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kknews.cc

      圖片: kknews.cc

      • 篆結體較為對稱統一,有一股均衡之美,大篆變化較多,結構大小錯落自由多變。 篆書的習寫可體會古文字典正淳厚的特殊意趣,並了解字形演化的源流。 一般來說,篆書重視淳厚,因此下筆皆以逆入為主,結體亦以平正為宗。 熟習篆書之後對於隸書的練習有直接的助益,也可矯正若干書軟滑柔靡的習慣。
      web.arte.gov.tw/calligraphy/05school/schoolhtm/fontxt1.htm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3月19日 ·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 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在漢文字發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隸、楷之間的過渡。 篆書篆刻的發展簡史. 篆書作為我國的古文字,收於其形成的年代久遠,而且有先有後,加之有初創及其發展演變期的不同,所以形成了寫法和形體各異的多種書體。 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籀文、和秦篆,它們均有各自的特點。 甲骨文是目前見到的最早而且較系統、成熟的文字。 其形成於殷商時期。 較更早期的陶文及刻在甲骨上而得名。 因最早發現於河南安陽小屯的殷墟里,故又稱「殷墟文字。 」系由清末金石文字學家王懿榮在作為中藥的「龍骨」上首先發現,並確定為漢文字的。

  3. 字體形式變化不大,但用筆圓活,字劃細硬似鐵、筆劃從頭至尾粗細一致,形似如線。 主要是由 秦代 《 嶧山刻石 》等 李斯 手書的碑刻中演化出來。 唐代 李陽冰 猶善此種書法。

  4. 2016年11月4日 · 篆書中有許多字的篆法獨特,和楷字形體相距 甚遠,是識篆的最大障礙。 為辨別楷篆的正誤,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針對篆楷字形的差異和用字等情況,編過不少口訣,如元應在編撰的《篆法點畫辨訣》、清朱之 蕃的《篆書偏旁歌訣》,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韻歌訣》(收入《說文大字典》)等都是極為適應習篆入門的參考書。 讀之上口,易於記誦。 初入門者不妨在誦讀之餘 加以理解,逐漸掌握篆字形體,排除障礙。 四 以嚴謹認真的態度來對待習篆. 古文字學是一門比較艱深的學問,往往開始容 易深入難。 關鍵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 比如從《說文》中查出某個字的形體,知道了這個字的音義,還要了解這個字的形體演變過程以及這個字和同時代其它字 的橫向關係(這裡只指特殊情況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寫內容中看看是否文義貫通。

  5. 2018年12月1日 · 小篆的結體不同於隸書、楷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長方形,以方楷一字半為度,一字為正體,半字為垂腳,大致比例為三比二。 二是上緊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體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縮的垂腳。 當然也由下無腳的字,主體筆畫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則可以聳起。 學習篆書應當從小篆入手. 2017-09-06. 學習篆書應當從小篆入手,至於以哪本帖為範本,前人總結出不少成功的經驗,無論是先秦刻石,還是清季諸家之帖,均對習篆者產生過 很大影響。 近代著名書法篆刻家王福庵《說文部首》一經行世,習篆者多作為臨摹範本,並受到廣泛的讚譽。 外層豎橫圓,內層豎長方,書體結構充滿了裝飾性的篆書! 2016-11-27. 初見篆書,感覺像是鬼畫符,隨便畫畫就是個字 。

  6. 基本介紹. 中文名:篆體. 性質: 漢字古代書體之一. 別稱:篆書. 解釋:古文字的統稱. 產生歷史. 殷周時期,鑄刻在鐘鼎彝器上的銘文即 金文 又稱 鐘鼎文 廣泛流行。 秦始皇大統後,統稱為 小篆,也稱 秦篆,所謂 篆書,其實就是掾書,就是官書。 是一種規範化的官方文書通用字型。 據文獻記載。 秦以前漢字 書體 並無專門名稱。 而小篆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秦國文字逐漸演變而成的。 由於是官書。 小篆只適合於隆重的場合。 如記功刻石。 叔量詔版。 兵虎符之類。 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 行筆圓轉。 線條勻淨而長。 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 與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 而且緊畫 向下引伸。 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 這與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關係。

  7. 標準篆書體的體式是排列整齊、行筆圓轉、線條勻淨而長,呈現出莊嚴美麗的風格,與 甲骨文 、 金文 相比,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徵:字形修長、而且緊畫、向下引伸,構成上密下疏的視覺錯感,這與自上而下的 章法 布局也有關係。 線條勻稱無論點畫長短,筆畫均呈粗細劃一的狀態。 這種在力度、速度都很勻平的運筆,給人以純淨簡約的美感。 加之字型結構的趨簡約固定的傾向, 小篆 書體 的章法布局更能形成縱橫成行的序性。 秦篆有圓筆方筆之別,圓筆以秦刻石為代表;方筆以秦詔版(秦量詔版)為代表,為秦篆之俗體。 漢魏之際是秦篆的 強弩之末,除用於碑銘篆額和器物款識之外,難得有獨立的篆書。 唐篆,因 李陽冰 出而復甦,但秦篆的渾厚宏偉之氣已蕩然無存。

  8. 篆书,又称 篆文 、 篆体,是古老的漢字書體,篆書指 隸書 以前的書體,又指 大篆 和 小篆。 大篆. [编辑] 普遍認爲大篆在 周宣王 期間以系統化,並以垂直規則出現的瘦長字體描繪,成為 籀文。 戰國 秦 又有 石鼓文,古代被當作是周宣王時期的刻石。 小篆. [编辑] 小篆又称 秦篆,是 秦始皇 统一 六国 后(公元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方文字,当时的丞相 李斯 奏请始皇帝统一全国的文字,始皇帝命他主持文字的统一工作,一方面废除六国的古文以及区域用字,一方面以秦国通用的 籀文 (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造,属于大篆的一种)为基础加以简化,使之成为秦朝的官方文字,并且汉唐沿用了几百年,至漢朝时期,民间普遍盛行 隶书。 至此,小篆不再具有法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