精確,還可能耽誤到黃金時間。接下總指揮的角色後,他秉持 3 現原則,親自挑選台灣瀧澤近 10 位菁英,率領團隊在 2 月 10 日,拜訪政府指定的其中一家口罩廠商長宏機械。 延伸閱讀:主管最重要的工作:走動式管理 !走出辦公室,問題的解答就在第一線 打開手機相簿,戴雲錦秀出一張張工廠的照片,內部不過幾十坪空間,只容納 1.5 條產線,相較政府預計的 40 條產線,根本是天差地別。挑戰,才正要開始。

    當務之急是換到更大的廠房,透過各方協助,所幸找到 330 坪的場址,解決空間問題。但口罩廠商多為家族經營,員工只有 10 來人、負責管理和製造,而機台組裝的工作都交給老師傅處理,建產線的流程都存在他們的腦袋裡,難以快速複製上手。 想克服這個技術挑戰的第一直覺,應該是要求老師傅們建立 SOP,但戴雲錦搖著頭說,「我們不是輔導、更不是領導他們,我們只是共同完成,是協助者。」 如果端起領導者姿態,指示口罩場的老師傅做這個、做那個,對方的心理肯定不好受,也就沒辦法如期完成政府的目標。 因此,戴雲錦沒逼著老師傅寫下工作技巧,「你要他們寫也不可能啦,那都是經驗累積。」台灣瀧澤稽核室室長張麗慧補充,老師傅底子深、技術好,但較缺乏知識保存的概念,這與年輕一輩技術員的作業模式不太一樣。「我們員工會問很細,像是...

    第一條產線就耗費一周,距政府訂的目標還有一大段距離。許文憲和嚴瑞雄拉來一大票公會成員,總共有 32 家公司(含 3 個法人)補齊超過 140 名人力,形成戴雲錦的第二個考驗:上百人的團隊,儼然一間小型公司,但成員的專業技術和文化背景大不相同,怎麼領導? 戴雲錦攤開手上一疊資料,都是他一一製作的各式工作表格,包括出勤表、機台架構表、任務認領表等等,「這些表都是公開的,現場要找誰都一目瞭然,」對戴雲錦來說,透明化是組織運作順利的關鍵。 第一條產線完成後,戴雲錦據此建立產線的工作站,包含料架、小輸送帶、主機、封版、組裝、耳帶機、調整等10幾個生產站別,再細分各站所需的時間及人力,開放給各家廠商認領。除了工作分派之外,公開的最大好處是互相激勵,每家廠商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自然會有競爭心態,彼此督促,...

    回顧這段跨公司協作的歷程,戴雲錦認為,「你有使命感,就會自動自發做,而這要靠激勵。」 成員沒日沒夜工作,拚產線,一天睡不到4小時,不免心聲抱怨,「我們為什麼要做得這麼辛苦......」當你不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身心靈遲早受不住。 這時候戴雲錦就會以自身例子勉勵眾人,這場戰役為的是你的家人,可能是剛出生的女兒、也可能是家中的老父母,是你身旁愛的每一個人。 除了將目標定義清楚,「讚美」的力量也很大。張麗慧表示,稽核室的任務就是記錄每一個環節,從第一天進入工廠到最後一天交機,拍了上千張照片,「何不讓這些照片發揮更大的效用?」 她將每個工作站、每位工作人員工作的照片,分享給該公司的老闆,由老闆稱讚自己的員工,這對員工來說是莫大的鼓舞,獲得主管肯定,就會更用心投入。 另一方面,政府宣布「口罩國家隊...

  4. 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後,台灣口罩國家隊還能做什麼?. 答案是:口罩設備產線整廠輸出歐美防疫戰備建設財。. 疫情爆發後,全球口罩出缺,各國都暫停口罩進出口,台灣口罩國家隊因行政院決定「自己的口罩自己做」,不僅快速建立台灣自給自足 ...

  5. 2020年4月15日 · 成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後,台灣口罩國家隊還能做什麼? 答案是:口罩設備產線整廠輸出賺歐美防疫戰備建設財。 疫情爆發後,全球口罩出缺,各國都暫停口罩進出口,台灣口罩國家隊因行政院決定「自己的口罩自己做」,不僅快速建立台灣自給自足產能,也意外打造台灣口罩產線輸出實力。 經濟部1月底計畫籌組口罩國家隊,目標投資1.8億元設立60條口罩生產線,當時台灣每日口罩產能只有188萬片,即使加班趕生產,日產能也只有400萬片。 「距離目標日產千萬片,還差600萬片,以一條產線日產10萬片算,最後政院決定要先建置60條產線。 」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總經理賴永祥說。

  6. 2020年3月25日 · 口罩國家隊的產業鏈中游,是口罩原料供應商,他們的貢獻卻很少人提起。 製造一只醫用口罩,所需原料還不少,從PP粒、不織布原料、最內層的水針不織布、中間層的熔噴不織布、最外層的紡黏不織布,再到耳掛帶、鼻梁壓條,總計整合了台塑、李 ...

  7. 2021年5月28日 · 國人普遍良好配戴口罩的習慣,我們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大功臣。讀者可能知道,臺灣口罩產業在肺炎疫情爆發前,其實每年虧損的「夕陽產業」,但你知道臺灣口罩工廠又為什麼曾盛極一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