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的報告顯示,新學制實行後,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數學能力的校內差異,都較以前增加,而香港資優生的比率和成績,都不及其他與香港同樣居於前列的地區。

  2. 2018年1月18日 · 新高中通識教育科推行8年多,其間引起爭議。 佔領運動期間,不少中學生到場支持,有人認為是受通識科課程的政治內容影響。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城大法律學院副教授梁美芬. 中大亞太研究所聯席所長 趙永佳. 【明報專訊】通識教育科自2009年推行新高中課程,與中、英、數並列四大必修科,其間課程引起爭議。 有意見認為通識科作為必修科對學生帶來負面影響,應改為選修科目,供學生自由決定是否修讀,但有意見指出通識科具有獨特優點,必須保留為必修科。 他們各有什麼理據? 事件背景. 政府2009年9月起逐步推行「3+3+4」學制,並加設通識教育科成為新高中必修必考的科目。

  3. 年,「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全面推行,高中課程所作變革比前更大。變革 包括引入通識教育科為「必修」科目,又於多個學科引入校本評核。教育局於 2013 年 10 月發表《新學制檢討進展報告》(課程發展議會、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教育局,

  4. 2017年8月8日 · 有不少的中外評論都說香港的學生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及執行力,因為他們慣於服從指令,而且善於模仿,但是卻缺乏了對好奇心和創意。 有見及此,政府頒布了一帖他認為是靈丹妙藥的通識教育作為新高中學制中的必修科,認為加入通識科就可以刺激學生的思考及批斷能力,令香港教育起死回生。 課程有系列的指標,要求學生有明辨性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正面的價值觀等等。 但沒有全面變革教育制度,只加入一個科目,就要求學生能擁有以上的能力,似乎有點好高騖遠,不切實際。 結果不知令教師及芊芊學子都無所適從,結果一系列的雞精書在坊間湧現,通識科淪另外一個以「背書」應付考試的科目。 通識能令學生認識學術知識之外的事件本是好事,但要學生建立以上的能力,應該把融和在其他的學科當中,令學生融會貫通,對住課本知識應懂得思考而不是死記爛背。

  5. 新學制轉變必然帶來中學班級結構的改動:由現時高中至預科的遞減模式(2年高中 -> 2年預科)轉變為高中的全平衡模式(3年高中)。 因此,學校在籌劃「三三四」學制轉變時,必須先行確定本年的班級結構,否則一切規劃(例如科目安排、人手分配、教學 ...

  6. 高中學制由四年分兩階段篩選學制,改革為三年一貫普及學制;繼而,大學本科 學制亦將由三年改為四年;與此同時,高中課程亦將全面改革,無論在學科數目、 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取向、考試評核方式,均作出顯著改革。其中,自1994 年

  7. 換言之,六至七成減去18%,將會有五成以上應屆考生,是不可能就讀大學受政府資助學位課程。政府推銷新高中學制時,動輒用「三三四」作宣傳。這裡「四」,就是指四年制大學課程。不知就裡家長和考生,就會誤以為新學制中學大學恍若一條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