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唐代詩人白居易和劉禹錫是好朋友,但兩個人人生境遇特別是仕途卻有天壤之別,白居易一直處於順境之中,而劉禹錫呢? 他少有大志,23歲時被授於太子校書,可就在前途一片光明的時候,33歲時,因為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貞革新」和「二王八司馬事件」被 ...
白居易和劉禹錫是摯友,詩文齊名,號稱「劉白」。 但白的官運亨通,而劉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兩度被貶,共計二十三年之久。 保持健康才有發言權
在兩首詩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人對老的態度。白居易的詩生動地揭述老人之處境和心態;而劉禹錫詩除了寫老態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難怪結語兩句能膾炙人口,歷千年而不衰了。
白居易向好友劉禹錫感慨「老了,年紀大了」,劉禹錫回了一首詩,熱情地安慰了好朋友,詩的最後兩句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非常值得咱們中老年朋友賞讀。
在兩首詩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人對老的態度。白居易的詩生動地揭述老人之處境和心態;而劉禹錫詩除了寫老態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難怪結語兩句能膾炙人口,歷千年而不衰了。
其他人也問了
白居易和劉禹錫對老有何態度?
白居易和劉禹錫的詩有何不同?
劉禹錫和白居易如何面對晚景?
劉禹錫的詩歌有何特色?
白居易是誰?
白居易對“詠老”思想情懷有何回應?
白居易的詩生動地揭述老人之處境和心態;而劉禹錫詩除了寫老態入木三分之外,更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之概,“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難怪結語兩句能膾炙人口,歷千年而不衰了。 這並不是說劉寫詩技巧比白高明,而是由於詩是言志,兩人對人生看法有所不同。 人生觀的差異,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異其趣。 結果就表現為消極和積極的分歧。 劉禹錫詩之前六句是對白詩的回答和補充,後六句則是對“老”的頌讚,使人讀後會覺得“老”並不可怕,而更充滿希望。
賞析. 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多有不便,從這點上說,他們是同病相憐了,面對這樣的晚景,白居易產生了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并且寫了《詠老贈夢得》一首給劉禹錫(字夢得):“與君俱老矣,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