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浙江省 台州市 椒江區 大陳鎮,位於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 東海 海上。. 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 台州列島。. 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 島上森林覆蓋率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建制沿革
- 地理環境
- 景區景點
- 大陳軼事
- 登入作戰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位於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東海海上。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台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0-60%,為省級海上森林公園。大陳島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台州灣東南,台州列島中南部。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大陳島是國家一級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二漁場。素有“東海明珠”之稱。
大陳島古稱東鎮山或洞正山,公元5世紀中葉始聞。古代台州往朝鮮、日本的商貿船隻皆取道該島,並習慣以高梨頭礁為航海標識。
上大陳島古又稱三女山或三盤山,一說為釋教始祖如來佛的出世之山,史載“有二石如松狀,號石松,潮平則沒,舟行必避之”。
這松枝狀的適淹礁很可能是珊瑚礁,今天漁民在大陳海底仍常能拖獲小塊珊瑚殘骸,即說明這個問題。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為名的,最早見《鄭和航海圖》記載。此後,大陳在500年風雲大跌盪中歷經巔簸。
明代16世紀中葉,大陳島為海上抗倭戰場之一,嘉靖三十四年(1555),明軍水師於大陳洋追剿倭寇,並擒獲通倭大盜。今下大陳島風門嶺有煙墩遺址,即為當時留守明軍所築。
清乾隆(1736~1795)年間,居民漸聚,浙江道特在島上分設汛官,統領軍、漁政務,此為大陳設治之始。至清末和民國初年,大陳居民已達萬人規模,形成台州灣最繁榮的海上集鎮,為“舊台(州)屬洋面唯一之大漁村、大漁場、大漁埠,在昔全盛時代,漁獲量年達 500萬元以上,亦可謂舊台屬之經濟重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陳島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島,二戰期間曾被日本占領。
大陳島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2.5公里水道,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上大陳島,又名上台,面積 6.6平方公里,丘巒起伏,主要種植甘薯、豆類,西南部有避風港灣。大陳鎮駐地下大陳島,距海門港52公里,又名下台,面積 5.2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為主,漁業發達,多漁船停泊,避風港灣設有台州漁業指揮部。最高峰鳳尾山坐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
大陳島是國家級中心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魚汛期,島四周千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產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適遊客“游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閒、娛樂、垂釣的好去處。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年平均氣溫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環境。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
大陳島歷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爭遺址是一江山戰役戰場的歷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胡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大陳島島礁四周棲息著眾多的石斑魚、黑鯛、梭子蟹、七星鰻、虎頭魚等享譽海內外的魚類生物種群,是我省第二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黃魚、鱸魚、真鯛等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甲午岩
位下大陳島東海岸,系兩片巨大的乾出礁,造型雄奇,向稱“東海第一大盆景”。該處岩壁如削,岩層垂直節理髮育,有若神斧劈就。 遊人穿過一片幽幽的黑松林,豁然見巍巍巨礁拔海屹立,腳下卻是數十米深淵,淵底海水迴蕩,小島啾啾,極目則海天一色。整個景區環境靜謐,氣勢磅薄,視野和視覺色彩效果均好,為大陳風光絕佳之處。 甲午岩海岸原為國民黨駐軍的炮兵陣地,沿岸戰壕縱橫,現遺蹟猶存。 1954年5月8日,蔣介石曾率屬僚從台灣至此巡視,觀景處建有“中正亭”,已毀,今已修復,改題為“美齡亭”。從觀景處拾級而下,即置身於有如洪荒世界的強海蝕地貌帶,禿岩淨石,遊客可觀海撿貝,可仰臥休閒。
浪通門
沿下大陳島環島公路東行即達浪通門。隔海百餘米為屏風山,1975年曾填築防波堤,將屏風山與本島連線,1997年壩體毀於11號強颱風,現殘存壩基。 浪通門景如其名,滾滾長浪與如屏突兀的屏風山,構成一幅大筆揮就的山海圖,舊稱“屏山燈影”。 除觀景外,可參觀西側港灣的海洋養殖基地,涉水登屏風山。山頂有國民黨軍隊修建的碉堡群及地牢,構築至今尚稱完整,為椒江區歷史遺存保護點。
墾荒紀念碑
墾荒紀念碑巍巍挺立於下大陳島黃夫礁山崗,向遊人講述一位中國最高領導人和大陳島的故事。 1956年1月,共青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號召,數天內報名者即達2000人。1月31日,首批227名 14至22歲的隊員攜“大陳島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旗幟,在團中央、團省委代表護送下,登上大陳島。此舉一度成為全國青年的先進榜樣,《青年報》為此刊載頭版通欄標題新聞和照片。1958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墾荒隊“先進集體”稱號,並多次受到胡耀邦的關懷。 1960年7月,墾荒隊宣告完成任務,有部分隊員繼續志願留在島上。荏苒30年,時已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仍然惦念大陳,特於1985年12月29 日登島看望老墾荒隊員。紀念碑高18米,上鐫“大陳島墾荒紀念碑”8字,由張愛萍將軍題詞,2000年2月落成,由墾荒隊員、當地政府和團省委等捐建。大陳島還建有胡耀邦銅像,於2013年1月6日揭幕。
綜述
這是一幕揪人心肺的拔根遷徙 這是一部撼人心魄的創業者史 這是一曲動人心旌的骨肉親情 ————悲歡離合說大陳 想要抹去卻無法抹去,每當提起又最怕提起。歲月的流逝,或許已漸漸沖淡了人們的記憶;然而,歷史不會忘記,這塊彈丸之地曾留下現代中國眾多名人的足跡;大陳島不會忘記,滄海桑田,幾經風霜,幾易其主,幾度興衰;十萬海內外大陳人更不會忘記,這裡持續著一場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悲歡離合……
昨日的故事
海內外大陳人永生難忘公元1955年2月7日的夜晚。恰逢元宵佳節,月是圓的,海是藍的,然而大陳人的心是沉重的。夜是那樣沉寂,港灣內的軍艦在月光下激閃著寒光。島上戶戶通明,有人徹夜難眠,有人獨飲獨斟,有人捧土吻別。在大陳住了30多年的王大娘依依不捨,獨自默默繞著住所轉了一圈又一圈;病入膏肓的薛老叔為了不拖累老婆兒子,於是夜裡投海自盡;八旬老人孔江坡病魔纏身,家人正在趕做棺材;此時此刻,以通共嫌疑被關在附近洋岐島上的王其昌父子、王香花母女等10多人正飽受一場親人生離死別卻不能相見一面的煎熬。 明天就要告別世代居住的故土,遷往台灣,大陳人不禁百感交集,想了許多許多……
“海上小桃源”
“幾家漁戶傍山涯,網罟高懸石徑斜,落日蒼波金萬點,歸帆陣陣繞飛鴉。”這首詩說的是當年大陳千帆歸晚的情景。大陳島青山起伏,綠樹成蔭,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奇石怪洞,引人入勝,四周的海里有捕不完的魚,當時曾有“欠債如牛毛,只要海上一夜潮”的說法。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姓陳的漁夫,因為忍受不了官吏的欺壓,帶領一批漁民來到島上,從此過上了安樂的生活,以後,人們為了紀念那位漁夫,便把這個島取名為大陳島。然而,元明以來,倭寇騷擾,海盜猖獗,土匪盤踞,大陳島太平日無多。直到抗戰勝利後才略有轉機。捕魚生涯雖然艱辛,卻難得有一份安寧的日子,大陳人知足矣。勤奮的大陳人利用山坡上的荒地種些果蔬,養些家禽,從大沙頭到南坑還有一條1里余長的狹窄街道,幾家店鋪中可沽酒買百貨,自給自足,頗有幾分世外小桃源的氣息。 好景匆匆。1949年夏,浙江大陸解放,國民黨殘兵敗將退踞沿海島嶼。昔日寧靜的大陳島駐進了荷槍實彈的士兵,田園式的漁村築起了堡壘、炮台,拉上了鐵絲網。尤其是1950年5月舟山群島解放後,大陳島成為國民黨在浙東沿海的唯一據點,其戰略地位更加突出。1951年6月,曾有“西北王”之稱的胡宗南被派往大陳,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翌年在大陳成立“浙江省政府”,親任“省長”。國民黨正規軍第67軍也調防大陳。彈丸之地竟匯聚了35,000人口,軍民比例達1∶1,幾乎每家都住有六七個士兵。期間,蔣介石曾3次視察大陳列島,蔣經國更是頻頻來島,先後達20餘次。 1955年1月18日,人民解放軍首次海陸空三軍配合作戰,一舉解放大陳之屏障———江山島,大陳遂完全袒露在攻勢之中,指日可下。
“金剛計畫”
1955年1月18日,一江山島解放後,大陳島已完全暴露在我人民解放軍的攻擊範圍之內。蔣介石決定接受美國的建議,從大陳島等島嶼撤軍,制訂了“金剛計畫”。 1955年1月26日,偽浙江省大陳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沈之岳發布“陳新字第2174號布告”稱:“凡志願疏散至後方之民眾,不分男女老幼,自即日起至2月2日止向各縣政府登記,以便準備交通工具”。1月30日下午2時,國民黨軍隊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抵大陳島,坐鎮具體指揮實施“金剛計畫”。2月5日下午,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應“中華民國”政府之要求,業已下令第七艦隊及其他美國部隊協助“中華民國”原駐大陳、台、澎以北200英里的一個小群島的軍隊調往他處,並撤退那些想離開大陳島的居民。 1955年02月07日,台灣“中華民國政府”發表關於大陳撤退的聲明。1955年02月08日,蔣介石在電台發表“告海內外軍民書”。1955年02月06日至12日,美國出動1271架次飛機在大陳海區上空巡邏。2月8日晨5時,下大陳島居民被遷徙到小坑、南坑裡的4個上船點,上大陳島居民被劫到關帝廟碼頭上船,至晚10時,全部居民被迫離島登艦完畢。以防赤匪登島屠殺! 大陳島浩劫 1955年02月09日,大陳島上的國民黨軍隊登艦離島,同時撤運軍需物資裝備等公私物品。1955年02月10日8時,蔣經國率全體侍從到廣場升旗,然後“吻土登船”離開大陳島。1955年02月11日,國民黨軍工兵在大陳島上對各種設施進行全面爆炸和破壞,頓時,整個大陳島濃煙升騰,炸聲四起。1955年02月12日10時30分,實施爆炸的工兵登艦離島,國民黨軍的“金剛計畫”履行完畢。這樣,大陳島成了死島。據2月13日台灣省基隆碼頭統計,當時到達基隆市的大陳島居民有14483人。
登記尋親
1955年02月18日香港《工商日報》稱,在被劫到台灣的大陳居民中“年逾古稀者達百餘人;在艦上因心臟病及痙攣病死亡的有2人。”2月11日《紐約時報》稱,武裝運輸艦“享里同號”上有3人死亡。台灣輔導會基隆辦事處2月17日發表公告說,到17日止,來台大陳島居民在基隆各區生產的嬰兒有24人,但其中7名女嬰不久即死去。台灣《中央日報》透露,大陳島居民到台灣時,“家人均已分開住”,以至連日發生太太和丈夫失去了聯絡,兒子等待父母親認領。據香港《大公報》稱:那段時間登記尋找親人的達550餘人。 1955年2月13日,我人民解放軍從大陳島甲午岩方向登上大陳島,隨後大陳及其附近島嶼均獲得新生。不久,建立了大陳工委辦事處,屬當時黃巖縣漁門區(即今椒江區)領導。1955年4月,漁門區葭芷鎮何朝才等7戶漁民率先在大陳島漁區恢復了漁業生產。
成立墾荒隊
1955年11月,時任青年團中央書記的胡耀邦到浙江省視察青年工作,去了黃巖縣和溫州市,然後在杭州的一次青年團幹部座談會上激憤陳詞,揭露國民黨在大陳島的浩劫慘狀,並倡議組織一支青年志願墾荒隊,在大陳島解放一周年之際開赴大陳島去開發建設。與會的溫州團市委書記葉洪生請纓把任務交給溫州,團中央只需在精神上支持。胡耀邦同志說:“好!你們隊伍什麼時候出發告訴團中央,團中央在《中國青年報》頭版發訊息,我若不能為墾荒隊壯行,就派代表送賀信、送錦旗。”他還扳著手指一個字一個字地說:“旗上就寫‘建設偉大祖國的大陳島’10個大字。” 葉洪生回溫向中共溫州地委、市委,青年團溫州地委、市委匯報後立即開展了宣傳發動工作。溫州市(即今鹿城區)及各縣青年熱烈回響,爭先恐後地前往團市委報名,不到一星期,報名青年就達800多人,有的是兄妹一起來,有的是姐妹一起來,有的怕批不下來,就一口氣寫了3封申請書。經過反覆遴選,溫州確定了207名隊員,海門確定了20名隊員,一支227名隊員的“溫州青年志願墾荒隊”不到一個月組成了。在海門區,區委派農技幹部郭壽江(1957年後任墾荒隊副隊長)具體落實墾荒隊員在大陳島上的吃、住、勞動工具和飼養豬、牛、兔的場所。海門區委任命大陳工委副書記盧育生任墾荒隊隊長,溫州團市委確定青工部長王宗楣任墾荒隊副隊長。
大陳島是指上大陳、下大陳、竹嶼、洋歧(及其周邊小島如青嶼、黃嶼、豬腰嶼等)。 由於浙江人喜歡把海島稱為「山」(這在其他省份是沒有的),有嵊山、一江山、披山、雞山、南排山、積穀山等等,所以,大陳島又叫「大陳山」。
2024年3月25日 · 🌟魚暵期,島四周千帆雲集,桅樯如林 入夜,漁火萬千,謂之:“東海明珠” 🌟大陳島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的主島,分上、下大陳。 上下大陳可坐島際船,約20min。
2021年12月9日 · 大陳島,是浙江台州市椒江區下轄的一個鎮。這個鎮與一般的鎮不同,它距離陸地有50多公里,在一群島嶼上。大陳島,分為上、下大陳島,另有27個小島,總面積13.6平方公里。登上大陳島,映入眼帘的景觀會震撼到你。
2015年10月3日 · 大陳島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島嶼,距海門港52公里,面積4.89平方公里;主峰鳳尾山座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 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閑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
核心提示:大陳島,一個極具歷史和政治意義的海島。 半個多世紀前,響應黨和國家號召,台、溫兩地數百名青年志願者組成墾荒隊踏上大陳,揮灑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