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新竹市, 中華民國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11日 · 新竹的司馬庫斯絕對值得考慮部落隱藏在高海拔深山之中長年雲霧繚繞加上有巨木群登山路徑最接近上帝的部落成為了台灣人的後花園

  2. 2021年2月28日 · 鄉紳認為粉嶺附近十里之內並無建設上稍為合理之墟市所以從1946年開始崇謙堂村的彭樂三和其他地區鄉紳向政府提出創建新墟市的計劃1947年獲批建立聯和墟

    • 畫得五間屋,一下就影晒
    • 荒廢校園成野戰場地
    • 歷史建築 尋常民房
    • 掌故‧陳氏宗祠 悠久龐大
    • 生態圈‧忘不了木雕 反思芒花海
    • 花海愈大 鄉郊被侵蝕更勁

    沿着九記士多旁的坪原路走,發現壁畫村的指示路牌時便向左循小路拐進。天上傳來啁啁聲,彭玉文單從叫聲便能辨出那是香港常見的紅耳鵯,說這是「全香港最嘈的雀」。最嘈的不是「升key雀」嗎?彭玉文不明所以,我便「亞丫亞丫」的模仿起來,他竟也能由此聽出我指的是噪鵑,「牠是在求偶,但呢隻嘢(紅耳鵯)就好鍾意同隔籬傾偈。我睇文呢,好得意,話不同地方有不同方言。」 左邊小屋牆上畫有壁畫,一隻藍翅的溫柔巨鳥腹上睡着一個小人,我們嘗試對應,卻沒法看出那就是紅耳鵯。沈思說,香港也有其他村落邀請藝術家繪畫壁畫活化,見過梵高仿作,他卻始終鍾情「寫實」的主題,叫我想起葉曉文在梅子林剛畫成靈動活潑的果子狸,更仔細依據特徵描畫赤紅山椒鳥、黑枕黃鸝、暗灰鵑鵙、褐翅鴉鵑駐足枝椏時的型態。眼前壁畫上的巨鳥旁有村民麻將耍樂,相信是村...

    原路離開壁畫村,沈思指示我們細看村口對面的路邊叢林的一張木櫈,彭玉文仔細檢視,驚歎木櫈與底下樹幹相連,而且兩者均呈現位置一致的空心中軸,幾乎可以肯定木櫈是原木雕刻,而非後來安置。走進對面士多,買了罐可樂,再問老闆娘究竟,卻換來了翻白眼和連連嘆氣的冷淡回應。 再往前走,便看見坪洋公立學校舊址。校園已經荒廢,推開虛掩閘門,仍可進內探看。彭玉文說這座校園由師生共同建造,當年學生在上課時會一同參與剷泥、種植,這也是民國時期的風氣,估計受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杜威重造中學的理論影響。如今校舍剩下清空的禮堂與課室、陡峭的石造滑梯,似乎成為了野戰迷躲避和進攻的策略場所,石牆上的子彈痕迹深得連底層的磚頭也看到。穿過及膝野草,說着說着,也沒留意雙腿已經黏滿勾刺,「這些是鬼針草的種子,白色花的,篤滿晒,褲子要報廢...

    繼續沿坪原路前行,沿途圍欄內偶然有起重機將臂爪伸至半空。一直走到伯公廟所在,便知道正式進入坪洋村。對聯寫上「伯德常施福澤,公心善解紛爭」,沈思稱屬鮮見。入村經過的村屋簇新,大多風格洋化,命名多如「乜乜豪園」,經過時有鋼琴聲傳來,彭玉文笑稱有文化,這條村非常富裕,從祠堂裝潢格局可見一斑。 村外不遠處有一座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青磚建築,尋找路上,幾棵曲拐彆扭的大樹留住了我們的腳步。彭玉文說,中國傳統認為那是吉祥的連理枝,其實是非常殘忍的絞殺榕。當種子被雀鳥叼下在原來的樹幹上,會慢慢發芽長根,一方面向下方伸展深入泥土吸收養分,另一方面將原來大樹纏住,愈漸茂密的葉子使其再也吸收不到陽光,就會反客為主佔上主導,原來的樹也會隨之枯死。 走田野小路,不久就到達現為普通民居的歷史建築,一個叔叔坐在屋外石壆上...

    坪洋村為打鼓嶺區內最大的村落,舊稱平洋村,為客籍陳氏立村。坪洋陳氏先祖原籍福建上杭,繼遷廣東五華,明朝崇禎年間遷居新安,清中業後再遷打鼓嶺坪洋。在1819年的嘉慶《新安縣志》記載了平洋村,是屬官富司管屬客籍村莊。但在1898年的港府輔政司駱克報告中,記載了平洋村有160客籍人。坪洋村雖然屬於打鼓嶺鄉,但沒被列為邊境禁區,鄉民多以農耕及養豬為業。 坪洋村現存古建不少。村內建有三座祠堂,分為是陳氏宗祠、陳氏宗祠(陟雲祖)和陟乾祖祠。在村前排的坪洋98號陳氏宗祠,因重建的關係而沒成為古建,但這宗祠在坪洋村中的三座祠堂中,是歷史最為悠久和規模最為龐大的。宗祠是陳氏遷入坪洋後建成,至今每逢農曆新年和其他節慶,村中族人都會齊集這裏一起慶祝。宗祠內懸有「守真節女」匾,背後應有動人的故事。而另外的陟乾祖祠與...

    傳媒威力強大,能讓讀者認定,來到坪洋附近,非去所報道地點不可。在下雖非坪洋人,但自小出入坪洋,近七八年在附近居住工作,閒來無事鑽入許多隱秘地方,就是少看(注意不是小看)傳媒,不知壁畫所在及其重要性,先後兩次沒有熱心參與賞遊,因此被兩名時代女性割席,傷口至今未癒。 今回出差而至,為熱心任事的壁畫義工鼓掌之後,我認真思考由沈思提出的,如何有效促進城鄉互動、保育鄉郊的問題。回望歷史,沒有梭羅、繆爾的文章、阿當斯的攝影,很多現時被納入國家公園範圍的美國荒野及鄉郊或已遭破壞;沒有宮崎駿的電影,日本青年回鄉生活人數不會增多。以上諸位都非原鄉人,不世居城市,也是靠城市替他的作品傳播發揚。鄉郊的出路只靠吸引城市人,別無他途。 壁畫當然可以吸引遊人,但前提是壁畫吸引。畫功不專業不成問題,只要在主題上多琢磨,繪...

    聽說首位發現坪洋芒草,把它拍下來放上網的坪洋朋友,一如香樂思介紹鮮艷海魚給港人後,引致全球濫捕,使海魚大滅絕,而深自內疚,已有十年。我們應該思考,芒草花海表面雖美,其存在卻反映醜惡現實:花海愈大,表示荒廢田地愈多,即是已被及快被地產商羅致之土地愈多,也即鄉郊被侵蝕更勁,所以,望一片白茫茫芒草花海而感幸福,不若望雜色菜田縱橫錯列幸福。只有把走入芒花海拍照的熱情動力,轉化成走入農田拔除可惡芒草苗的勞動,我們才可獲得,真正的幸福。

  3. 2021年6月13日 · PAST ARTICLES. 街知巷聞西環七臺 鬧市山城 繁華褪盡.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13日. Share. CACHe因在2018年出版《堅人見誌——堅尼地城社區歷史回憶》,與何生何太結緣。 (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於山市街盡頭拾級而上,就是「西環七臺」,沿以前人們俗稱的「西環山」而建,背靠龍虎山,面朝卑路乍灣,包括紫蘭臺、李寶龍臺、學士臺、桃李臺、青蓮臺、羲皇臺、太白臺,皆以李白其人其作命名,前兩者已於1980年代初拆卸。 山下營營役役:西港島線、士紳化、收購重建、戲院進駐,這裏卻永遠比時代走慢一點點。 除了建築,背後的節誕傳統、居民生活習慣、文化歷史研究,都在點滴留住這個小區的舊貌。

  4. 2021年1月17日 · 街知巷聞【趁墟】:大埔(上) 細說消失的舊墟與太和新墟. 文章日期:2021年01月17日. Share. 今天的廣福橋已非當初貫穿林村河兩端廣福道的大橋,是拆橋後建設的單車行人橋。. (朱森提供). 【明報專訊】結束了大埔碗窰村之旅,我們在回程路上途徑大埔富 ...

  5. 2022年3月25日 · 綠頂藍框無門電話亭 全港僅10個. 從前電話亭大多設於交匯點,靠近馬路邊,故一般都會加設外拉門,雖然較侷促,但私隱度、隔音效果都較好,即使一旁的汽車巴士呼嘯而過,都能聽清電話那頭的聲音。 原來曾經還有半門設計、僅遮蓋上半身的電話亭,「不過半門的差不多已拆光」,徐振邦邊行邊說,突然他停步取出相機,原來前方有人走入電話亭,他馬上拍下這難得一遇的場面! 只見亭內用家駐足2分多鐘,一時提起話筒,一時掛上,未知是電話用不到,還是不懂得使用,「如果家裏有家居電話,一定懂得用電話亭的電話,但現在不少人家裏都未必有」,他苦笑道。 遠處一個綠頂、淺藍外框的無門電話亭映入眼簾,與常見的藍頂、銀色外框「膠箱」不同,為何以前未曾見過?

  6. 2021年1月31日 · Share. 春暉園--大埔官立小學在1952年遷校至運頭角小山上,家長為孩子籌錢建立玩樂園地。 (潘曉彤攝) 【明報專訊】自從大埔墟火車站1983年在現址啟用,人潮也漸漸從舊車站轉移過來。 隨舊車站於同年關閉,列車後來凝定成路軌上陳列的模型,車站本來的中式設計更為這個鐵路博物館添上作為博物館應有的典雅莊嚴。 舊車站毗鄰短小的戲院街今天靜悄悄,大埔第一所戲院在關站的多年前彷彿已嗅到了一個時代遠去的氣味,於1950年代末提早結業,現為明月樓。 仁興街裏已不再聽到電影《雞同鴨講》中燒鴨店與炸雞店老闆的嬉鬧聲,只剩車房裏默默工作的師傅。 這次我們繼續跟隨老街坊朱森的腳步漫遊大埔,首先在大埔墟站集合,旁邊的穿梭巴站前有一個日光充盈的洞口,彭玉文卻給它起了個充滿神秘感的戲稱──時光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