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世一朱文佳的恩典之路世一朱文佳的恩典之路

    2023年1月2日 · 香港殘疾人羽毛球手朱文佳再創歷史,在日本奪得世界錦標賽男單金牌的他,成功登上男子SH6級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為香港殘疾人羽毛球寫下歷史新章。 朱文佳於東京殘疾人奧運會,摘得一面銀牌,他在球場展現的拚搏精神,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次踏足殘奧,參與第一場賽事心情非常緊張,我祈禱將一切疑慮交托給上帝。 人生的里程碑. 及至決賽,臨出場前他見到顯示牌上自己的名字,他不諱言是有些激動,「我感到自豪亦相當感恩,因為一路走來,無論輸贏,即使最終輸了,但我也沒有太大的感慨,因為臨場表現自己最清楚。 不過我覺得自己其實已經贏了,我擁有的較我失去更多! 最終取得銀牌我已經很開心,能夠企在世界運動舞台上,是一個榮譽,是自我的肯定,也是我人生一個的里程碑。

  2.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原來竟是有賺的!原來竟是有賺的!

    原來竟是有賺的!. 吳頌佳(Steve)與周詠儀(Quin)出生在截然不同的家庭:Quin來自單親家庭,認為凡事靠一己之力必可解決;Steve生長在温暖的大家庭,性格較倚賴。. 自從大兒子出生後,夫婦一直嘗試「追個女」。. 2014年,Quin終於懷B女,還來不及慶祝,生命 ...

  3. www.gnci.org.hk › topic › 四十九、不吃眼前虧四十九、不吃眼前虧

    自己想起主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提及仇敵時,祂的教導是“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馬太福音五章39-41節),真是匪夷所思,自己 ...

  4.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E6%9D%8E%E7%B4%B9%E6%AC%8A%E2李紹權── 理財與齊家

    2010年12月23日 · 李紹權. 23/12/10. (am730,2010年12月24日) 李紹權原在大學任教,可謂「薪高糧準」,但在幾年前經歷了一次家庭巨變後,為了多點陪伴妻兒,他毅然離開了大學,自己出來替金融公司做培訓,以及做一些顧問的工作。 六年以來,他廣受基督教及非基督教團體邀請,向成年人、青少年乃至小朋友講解理財之道。 原來很多人連簡單的「量入為出」的道理也不清楚…… 分清「想要」和「需要」 李紹權現在專注於理財培訓,當中有何體會? 他分享:「昔日,人的心思較單純,社會也不鼓吹借貸,但近數年社會變化很大,報章、電視廣告不獨刺激消費,甚至鼓勵借貸地去消費。 近年我們看到,無論是成年人,甚或青少年、大學生,在財務管理上都出了問題,歸根究底乃在於不清楚理財的觀念。

  5. 兒時常遭受罵, 開 綻是她的童年,曾立志以愛建立將來幸福家庭,卻又受到奶奶無理對待,一度想過離家而去,神怎樣使她經營的關係由悲哀變成祝福?

  6. www.gnci.org.hk › topic › 八、萬人迷與八達通八、萬人迷與八達通

    《羅馬書》十二章7-8節的翻譯可以是“執事便執事,教導便教導,勸化便勸化”,意思是該作甚麼便作甚麽,不是能作甚麼便作什麽。 能作的不一定是該作的,該作的應該是能作的。 說明白一點,有些基本的工作我們都可以做,也有很多事情我們都可以做得好。 但是,用同樣的時間,若我們做某些事,果效會更大更好,那便要捨短取長。 這不是貪心,而是忠心。 我漸漸明白不是來者不拒,也不是大小通吃。 拒絕人,對方自然不好受,不參與,自己機會便會減少。 但明白在教會的服侍中,作為神的工人,不是要成為“萬人迷”,也不是一張“八達通” (香港的消費卡,可以坐車購物)。 我要追求的是神歡心也要對神有忠心,忠心便正如和合本在《羅馬書》十二章7-8節中加上的“專一”。

  7. www.gnci.org.hk › testimony › %E9%BE%94%E7%AB%8B%E4%BA%BA%E2龔立人── 未知死 焉知生

    從死亡到生命. 1999年,龔立人與妻子結婚11載。 同年,他經歷了人生最痛——妻子罹患癌病辭世,留下只有3歲及5歲的女兒,原本平靜的生活起了巨變,「我在毫無準備下,被迫面對生死的問題,對生死多了思考,當中是對死亡種種的困惑、矛盾和彷徨;繼而坦率地把對生死的體會和妻子的思念寫成《眼淚並未抺乾》一書。 他在書中寫道:「死亡和痛苦可以煎熬我們,但不能把我們的生命全然取去,因為永生來自上主。 」 這「切膚之痛」,讓他感悟到「要以愛和勇氣與哀痛共存」。 也因為這份痛,讓他有機會到不同機構與別人分享,亦同時把他帶進了從未涉足的「生命教育」範疇。 從生命到教育. 「生命教育」既非龔立人最初的志向,進入「教育」範疇,也只是「歷史的偶然」。 1994 年,滿懷熱忱的他從蘇格蘭修讀神學畢業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