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 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花了2元钱在Kindle商店买了一本电子书,胡适先生的文章系列,书名叫“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读到最后一篇,容忍与自由,好文章,赶紧写写记录下来。. 抛去当时作者写这个文章的历史文化背景,这篇文章讲述的内容单独拿出来读也是很有意思的。. 在Twitter ...
20 个回答. 除了同为新文化运动大V以外,胡适和鲁迅有个略冷的共同嗜好:四大名著。. 在做粉丝这件事上,鲁迅比较死理性派,要写《中国小说史略》,要考证古代小说,四大名著绕不过去。. 但胡适妥妥地就是传说中的脑缠粉+长草党,但凡迷一本书,不集齐 ...
胡適這話,不能被用字面單純解釋。要和「自由中國雜誌事件」聯繫起來看。當時,由胡適任發行人,雷震和殷海光任主編,從大陸搬到台灣去發行的「自由中國」,從1954年開始批評時政(教育制度和國民黨的救國團組織)(同年12月,國民黨開除雷震黨籍),到1957年,雜誌言論尺度愈來愈火爆 ...
2023年7月30日 · 到了《说儒》《驳说儒》,胡适又同情起孔子来了,称孔子就是耶稣,郭沫若反而以西方的社会科学的态度冷静剖析起孔子来了。. 很多人说胡适谦虚,其实从《说儒》看,胡适内心相当自负,以自己比孔子。. 胡适考证出来的孔子基本等于胡适的古代版。. 从中 ...
鲁迅有立人之志,愿用文艺唤醒国民。. 胡适借着历史机运,推行白话文,宣扬新思想。. 他对所谓“国民性”嗤之以鼻,认为先有制度,人心自然改变;而怎样才能改变制度,反感革命的他,找不着道路。. 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不计名利,不恤人言,虽 ...
罗志田: 前面说了,胡适保留着相当的理想成分,没有现在所谓学者这么“成熟”(当年的学术界也没有今天这么“成熟”),至少我没感觉到胡适在意识层面有什么“趋避弱项来保持学术领袖地位”的努力。. 实际上,“学术领袖地位”多少有些像葛兰西 ...
2015年6月8日 · 3 个回答. 胡适的核心理念是“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对于胡适来说,这句话几乎是贯穿其一生的信条,从他“内无武器,请勿疑虑”的温和性格,到他“最怕的是一个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会”的疑虑。. 他所倡导的理念,通俗一点来说大概可以这么解释 ...
关于胡适,个人有几个基本印象,第一是时势造英雄,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使得胡适暴得大名,不到30岁成了当时中国思想界领袖。. 他自己的学问并不是最好的,所以他到北大后有段时间拼命补课读书。. 第二是他成名也并非偶然,他的旧学功底比之他的学生如 ...
章太炎:“哲学,胡适之也配谈么?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唐德刚:“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直一文。如果把胡适看成一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钱穆:“是个社会名流式的人物,骨子里不是个读书人”。程潜:“胡适是汉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