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台灣地狹人稠,尤其在都會區內鮮少有與大自然接觸的空間,根據洛時報導,西太平洋地區的島國捕魚業發達,但多年來城市擴張,讓民眾臨海垂釣的空間受到壓迫,洛時指出,台灣的釣蝦運動約在20年前從南部展開,從一開始的室外釣蝦場逐漸演變為都市內的室內釣蝦場。 洛時根據網站資料指出,台灣釣蝦通常以小時計費,每小時約在6美元到11美元左右,民眾平均待在釣蝦場的時間約為2個小時,過去3年來,首都台北的釣蝦場增加了近40%,可說是越來越夯。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4月13日 · 一、 說到臺灣人養蝦的歷史,估計跟養虱目魚的歷史差不多長,因為草蝦跟虱目魚總是被養在一塊兒。 漁民在沿海捕撈魚苗,也會撈到蝦苗,就一併丟進了鹹水魚塭裡去。 不過,早期的臺灣沒有蝦苗的培育技術,蝦子都是從海裡撈回來養的,這樣的養殖辦法,產量自然不高。 一直要等到美國的洛克斐勒基金會(直到今天,這個基金會仍然致力於改善全世界的糧食問題)出了一筆錢,延聘剛剛在日本念完博士的廖一久先生回到臺灣做研究,世界第一批人工繁殖的草蝦苗才終於成功地被培育出來。 那是 1968 年的事情。 從那年開始,臺灣蝦子的養殖產量準備邁向世界第一,草蝦也逐漸成為平價餐館裡的熱門菜色──ㄟ等等,你說我們今天在夜市裡能夠吃到那盤草蝦,那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的基金會),竟然也有點功勞? 嗯,歷史的牽連,很多時候就是這麼奇妙。

    • 為什麼台灣釣蝦文化愈來愈流行?1
    • 為什麼台灣釣蝦文化愈來愈流行?2
    • 為什麼台灣釣蝦文化愈來愈流行?3
    • 為什麼台灣釣蝦文化愈來愈流行?4
    • 為什麼台灣釣蝦文化愈來愈流行?5
    • 大放異彩的「泰國蝦」
    • 不好賣沒關係,整個池塘開給你釣!
    • 平價庶民娛樂的代表
    • 從糧荒到經濟起飛的上班族

    說到臺灣人養蝦的歷史,估計跟養虱目魚的歷史差不多長,因為草蝦跟虱目魚總是被養在一塊兒。漁民在沿海捕撈魚苗,也會撈到蝦苗,就一併丟進了鹹水魚塭裡去。 不過,早期的臺灣沒有蝦苗的培育技術,蝦子都是從海裡撈回來養的,這樣的養殖辦法,產量自然不高。一直要等到美國的洛克斐勒基金會(直到今天,這個基金會仍然致力於改善全世界的糧食問題)出了一筆錢,延聘剛剛在日本念完博士的廖一久先生回到臺灣做研究,世界第一批人工繁殖的草蝦苗才終於成功地被培育出來。 那是1968年的事情。從那年開始,臺灣蝦子的養殖產量準備邁向世界第一,草蝦也逐漸成為平價餐館裡的熱門菜色── ㄟ等等,你說我們今天在夜市裡能夠吃到那盤草蝦,那個石油大王洛克斐勒(的基金會),竟然也有點功勞? 嗯,歷史的牽連,很多時候就是這麼奇妙。 當然更重要的是...

    但是,當泰國蝦的養殖在臺灣剛要起步的時候,行情還不是很好,因為品質與價格競爭力更強的草蝦,已經佔領了整個蝦蝦市場。一直要等到1987年,臺灣的草蝦養殖產業逐步崩潰於病變以後,泰國蝦才展開大舉反攻。 另一方面,大概因為低溫冷藏的技術限制,早期的泰國蝦也不像草蝦,可以大規模外銷(你如果把釣回來的泰國蝦拿去冷凍,通常不太好吃)。在本國或外國的飲食市場,這些蝦兵蝦將都沒法殺出重圍,怎麼辦呢? 窮則變,變則通,1980年代初期,泰國蝦於是在餐桌之外,發展出一種很厲害的用途:專門被釣。 臺灣的釣蝦場,很多人都說是南部率先發展起來。其實1983年的《海外學人》雜誌有篇文章,說當時的屏東人忽然開始「熱衷釣泰國蝦」,因為那裡的養殖業者直接「開放養蝦池供人垂釣」。該文或許能為臺灣釣蝦場的起源提供一個更明確的說法...

    我自己小的時候住臺北三重,外縣市移民的聚居區,藍領勞工很多,釣蝦場也是多到一個不行。大概1990年代初期吧,在我所剩無幾的三重記憶裡面,有幾個片段就是釣蝦。那時我爸我媽都還是20、30歲年輕人,他們自然也跟上了時代的腳步,一起去釣蝦。 以前的釣蝦場,不像現在會準備那種平臺式的大型烤箱,你擁有的就是一只炭烤爐。釣上來的蝦子就串上竹籤抹上鹽,往爐子上面丟。釣蝦場通常還會擺大台電動,那是《快打旋風II》當道的年代,其他還有《雪人兄弟》或《雷電》之類的機臺。蝦子釣一釣覺得無聊,就去玩個兩道。 想起來那真是很素樸的娛樂,就是釣蝦、吃蝦跟打電動,但也正是這樣單純的消遣,趕上了臺灣經濟起飛、消費性享樂需求大幅成長的時間點。於是乎,釣蝦就這麼陪伴著一整個世代,在小池子旁邊陪伴著無數年輕人排遣無聊。 有一陣子...

    後來臺灣釣蝦場的榮景不再,可以做很多解釋。惡性競爭、蝦子漲價、負面新聞頻傳……你可以找到幾十種理由。不過說來說去,大概就是褪了流行,沒什麼複雜的道理。對我來說,釣蝦就是一個年歲的風景,風潮正盛的時候就有人揪,有另一種娛樂取代了,也就少去──說起來只是這樣。 其實有不少人公開討厭過釣蝦。曾是臺灣一代心靈導師的林清玄,就曾經在他的書裡直白地批評釣蝦「就是愚痴,不會做有意義的事情」。他的這個論調當然極端一點,但在當臺灣的知識圈子裡,把釣蝦場看作某種城市文明病癥的人,可能不在少數。 1991年釣蝦場方興未艾的時候,表演工作坊的經典舞臺劇《臺灣怪譚》,也有個段落諷刺釣蝦,說這種娛樂講究「快釣快殺快烤快吃」,求的只是一種快速的饜足。然而20餘年之後,地球人在諸多消費性娛樂裡獲得的滿足或許都要比釣蝦來得更...

  3. 2018年6月12日 · 在臺北,釣泰國最初流行於近郊的私人魚池,再變成夜市裡的小攤子,最後就變成了室內釣蝦池[7]。釣蝦在那個年頭,迅速竄紅為全臺灣最夯的庶民休閒活動。 釣蝦場的崛起同時為臺灣的泰國蝦養殖帶來春天。

  4. 2024年3月16日 · 現為電視台主播的劉益如約在6年前首次接觸釣蝦,因為出成就感而於3年前開啟經營釣蝦YouTube頻道,致力於推廣釣蝦文化

  5. 釣蝦台灣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卻常常聽人說:「釣蝦場的有毒,不要吃。 」釣蝦場的,到底能不能吃? 讓釣蝦場老闆說給你聽。

  6. 2024年3月11日 · 釣蝦文化在台灣發展超過40年歷史,已蔚為風潮,除了國人愛釣蝦外,更是許多外國遊客來台的指定行程。 然而,現今休閒娛樂多元,釣蝦場該如何突破、跨入「釣蝦2.0時代」,讓這擁有豐富底蘊的在地文化,得以繼續向下紮根,甚至擴展到國際舞台,為蝦圈同好、業者能共同努力的方向。 釣蝦是一個相對「樸素」的運動,沒有華麗包裝與場地,只有大夥窩在池子邊,享受人與蝦的角力拉扯,還有人與人之間的把酒言歡。...

  7. 2024年1月26日 · 台灣釣蝦文化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張林裕指出,釣蝦不僅僅是休閒,還可以成為競技運動。 該協會目前定期舉辦釣蝦比賽,並致力於發展釣蝦競技以及國際賽事,已在香港取得成功,並計劃擴展至東南亞地區,期待為釣蝦文化實現2.0版本的轉型貢獻一己之力。 「釣蝦神人阿綱」的爆籠入門課. 釣蝦神人的大師課 業餘到職業的速成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