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0月8日 · 媒體只報壞消息?. 看報紙的時候,有時你會覺得新聞報導的都是一些糟糕、悲傷的負面新聞,為什麼媒體總是報生活裡的壞消息,不報讓人開心的事呢?. 常看到負面新聞又可以指出讀者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世界上並不是只有悲傷的事情發生,記者 ...

    • 為什麼讀者喜歡負面新聞?1
    • 為什麼讀者喜歡負面新聞?2
    • 為什麼讀者喜歡負面新聞?3
    • 為什麼讀者喜歡負面新聞?4
    • 為什麼讀者喜歡負面新聞?5
  2. 2022年3月22日 · 研究發現,當新聞的正面度「加1」,會導致讀者人數減少10.86%;但同時正面的新聞卻會在社交平台增加17%的分享量,反映讀者在新聞網站傾向閱讀負面新聞,但傾向於社交媒體平台分享正面新聞,擁有愈多追隨者的Twitter用戶,分享愈多正面新聞。

  3. 2019年8月20日 · 因此,文章撰寫後,下個合適的標題來吸引讀者,讓讀者願意閱讀這則新聞,是編輯室的重要工作。. 傳統媒體時代,為報導下標題,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才華洋溢的編輯,在記者寫完文章後,幫忙下了一個吸睛、達意、易懂且文辭優美的標題 ...

  4. 其他人也問了

    •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 新媒體的傳訊生態
    • 總結

    以尋根究底去的方式去思考時事,究竟我們如何可以用哲學的方法去思考時事?首先,究竟什麼是「時」?時事的英文叫current affairs。為何我們會關心?其中「新」是一個重要理由,因沒出現過,所以等於「合時、未過時」的意思。我們關注的事情,大都是新的,即未過時的,覺得仍然需要關心。正如前述,很多解決不了的爭議,都會不斷變成時事,由於包含很多的判斷,未有結論與定論,至今仍困擾着我們,對我們有影響。其次,什麼是「事」?社會的事和新聞上的事,很多時候都靠我們想像重構,當然現實上曾發生了一些事情,但如何將已發生的事,變成可理解的東西?這要通過理念上,將這些東西重構,它不是完全客觀獨立地存在的。如先有「主權國」的概念,才可充分理解某些政治現象。先有不同人際關係之間的概念,才能分別誰是情人、朋友、萍水相...

    今天的主流與傳統媒體仍是以專業形式運作,其缺點是精英壟斷,如果不是編輯便難以發放消息,如無綫電視新聞部主管袁志偉的例子,便引起很多審查及編輯自主的問題。新媒體的好處是所有人都可做袁志偉,可由下而上將資訊放上網,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但當中亦帶來很多問題,例如品質保證的問題。究竟新媒體中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新媒體由下而上的好處是,比較民主草根,但缺點是,新媒體各自為其目的報道,外人不知其對錯,品質沒保證。相比以前的公共空間,如果現在的社會愈來愈兩極化及激進化,新媒體往往把舊有的公共空間打破,變成回音谷。人們只選自己喜歡聽的東西,形成更多的立場,更少的討論,只有定論,缺乏思辨。認識過程這樣的話,便會難以學習進益,助長更加多的偏見。如果沒了共同規則,情況會變成怎樣?事實上,共同規則需有人去推行,如官司...

    認識時事本身是好的,但認識背後是為了什麼?如虛心的話,一定可增長知識。只有立場,便不是虛心。平和的環境下才利於學習,社交媒體的狀況卻不太平和。 最近10至20年,過多的負面新聞令人低沉,令人有天下崩塌及香港快死的感覺。在這情況下,人們靜心學習十分困難。 媒介本身發揮的影響力對我們的通識、知識、常識全皆有影響。當然,現在人們網絡上找資料很容易,但這能否增長我們的知識?會否令我們愈來愈開闊,了解不同的主張?對我們了解社會有正面的幫助?或只是增加歧見與對立?如我們真的能夠體會人類世界的複雜性及多樣經驗,往往發現很多事情的確是難有辦法去解決,也不會只有單一的答案。究竟當中是好事壞事?人類文化是多樣性還是莫衷一是?還是某種相對主義帶來虛無主義的結果?如以行動角度去理解,當然掌握時勢脈搏,希望可以作出明...

  5. 為了獲悉爭議議題報導中的人性化訊息是否可以幫助持不同意見的人們互相理解,媒體參與中心在實驗中,要求參與者以 0(非常負面)至 10(非常正面)的等級來評分他們對不同意見者的感覺。 實驗發現,在報導中增加相關人士的人性化細節並不會顯著影響參與者對異議者的評價感受 :閱讀未增加人性化細節文章的實驗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平均評分為 2.87,而閱讀增加人性化細節文章的參與者給出的平均評分則是 2.79。 而在報導附上消息人士個人影片也不會影響參與者的評價感受 :閱讀了沒有附帶影片的文章的參與者,給予持反對意見者的評分是 3.71,而閱讀附影片文章的參與者對持反對意見者的平均評分是 3.60,被明確要求觀看影片的參與者給出的評分則是 4.12。

  6. 2021年1月26日 · 收藏本文. 疫情之下,許多廣告主擔心敏感負面的新聞影響到自己廣告的形象,然而數字會說話,調查顯示,當閱聽者閱讀嚴重、突發或令人沮喪的新聞時,僅有9%讀者會對新聞內的廣告產生負面的觀感;相反地,卻有31%讀者對該品牌產生正面的印象、55% ...

  7. 2016年6月20日 · 總是會有讀者想要知道更詳盡、更廣的新聞內容。 尤其是複雜的議題,長篇的報導更能夠牽著讀者的手,帶著讀者去了解事件前因後果。 而這就是為什麼在新媒體的浪潮下,我們還是需要長篇報導文學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