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1934年,胡適發表《說儒》,對儒家起源提出新學説,認爲不是從孔子才開始,儒本是商朝的遺民,“是‘殷禮’(殷宗教文化)保存者與宣教師”,“老子也是儒”,“孔子和这班大弟子本来都是殷儒商祝,孔子只是那个职业里出来一个有远见领袖 ...

  2. 當時胡適甫從美國留學回來並擔任北大中國哲學門的老師,他只比馮友蘭大四歲,但是他截斷眾流,中國哲學史就從老子開始談起,蔡元培為胡適所著的《中國哲學史》作序,提到胡適即摒除正統與非正統的觀念,既不是揚儒抑墨,也不是崇墨非儒,而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老子,以後的諸子,各有長短,「都還他一個. 4本來面目。 」胡適用西方哲學系統來建立中國哲學史體系的方法,是很新穎的。 馮友蘭和顧頡剛(1893-1980 )、傅斯年(1896-1950)等國文程度超強的. 3參考程偉禮,〈中國哲學史:從胡適到馮友蘭〉,《學術月刊》,期. 4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序》卷上《胡適學術文集》,頁2。 8(1995 年),頁68-69。 大學生,他們心高氣傲,常常帶動驅逐「不夠格」老師的危險分子,都對胡5. 適相當佩服。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本文在方法論上嚴謹依循「澄清概念」、「釐清判準」,以及「建構系統」三條原則,透過對先秦儒家原典全面分析,探討「聖」、「聖人」及「聖人之道」等重要概念豐富內涵,闡明「君子之道」與「聖人之道」之間適當義理關係,並藉由先秦儒家 ...

  5. 胡適於1917年開始在北大哲學系教授中國哲學史。 由他所著,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一面世就引起轟動。 儘管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該書的哲學價值頗有可議,但其中所提出的中國哲學史方法,從三個面向來推翻了傳統學術的基本預設,使中國哲學史蛻變為一獨立學科:其一,選用材料上的平等看待與嚴格審定;其二,架構分類上以哲學論題來取代傳統典籍;其三,研究目的上強調概念理論與演變脈絡的系統性呈現。 本文的主要工作,首先說明中國哲學史此一學科在形式上的誕生,是由於學科制度改革的結構性因素。 其次分析胡適如何給出全新的研究方法,推翻傳統學術的基本預設,並造就了中國哲學史的學科實質獨立。

  6. 從胡適的方法看來,中國哲學史研究對於現代社會可有幾種助益:首先,探討負面社會現象在中哲學說上的可能原因,並藉由反省中哲學說來進行文化改良。 其次,對於現代社會的種種疑難,或者以中哲學說本身來回應之;或者以中哲為媒介,接引西哲學說來提供解決方案。 其三,融合中西的思想資源,創造新的哲學體系,指導中國文明再造。 然而,既然傳統學術是因應於傳統社會而有,它為何會對應到西哲論題? 傳統學術完全對應到西哲論題嗎? 或者它應該有自身專屬的一組論題? 採用西哲論題代表了一種傾向:中哲學說可以透過西哲論題而全盤表述出來,以西哲論題可以概括傳統學術的主要面向。 這會造成中哲史研究的幾種困難:架構的化約、學說的比附、原意的曲解、價值的失落。

  7. 1934年,胡適發表《說儒》,對儒家起源提出新學説,認爲不是從孔子才開始,儒本是商朝的遺民,「是『殷禮』(殷宗教文化)保存者與宣教師」,「老子也是儒」,「孔子和這班大弟子本來都是殷儒商祝,孔子只是那個職業里出來一個有遠見

  8. 他在大學教書時期,不但講授過中國和外國的哲學史、思想史,也曾講過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但沒有留下相應的著作。 就其用力之多、用心之專而言,傳記與學術史是最應受到注意的兩個方面。 特別是前者,他一生提倡傳記文學,而且提出一系列新的觀念和方法,並作出了範例。 作者: 耿雲志教授. 上載日期: 胡適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他學貫中西,擅於借鑑西方的新理論、新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學問,在文學、史學、哲學等諸多領域都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