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如何查詢健康檢查數據?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中的「健康存摺」功能再強化,「檢驗檢查結果」專區不只可查詢近期血糖、血脂檢驗結果,並新增衛教內容與相關衛教網站連結,讓民眾快速看懂這些數字的意義,更可掌握身體狀況。 健保署建置的「健康存摺」針對「檢驗檢查結果」專區再更新,包含「檢驗報告及追蹤─血糖檢驗報告、血脂檢驗報告」以及「疾病追蹤─糖尿病追蹤、初期慢性腎臟病追蹤、BC型肝炎追蹤」的檢查(驗)項目,新增衛教內容與相關衛教網站連結,方便民眾查看、了解這些數值的意涵,並獲得簡易衛教知識,提升自我及 ...
  1. 其他人也問了

    • 定期健康檢查的目的。一、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接受健康檢查可以建立自己的健康檔案,了解自己生理狀況的變化,有助於早期預防,發現潛伏於體內的疾病。二、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 一般檢查。一、身高與體重。理想體重的計算方式以身體質量指數其計算公式。身體質量指數(BMI):實際體重/身高(公尺)X2。體重過輕 BMI<18.5。正常範圍 18.5<=BMI<=24。
    • 尿液檢查。正常尿液大部分是水,此外還含有尿素、尿酸、氨等身體代謝物,正常的尿液顏色是淡黃色。如果尿道傷口變大且有感染,會導致血尿,尿液就會成為鐵鏽色。一、尿糖:正常值 陰性。
    • 血液檢查。一、白血球(WBC):正常值 3800~10000/mm3。白血球負責抵抗外侮,保護人體。當白血球過少時,很可能是遭到嚴重細菌、病毒等感染(如感冒),也可能是藥物副作用;當白血球過多時,可能是局部性或全身性的急性感染、組織壞死,或是在使用類固醇等。
  2. 主頁 醫院服務 健康檢查 全面健康防護 全康男士 全康女士 致尚健康 兒童健康 健營健體 預防退化性/慢性疾病 腦部健康 ...

  3. 5 天前 · 4大體項目. 1. 體格檢查:初步了解身體狀況. 體格檢查是健康檢查的基礎環節,包括測量身高、體重、腰圍、臀圍、血壓和脈搏等基本指標。 醫生還會通過視診、聽診、觸診和叩診等方式,檢查您的身體各個器官是否有異常。 這些基本檢查項目雖然簡單,但卻能初步反映出您的整體健康狀況。 例如,如果您的血壓過高或體重超標,可能意味著您需要注意飲食和運動習慣。 如果醫生在體檢時發現異常,將會建議您進行進一步檢查。 2. 血液檢查:洞悉身體內在狀況. 血液檢查是健康檢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它能夠評估您的血糖、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肝腎功能等指標,幫助醫生判斷您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肝病或腎病等慢性疾病。 3. 影像學檢查:深入探查器官狀況.

  4. 林嘉俊醫師之『教你看懂健檢』 (影片) 更多檢驗項目參考值請見 檢驗醫學部~檢驗目錄網頁 ,本網頁數值僅提供參考之用,檢驗報告內容若有疑慮,應請相關醫師說明. 112年 9月 健康教育中心整理;檢驗醫學部 / 核子醫學部審視. 檢驗值導覽列. 一般檢驗值. 血液一般 ...

  5. 病歷. 體格檢查. 化驗室檢查血液、尿液及糞便樣本. 超音波及X光檢查. 其他. 針對性的檢查項目. 乙型肝炎抗原及抗體及為帶菌者持續跟進之驗血組合. 乙型肝炎跟進組合(包括血液檢查及超音波檢查) 腫瘤指標(例如前列腺癌抗原 / 鼻咽癌指標等) 運動壓力測試. 心臟磁振 / 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檢查. 腦血管磁振檢查. 針對繼發性血壓高病因的造影檢查. 三維乳房造影及乳房超聲波檢查. 子宮頸塗片. 骨質疏鬆檢查. 其他. 專業諮詢. 為了全面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本部門由經驗豐富的醫生提供專業諮詢,協助接受檢查的人士根據檢查所得的資料及數據,在生活及飲食上作出明智選擇。 本部門的所有檢查計劃均包括兩次的諮詢服務。

  6. 2021年6月18日 · 體檢前建議先向家庭醫生查詢,根據個人及家族病史、年紀、徵狀及擔憂等,選取所需檢測項目,而非盲目選擇包羅最多項目的體檢套餐。 體檢結果會受檢測方法的靈敏度影響,或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並非百分百準確。

  7. 2022年7月23日 · 健保署建置的「健康存摺」針對「檢驗檢查結果」專區再更新,包含「檢驗報告及追蹤─血糖檢驗報告、血脂檢驗報告」以及「疾病追蹤─糖尿病追蹤、初期慢性腎臟病追蹤、BC型肝炎追蹤」的檢查(驗)項目,新增衛教內容與相關衛教網站連結,方便民眾查看、了解這些數值的意涵,並獲得簡易衛教知識,提升自我及家人的健康照護。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這次新增衛教內容與相關衛教網站連結,是希望進一步提升民眾健康識能,讓民眾獲取、理解、表達及使用衛教資訊,以方便就自己的健康情形做出正確決定及善用醫療資源。 健保署統計,截至今年6月29日,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APP下載次數達2000萬次、登錄健康存摺民眾超過1000萬人,7月21日已有438萬台行動裝置(含手機、平板)更新APP,提醒民眾請趕快進行APP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