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吳式太極拳,亦稱「吳家太極拳」,主要從楊氏太極拳的拳式發展創新的。 楊氏太極 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式太極拳是在楊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 滿族人全佑 (滿姓烏佳哈拉)﹐清末期間任端王府侍衛時先學楊露禪的大架, 後又學楊露禪二子楊班侯初改的小架互相吸收融化,傳至其子吳鑑泉時,又經數十 年的融化和發展,遂形成柔化為主的一種緊湊、大小適中的拳術。 吳式太極拳共108式 (後有南北不同的招式分解包括有83﹐37﹐54﹐ 45 等各式不同的套路),吳式太 極拳不僅在中國國內,而且在東南亞和歐美一帶也頗為盛行。 吳式太 ...
      www.philcheung.com/TaiChi/Wu/Wu.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吳氏太極拳 太極拳 的一種亦稱吳家太極拳」(其家族對之的稱呼吳式太極拳」,主要從 楊氏太極拳 的拳式發展創新的楊氏太極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氏太極拳是在楊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 創辦人 [ 編輯] 吳鑑泉 (1870年—1942年), 滿族 人,本姓烏佳哈拉氏, 中華民國 成立後隨漢人習俗,取漢姓「吳」(以「吳」與「烏」諧音), 河北省 大興縣 人,自幼從其父 全佑 學 太極拳 。 全佑 (1834年—1902年)又在 北京 從 楊露禪 學拳。 許禹生 在《太極拳勢圖解》裏寫道:「當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真傳蓋三人: 萬春 、 淩山 、 全佑 是也;一勁剛、一善發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

  3. 吳氏太極拳 太極拳 的一種亦稱吳家太極拳」(其家族對之的稱呼吳式太極拳」,主要從 楊氏太極拳 的拳式發展創新的楊氏太極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氏太極拳是在楊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 創辦人 [ 編輯] 吳鑑泉 (1870年—1942年), 滿族 人,本姓烏佳哈拉氏, 中華民國 成立後隨漢人習俗,取漢姓「吳」(以「吳」與「烏」諧音), 河北省 大興縣 人,自幼從其父 全佑 學 太極拳 。 全佑 (1834年—1902年)又在 北京 從 楊露禪 學拳。 許禹生 在《太極拳勢圖解》裏寫道:「當露禪先生充旗營教師時,得其真傳蓋三人: 萬春 、 淩山 、 全佑 是也;一勁剛、一善發人、一善柔化;或謂三人各得先生之一體,有筋骨皮之分。

  4. 基本介紹. 中文名吳式太極拳. 類型 :概念. 創始人 :吳鑒泉. 派系 :中華傳統拳術太極拳. 國家 :中國. 起源傳承. 河北大興人吳全佑老姓吳福氏字保亭),經多年精心苦練吸收楊式太極拳楊露禪楊班候父子大小架之精華在楊式太極拳的基礎上創立出一套人稱為中架式的太極拳可以說是吳式太極拳最早的雛形。 後經其子吳鑒泉數十年融化和拓展,形成了一種以柔化為主,拳架緊湊,拳法細膩,輕靈圓活的新拳架,這就是吳式太極拳。 王茂 齋(1862-1940)山東掖縣人, 王茂齋 老先生祖居山東省萊州市(原掖縣)大 武官村 ,他是吳式太極拳宗師吳鑒泉的師兄,威望極高。 吳式太極拳門人中流傳著一本《同門錄》,第一頁便是王先生的英照,第二頁是吳鑒泉宗師的英照,以後是二位先生的弟子及子侄們的照片。

  5. 2019年10月24日 · 吳式太極講究動中求靜,達到剛易折柔恒存的效果以柔制剛及借力化力是一種精神與動作結合之運動。 練拳柔慢而不用力練習,目的是鍛煉使得全身放鬆,並使每個關節及肌肉群轉動靈活,手足俐落,步履輕快及反應敏捷。 鍛練有成則掌握技巧動作變靈敏達到意之所指手足已至之速度在應變時快捷如意從而達到技擊比對手更快速度的條件。 吳式太極拳的內容. 吳式太極拳的項目包含套拳、推手、散手、器械及內功等。 首先,套拳可鬆弛全身的關節及肌肉群,使身體轉動靈活,精神習中及減除壓力,用於應付敵人的技術。 當中除傳統108式外還有不同的拳法套路,可以分為慢架,稱關節拳、方架,及快架,稱圓拳、貫串拳、老架,另外有以發勁為主的快拳。 學習吳式太極時會根據「形、勢、意、勁、氣、神」六個階層進行進階練習。

  6. 吳式太極拳是中華傳統 拳術 之一。. 吳式太極拳以以柔克剛著稱架子斜中寓正、 松靜自然 ,大小適中。. 推手時,守靜而不妄動,以善化見長。. 吳式太極拳分南北兩派南派為 吳鑑泉 宗師傳承,其傳人主要有 吳公藻 、 吳公儀 、 吳英華 、馬嶽梁、 徐致 ...

  7. 北王就是王茂齋先生至今以北京為主的我國北方地區習吳式太極拳者多為王先生的門下。 少時來京,在磚灰鋪學徒,後經營此業。 他尊師重教功底紮實空松自如深得全佑大師之真傳與鑒泉師弟情義極深在拳理認同上十分默契深研太極拳藝敢於突破前人大膽改進教學成為 北方創業 奠基的掌門人。 吳鑒泉 和 楊禹延 南下在上海,江南各省發展。 王茂齋 大師留京發展。 名聲大振,在京宗於 吳式太極拳 者皆為其傳人。 王茂齋大師為人忠厚老誠,熱心助人, 凡南來北往路徑北京的名士,多去拜訪交流拳藝,互相切磋。 有從學者,也毫無保留,如腰中缺少盤纏,盡在大師家中吃住。 常有投學試功試功者,有一位到鋪店來買筐,正當王茂齋在櫃內支應,給他幾個筐他都不滿意,一定要架頂上的。

  8. 吳式太極始於滿族人全佑後經其子吳鑒泉加以改進而形成一個流派, 它是從楊式太極拳所傳的拳式發展創新的吳式太極拳凡運動特點可以槪括為十六個字: 輕靜柔化緊湊舒伸, 川字步型, 斜中寓正。 這十六個字體現了吳式太極拳的運動風格特點和內涵以及對身法步法的規範和要求,是對吳式太極拳內外兼修意形并重等特點的總結。 吳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鬆自然,連續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 技術上強調以柔制剛,以靜待動,以小制大,以退為進。 推手動作嚴密細膩,守靜而不妄動,以柔化見長。 二、吳式太極拳基本動作方法. (一) 手型. 1. 五指自然舒展, 掌心微含, 虎口呈孤形. 2. 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攏, 腕微屈, 無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