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2022年3月22日 · 第一個層次是:對現在不理解佛,不認識佛的人,讓他們明白佛的道理,幫助他們體悟人生,怎麼改善人生。 第二個層次:對於已經進佛門的佛弟子,怎麼幫助他們成長,對佛教理論更深入的體會,明白很多經典、經論的教導,修心養性,慢慢提升他們 ...
2020年4月30日 · 現實生活很多人都誤將佛菩薩視為自己的「護身符」,有求必應,卻不知人命運福禍的背後是「因果」。 佛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眾生信佛,信的應是因果;拜佛,不是彎下身體,而是放下傲慢;學佛,當學佛菩薩之智慧。 世人皆想與佛菩薩感應,得菩薩加持,卻不知一切加持力來自於「心」。 《六祖壇經》曰: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對佛菩薩最深的敬意不是我們在佛前燒多少高香、做多少供養,而是我們的心是否真誠、善良、慈悲。 一個心地善良的人縱使沒有佛門信仰,他也是善根足、佛緣厚之人。 真正離佛菩薩近的人,不是那些天天守在寺院、守在佛菩薩像前的人,不是表面距離上的遠近,而是我們的心。 佛家說「一切唯心造」,心中有佛,則佛無處不在;心中無佛,則佛處處難求。
2015年7月8日 · 本來都是佛,現在為什麼是眾生呢. 王陽明先生說「滿街都是聖人」,這句話是從佛學裡來的,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說:「奇哉!. 奇哉!. 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一切眾生心量與佛並無差別,為何眾生不是佛?. 乃因眾生有煩惱,煩惱去了,眾生就是佛 ...
其他人也問了
現實生活中有佛嗎?
佛與眾生如何相應?
為什麼佛教能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裡生根?
一闡提可以生起佛性而成佛嗎?
佛學是什麼?
佛陀為什麼說每個人都有佛的本質?
2016年10月6日 · 我們都有煩惱,煩惱多半來自生活壓力或者生活瑣事,細細分析,更多的煩惱來自於對事物的過分,過分的喜愛(貪)或者過分的討厭(嗔)或是在不明事理真相而做出的貪嗔的反應(癡)。 一切內心煩惱無非源於貪嗔癡,《大乘義章》卷五曰: 「於外五欲染愛名貪」佛教認為,眾生生活在世間,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器官與外界相接觸,產生色、聲、香、味、觸等感覺,這些感覺能引起眾生的利欲之心,再有《成唯實論》中「嗔者,於苦、苦具、僧恚為性,能障無嗔,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經文皆皆道明:苦惱、煩惱來自於內心,來自於貪嗔癡。 有因必有果,有疑必有解。
佈施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價值. 果行法師 2012/12/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佈施,就是指將財物、身體、智慧、佛法等等施與他人,幫助他人,為他人造福,以求自己積累功德。. 六度以佈施為首,四攝也以佈施為開端,由此可見,佈施在佛教中佔重要地位,龍樹 ...
所以,生活中的每一刻都滿載禪修的機緣,透過人與事的互動,可以表現修養,可以找回對世界的靈妙感知,而張居士因為學佛而有更開闊的眼界,時時把握當下,以一份真性情,為自他創造饒益價值。
今天來談談學佛不要忘了現實,我常說佛法是最現實的,很多人不瞭解這一句話,認為世間法已經很現實了,佛法為什麼還是那麼現實?. 這就是把佛法跟現實分成兩個世界,忘了人是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去思考,現實中為什麼有所謂的各種宗教?. 人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