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18日 · 瘧疾寄生蟲會在人類及蚊子2種宿主體內形成非常複雜生活史。 研究目的與方法. 瘧疾寄生蟲主要可感染人類及媒介蚊子兩種宿主瘧原蟲會在人類紅血球中繁殖而導致瘧疾症狀包括發燒和發冷等稱為紅血球內期。 當瘧原蟲在紅血球內經過滋養並分裂後,會侵入紅血球中發育,轉變為配子體階段,並通過血液再次遷移到吸取病人或帶原者血液的蚊子體內。 各型態原蟲在蚊子體內增殖後釋出成熟的子孢子,便會通過蚊子叮咬重新侵入人體,並感染人體的肝臟,再在潛伏期後感染人類的紅血球,形成於人類及蚊子2種宿主體內非常複雜生活史。 因瘧原蟲會在紅血球內期無性生殖時引起瘧疾症狀,因此抗瘧藥物的開發主要針對殺死紅細胞中的瘧原蟲,然而,現有的抗瘧藥物已出現了耐藥性,因此,開發具有新作用機制的抗瘧藥物為目前的課題。

  2. 2018年10月8日 · 瘧疾是一種全球性的寄生蟲傳染病,不但會感染人類,更會傳染予其他動物,其病原體瘧原蟲(plasmodium)是經由蚊子傳播出去的,當人類被帶有瘧原蟲的蚊子叮咬後,就有機會被瘧原蟲寄生,染上瘧疾。現時全球約有二億人染上瘧疾,雖然許多高危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已進行多年的瘧疾防治工作 ...

  3. Jul 3, 2018. 2,175. 夏天炎炎,遭到蚊咬可謂是日常閒事,除了要小心受一般傳染病感染外,原來蚊咬更會帶來寄生蟲? 一名32歲的俄羅斯女士,到過鄉郊地方遊玩後,發現左眼與鼻子中間出現了一個小腫塊。 在五日後,這處的小腫塊自動消失了,但繼而就是眼瞼上方出現三個小腫塊,持續了十日。 最後她的上唇更腫大了兩倍。 她表示這些腫塊有痕癢感,偶爾更有灼熱的感覺,於是決定尋求醫生幫助。 Photo from internet. 醫生發現,腫塊有「淺層移動」(superficial moving oblong nodule),相信背後b元兇b其實是一條寄生蟲。 b其後b醫生b以b手術夾出寄生蟲,該寄生蟲被判定為惡絲蟲(Dirofilaria repens),主要寄生在肉食性的動物和狗之中。

  4. May 11, 2022. 155,770. 三文魚 │ 美國有研究結果發現指在魚生上寄生的海獸胃線蟲」(Anisakis數量在1978年至2015年的這段時間暴增283倍如果進食有線蟲寄生的魚類可以引致食物中毒例如噁心嘔吐和腹瀉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在受訪時表示從來不吃生的三文魚明言進食生的三文魚便好似食屎咁」。 撰文: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資料來源: 全球變化生物學 (Global Change Biology) 三文魚 │ 研究指魚生內寄生蟲37年來暴增283倍!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在受訪時表示從來不吃生的三文魚,明言「進食生的三文魚便好似食屎咁」。

  5. 2022年6月27日 · 醫療頭條. 編輯 : Jezz @ Medical Inspire. Jun 27, 2022. 1,930. 皮膚敏感 │ 不少人有皮膚問題,也會想是過敏、分泌失調所致,然而亦可以是「蟲害」。. 近日有英國研究報告指,在人類睡覺時,「毛囊蠕形蟎」(Demodex folliculorum)會在人臉上毛孔中不斷繁殖,並 ...

  6. 2019年4月22日 · 作為一名專注於流行病學的公共衛生博士生Mengist從他的家鄉埃塞俄比亞來到Robert Stempel公共衛生和社會工作學院從知名學院中獲得流行病學研究方法的培訓讓他具備研究技能可促進家庭和全球的健康。 2017年,全球估計有435,000人死於瘧疾(malaria)。 大多數瘧疾死亡是由惡性惡性瘧原蟲感染(Plasmodium falciparum infection)引起的。 研究顯示,各種遺傳因素可能影響嚴重惡性瘧原蟲的易感染程度。

  7. 2020年9月16日 · Sep 16, 2020. 2,887. 寄生雙胞胎( Parasitic Twin )在遺傳學上又名為「遺漏孿生症」。 指在一個同卵雙胞胎中,其中一個胎兒在妊娠期間已停止發育,但卻與另一個完全發育的寄主胎兒相連。 寄生胎兒永遠無法完成發育,他們通常無法獨自生存,必須與寄主胎兒共享器官。 寄生雙胞胎的形成. 寄生雙胞胎一般在懷孕初期的胚胎期開始形成。 胚胎內細胞群會分裂為兩團細胞。 若兩個細胞團同樣大小,且持續正常,便發育成雙胞胎。 但如果兩個細胞團一大一小,而小的發育不良就有可能被包入另一團的內細胞群所發育的胎兒體內,成為包入性寄生胎(胎中胎)。 因此寄生胎與寄主其實是孿生的兄弟姐妹。 一般寄主胎兒看起來會較正常且完整發育,但有額外的四肢或無法辨認的突起組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