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語出《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今多用以指事物發揮到極致,有澈底、盡興的意思。 《醒世姻緣傳》第九七回:「不隄防被素姐滿滿的一盆連尿帶屎,黃呼呼劈頭帶臉澆了個不亦樂乎!

    • 概觀
    • 基本介紹
    • 釋義
    • 解說
    • 例句

    《論語》開篇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中文名: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外文名:It is always a pleasure to greet a friend from afar

    •出處:《論語·學而》

    •提出者:孔子

    •釋義:老朋友見面很開心

    •讀音:"樂"讀“lè”

    出自《論語·學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之行,聖人之心是學生立身的基礎,如果沒有這個基礎的認知就不要學聖人之學。此時雖不知聖人為何行止,但要有君子的基礎,這是我們學習基礎也是不可含糊的東西,心性不可在此有一絲一毫的偏頗,否則學之大患,行之大難。以後的世間各種緣法起始處行之也知如何約束自己。雖不可能遍成大家但也不壞一世苦讀修身之功。

    【釋義】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

    【用法】這句話常被用以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自:從,這裡指從遠方來

    朋:同門;一同學習者;弟子;志同道合的人

    樂:快樂。

    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的意思。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釋: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是也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嗎?有學生從遠方來(請教),不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有人不了解你而不對他生氣,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種表現嗎?

  3. 2018年5月7日 · 《論語》中這句話「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般解釋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遠道而來,不是很讓人愉快嗎? 常被用來表示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

  4. 我們來看孔子怎麼說,「有朋自遠方來。 」修行到某一刻,突然見到了另一個自己,因為這個說不出來名字的生命體是自己在修行中生發出來的(當然,祂本來就是存在的),不知道怎麼命名,只好用個「朋」字,表示是和現在的自己一樣。

  5. 不亦樂乎 bùyìlèhū [is it not delightful?awfully;extremely] 原意“不也是很快樂的嗎?”現用來表示程度極深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6.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學而》) 孔子說:"學習并且按時地去復習,不也很快樂嗎?

  7.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