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望廈聖方濟各堂(英語:St. Francis Church)是一座澳門天主教 教堂,由天主教澳門教區管理。位於澳門望廈俾利喇街116至118號,建立於1907年。[1]

  2. 歷史沿革 14 世紀修建聖方濟各教堂,是聖馬力諾最古老、最富有藝術性的建築之一。 1552年於澳門附近的一個小島逝世。聖方濟各在四百多年前跟隨傳教士自日本到達中國南部沿海, 17、18世紀間曾幾次重修,而改建結果,卻使教堂失去了原有的風采。

  3. 概況. 澳門教區現任 主教 李斌生,為澳門第三位 華人 主教。. 主教座堂 為 聖母誕辰主教座堂,下分六個 堂區 、二個準堂區和一傳教區。. 神父 21人,2016年教友人數30,314人。. [1],教區早期有四大修會,包括 耶穌會 、 方濟各會 、 奧斯定會 、 多明我會 (道明 ...

  4. 耶穌會 ( 拉丁語 :Societas Iesu,簡寫為S.J.或S.I.)是天主教會的主要男修會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納爵·羅耀拉與方濟·沙勿略、伯鐸·法伯爾等人共同於 巴黎 成立,重視神學教育、對 教會 的忠誠度以及向青年傳教,發願守貞、神貧,並要求會士對修會及聖座 ...

  5. 內容簡介. 布魯斯·L.雪萊的經典之作《基督教會史 (第3版)》以親切的筆觸將兩千年的教會歷史畫面呈現在讀者面前。 它不僅深受讀者的青睞,而且成為許多大學的標準教科書。 《基督教會史 (第3版)》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語言與結構十分清晰明了。 讀雪萊的教會史如讀故事,歷史在雪萊的筆下宛若小說,跌宕起伏,感人肺腑。 雪萊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學者,為了精確地呈現 歷史 事實,他的研究可謂不遺餘力。 《基督教會史 (第3版)》將教會史分為八個階段:耶穌和使徒時代;大公基督教時代;基督教羅馬帝國時代;基督教中世紀時代;宗教改革時代;理性與復興時代;進步時代;意識形態時代。 這樣的劃分使得歷史易於把握和記憶,這也是本書一直備受歡迎的原因。 作者介紹.

  6. 在喜樂中服務. 願景. 以天主教的福音精神及慈幼「預防教育法之理智、宗教、仁愛」,培育學生成為良好公民及熱心教友. 辦學目標. 與時並進. 全人發展. 和衷共濟. 辦學特色. 優質教育. 跨語學習. 家庭精神. 教育目標. 本校的教育原則採用 母佑會 會祖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該教育法以(一)理智,(二)宗教,(三)仁愛為本,以人為中心,著重「人」知情意行靈整合性之發展。 天主教會既以服務最貧困之弟兄為任,本校之教育方向亦側重培養學生熱誠助人之品性,每年皆熱烈響應與濟貧有關之籌款或服務活動。 學校之課程於小學實行母語教學,中學則設英文部及中文部,高中有文科組、理科組及商科組。 學生自一九六九年開始參與倫大(GCE及IGCSE)考試。

  7. 整座聖堂需9000元興建。堂區的教友在隨後的幾年開始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鄰近的澳門開始有居民移居香港。作為葡萄牙殖民地的澳門當時正逐漸衰落,住在澳門的人為了尋求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而選擇來到香港這個繁榮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