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4月14日 · 更年期為每個女性必經階段出了有可能出現身體燥熱口乾臉部潮紅頭暈憂鬱等狀況外部分女性朋友甚至會發現血壓高高低低不好控制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陳潔雯表示一停經血壓就不受控最主要是受雌激素影響」。 看更多: 煩躁、情緒低落、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 醫:小心是8種「隱藏高糖食物」惹禍. 陳潔雯指出,民眾常誤以為雌性激素只跟生殖系統有關,但其實雌性激素會廣泛影響身體內許多器官功能。 年輕階段,女性體內的雌性激素,主要是由「卵巢」供應製造;到了更年期卵巢逐漸退化,製造雌性激素的效率也會變差,此時女性身體內的脂肪,會開始取而代之,成為身體主要的雌性激素供應者。 雌激素對心血管3大保護.

  3. 根據香港衛生署進行的20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15-84歲人士從自述或在身體檢查時量度發現患有高血壓的總發病率為29.5%其中女性為26.2%男性為33.2%這反映患上高血壓的女性比例已越來越多曾有國際研究指出50歲以上的女性每兩個就有一個有高血壓風險甚至已患有高血壓問題然而高血壓患者表面上通常沒有太過明顯的症狀一般只是熱潮紅頭暈心律不齊等表徵

  4. 香港高血壓參考概覽成年高血壓患者在基層醫療的護理是由食物及衞生局設立的基層醫療工作小組轄下的基層醫療概念模式及預防工作常規專責小組編制而成制定此概覽的目的是為不同界別的醫療專業人員提供通用參考,從而為高血壓患者在社區內提供持續全面和以實證為本的治理此概覽亦為有機會患上或已患有高血壓的成年人及其照顧者提供參考,以加強病友自我照顧能力,及讓市民更清楚知道預防和妥善治理高血壓的重要性。 此病友篇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法,期望病友能更易了解及掌握參考概覽內所提供的建議。 何謂高血壓? 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 「收縮壓」或稱「上壓」指心臟收縮時加諸血管壁的壓力;而「舒張壓」或稱「下壓」指心臟放鬆時血管壁承受的壓力。 量度血壓一般以毫米水銀柱 (mmHg) 為單位。 高血壓是指.

    • 高血壓症狀
    • 高血壓是成因
    • 高血壓的高危因素
    • 高血壓治療、預防方法
    • 高血壓飲食建議

    患上高血壓時,一般沒有明顯症狀,若沒有定期量度血壓水平的習慣,根本難以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甚至已患上高血壓。有些人更是到診所求醫時,才被醫生發現患有該病。至於當血壓太高時,一般會有以下症狀: 1. 眩暈 2. 視線模糊不清 3. 頭痛 4. 感到疲勞 5. 面部發紅

    當人體的心臟收縮時,會將血液泵入血管,期間會為血管壁加諸壓力、即是血壓。當人體維持正常的血壓,有助推動血液在體內運行,把氧氣和營養輸送到身體各組織。若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即高血壓),便可能會引致各種健康問題。 血壓度數以2組數字表達,首個數字為「收縮壓」,又稱「上壓」,顯示心臟收縮及泵出血液時,血管內的壓力。第2個或寫於下方的數字為「舒張壓」,又稱「下壓」,反映在心跳之間,心臟放鬆時血管內的壓力。高血壓及前期高血壓的定義如下: 1. 高血壓:上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140 mmHg(毫米水銀柱),或下壓持續地處於或高於90 mmHg。舉例上壓及下壓分別達到168/120,便屬於高血壓。如上壓達到200,反映高血壓情況嚴重,應及早求醫。 2. 前期高血壓:上壓處於130至139 mmHg之間...

    醫學界發現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當中與都市人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香港心血管疾病防治協會主席陳栢羲醫生曾指出,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高血壓,臨床上一般以35歲以下界定為年輕高血壓。其臨床上診治過最年輕的高血壓患者只有23歲,屬肥胖人士,自小喜歡吃零食,同時患有代謝綜合症及睡眠窒息症,需長期食藥控制病情,故控制體重及調節飲食習慣十分重要。 其實大部分高血壓個案,都沒有明確的病因,通常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另有些患者是由其他疾病或身體變化引致繼發性高血壓,例如患了腎病、荷爾蒙失調。此外,有些因素會令人較易患上高血壓。 1. 吸煙 2. 過重及肥胖 3. 靜態生活模式及缺少運動 4. 飲食中攝取過多鹽分 5. 過量飲酒 6. 睡眠不足 7. 壓力問題 8. 年齡增長 9. 家族中有直系親屬患有高血壓

    高血壓若不加以控制或治療,可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腎衰竭或視網膜血管病變。而血壓越高和不受控制的時間越長,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及其嚴重性越大。臨床上主要靠服用降血壓藥物、加上配合調整生活模式,來控制高血壓病情。醫學界就預防及改善高血壓有下列貼士: 1. 保持均衡及低鹽份飲食 2. 適當運動,例如每次進行至少1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運動,例如緩步跑、步行、太極、游泳等,以達至每周累積最少150分鐘的目標。如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請先諮詢醫護人員的意見 3. 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4. 戒煙 5. 避免飲酒 6. 確保充足的睡眠及休息 7. 好好管理壓力、保持心境開朗 8. 定期量度血壓 9. 按照醫生建議服用降血壓藥物、定期覆診

    飲食方面,都市人經常外出飲食,在三餐中過量攝取鈉質、未有吸收足夠鉀質,都會影響血壓水平,因為充足攝取鉀質,有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鹽份。留意下列由衞生防護中心的專家所提出的建議: 1. 盡量使用新鮮食材煮食,其中可用檸檬、番茄、甜椒、南瓜、菠菜等新鮮食材煮成醬汁,代替即食醬料 2. 少吃高鈉、鹽醃食物,例如加工肉類、即食麵及湯包、罐頭湯、鹹蛋或醃菜 3. 減少使用鹽或其他含鈉的醬料,例如豉油和蠔油,並以大蒜、胡椒、檸檬汁、醋、羅勒、五香粉、紅椒粉、香草和香料等天然食材代替,從而增加菜式的味道 4. 避免選用醃製或罐頭蔬菜作為食材,如必要使用,應先沖洗及浸泡,能減低其鈉含量 5. 以新鮮水果、乾焗兼原味果仁等低鹽份的零食,取代薯片、鹹味餅乾其他高鹽零食 6. 出外進食時,選擇以天然調味料調味、醬汁較...

  5. www.elderly.gov.hk › tc_chi › health_information高血壓 - Elderly

    併發症. 若高血壓沒有適當的治療或控制不理想會引至併發症包括心臟衰竭冠心病中風腎衰竭等因此控制不理想的高血壓是無聲殺手。 及早診斷和治療可以防止或延緩併發症。 定期量度血壓. 由於大部份患者沒有明顯病徵,因此建議成年人應定期量度血壓: 1醫生可根據有關過往血壓度數、有否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或有否目標器官疾病等而調整覆診相隔時間。 此外,醫生在聽取病人的病歷及作詳細身體檢查後,會為有需要的病人安排其他檢查,例如血液檢驗、尿液檢驗、心電圖、胸肺 X 光照片檢查及眼底檢查,以找出高血壓的成因及併發症等。 控制高血壓. 要有效控制高血壓及預防併發症,患者需與醫生充份合作及自我監察,並注意生活上的調適: 按醫生指示服藥及定期覆診. 自我定期監察血壓. 實踐健康生活模式. 停止吸煙.

  6. 醫療專家顧問委員會成員. 最後更新於 2022-11-25. 69 分鐘閱讀. 高血壓英文Hypertension是一種慢性疾病嚴重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心臟大腦腎臟等疾病的風險在香港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患有高血壓——然而當中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壓因為高血壓一般沒有症狀患者往往在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想知道如何及早診治高血壓? 正常血壓範圍是多少? 繼續閱讀此指南以了解高血壓。 什麼是高血壓? 血壓是當心臟泵血時,泵出的血液施加在血管壁上的壓力。 一般而言,我們需要正常的血壓來推動血液通過身體,以使溶在血液內的氧氣和營養可以到達身體各部位的細胞。 血壓會因為心肌收縮的力度、血管的彈性和綜合許多其他原因,而上升和下降。

  7. 高血壓的成因是甚麼約90%的高血壓人士患病原因不明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成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在中年後出現另外的10%高血壓人士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導致高血壓如腎病或內分泌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