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4日 · 童話讓孩童自己在幻想中決定,那些故事所揭露,關於人生和人類本性的內容,是否要套用在自己身上,又該如何運用。 童話進行的方式,與孩童思考和體驗世界的方式相符,這解釋了為什麼童話對孩童來說如此具有說服力。 童話故事能夠帶給孩童的撫慰,遠勝於任何試圖用成人的說理和觀點能帶來的安慰。 孩童信任童話告訴他的,因為童話的世界觀和他的一致。 不論在什麼年紀,只有那些符合我們思考過程背後原則的故事,才能說服我們。 我們成人已經懂得,理解世界的參考架構不只一種,要我們使用不是自己的參考架構來思考並非不可能,實際要做到還是很困難。 如果成人尚且如此,兒童就更不必說了。 他們的思維是泛靈論的。 兒童的泛靈論.

  2. 2017年7月4日 · 簡單地說,故事必須同時照顧到孩童人格的所有面向——絕不藐視孩童所處的困境,完全信賴並且嚴肅看待,同時培養孩童對於自己和未來的信心。 考量種種層面,在整個「兒童文學」裡,除了極少數例外,最能同時滿足兒童和成人、讓他們的人生更豐富的,莫過於民間的童話故事。 誠然,童話從表面上看來,幾乎沒辦法傳授現代社會中特定人生情境的課題,畢竟童話故事早在現代社會成形之前就已長久流傳。 但是童話可以教給我們的,無論是關於人類的心理問題,或在任何社會中處於困境的正確解決方法,都遠遠超過孩童在同樣年齡能夠理解的其他故事類型。

  3. 2015年11月16日 · 死亡在童話裡是不會被戰勝,但它居於次要地位,童話的主題是生命:「從此他們過幸福快樂日子,直到生命結束! 」只有察覺到自己幸福,童話才會成真。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2月23日 · 韓國心理諮商專家柳惠寅於《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一書中,透過童話心理學,理解故事主角的心思感受,幫助讀者從中得到提示與勇氣,讓生活更順利。

  6. 在他的分析之中,童話故事反映了人性探索與心理課題: 〈漢賽爾和葛麗特〉是孩童被迫放棄對母親的依賴,必須擺脫口腔固著時,所面臨的難題和焦慮; 〈小紅帽〉是青春期女孩在現實原則和快感原則之間的搖擺不定,與身陷伊底帕斯衝突帶來的危機; 〈傑克與魔豆〉暗示母親還沒準備好讓兒子邁向獨立; 〈白雪公主〉講述母親因為嫉妒孩子長大後會超越她而遭到毀滅; 〈美女與野獸〉告訴我們,必先被愛才能去愛…… 本書深刻解讀童話的魅力,於1970年代出版時,受到一般讀者及廣大父母的歡迎,更對於兒童心理學與兒童文學研究影響深遠。 貝特罕以為,童話故事就是給孩子的一份愛的禮物;當童話召喚著你我潛藏的童心,也就是童話以原初的愛包圍我們,提供療癒的幸福美好時刻。 本書特色.

  7. 2024年2月23日 · 韓國心理諮商專家柳惠寅於《給大人的童話心理學》一書中,透過童話心理學,理解故事主角的心思感受,幫助讀者從中得到提示與勇氣,讓生活更 ...

  8. 童話故事就是提供給兒童這一種媒介、這一種通路、這一種方法,引導他們去理解和面對幻想及其所形成的內心世界。 童話故事的內容如同兒童的想象力一樣,通常都是以現實的事物為開端,例如《小紅帽》的故事是從媽媽請女兒去探望老奶奶開始,《糖果屋》是一對貧窮的夫婦沒有辦法餵養她們的孩子,《漁夫與精靈》的開場則是漁夫忙了一整天捕不到魚;也就是說,童話故事是從現實世界中實際存在的事物開始發展的。 兒童在生活之中每天都會遇到一些難題,兒童可以經由教育學習到有效的方法來解決這些難題。 但是,由於兒童的心智尚在萌芽階段,對於潛意識( 註二)的控. 註 佛洛伊德認,吾人的行為多半出自於我們所難以控制的精神力。 人類的心靈結構猶如冰山,其重大的質量和密度,皆 藏於表層( 或意識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