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3月26日 · 胰臟癌5大症狀1黃疸眼睛和皮膚發黃。 2、腹部、背部疼痛:隨著腫瘤長大,會開始壓迫附近器官,引發疼痛。 3、體重減輕、食慾不佳:患者通常胃口不佳。 4噁心和嘔吐腫瘤也可能壓迫周圍的器官阻礙消化道並造成胃排空困難造成。 5、糖尿病:會導致血糖出現變化,藉由血液檢查可知。...

    • 胰臟癌有前兆嗎?胰臟癌 4 症狀,皮膚搔癢紅疹要注意
    • 胰臟癌原因是什麼?
    • 胰臟檢查要看哪科?胰臟癌診斷方法有哪些?
    • 胰臟癌如何分期?各期存活率為何?
    • 胰臟癌常見治療方法有什麼?
    • 照護胰臟癌病友有哪些注意事項?
    • 預防胰臟癌怎麼做?胰臟癌危險因子有哪些?

    胰臟在胃後面、腹腔深處,用超音波很難看得清楚,因此難以早期發現癌變,但轉移、惡化速度很快,治癒機會低。 醫學上胰臟癌的組織類型可再加以分類,較常見的是腺癌;其他較多的類型還有神經內分泌癌、非特定上皮細胞癌等。胰臟內分泌神經腫瘤只佔所有胰臟癌的 1 ~ 3 %,目前所知的危險因子只有抽菸,好發年齡平均為 50 歲。一般人更應注意的是長在胰管上皮細胞的胰臟腺癌,很痛且很快致人於死。 早期的胰臟癌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在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癌症。可能的症狀包括: 1. 黃疸:黃疸是胰臟頭癌較常見的症狀,主要是因為腫瘤壓迫到膽道所造成,但也可能是腫瘤已經轉移到肝臟。 2. 上腹疼痛:上腹疼痛是胰臟癌常見的臨床症狀,有時疼痛甚至會延伸到背部。右上腹疼痛表示病變可能發生在胰臟頭部,左上腹疼痛則代表病變可能發...

    胰臟癌的致病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年齡、家族病史、吸菸、酗酒、飲食等,都是可能的致病風險因素。詳細分析如下: 1. 年齡與性別:好發於 60 歲以上的年長者,僅有少數的病人在 40 歲以下罹患胰臟癌,男性得到胰臟癌的風險高於女性。 2. 吸菸:吸菸不僅僅提升罹患肺癌的機率,也為是胰臟癌最大成因之一。吸菸者得到胰臟癌機率比常人高出 2 ~ 3 倍。 3. 化學藥品:長期在工作中接觸化學藥品的人,罹患胰臟癌風險較高。 4. 家族病史:家庭中有一等親罹患過胰臟癌的人,得到胰臟癌機率大於常人 3 ~ 4 倍,另外,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的家族也較容易得到胰臟癌。 5. 遺傳性慢性胰臟炎:這是因為基因突變所導致,遺傳性胰臟炎基因變異者發生胰臟癌的機率是一般人的數十倍以上,是胰臟癌的超高危...

    胰臟癌的檢查可以洽詢肝膽腸胃科。胰臟癌的早期診斷主要還是靠影像學檢查,血清指標 CA - 199 被認為是胰臟癌的腫瘤指數,但不一定準確,只能作為參考。胰臟癌可能的影像學檢查包括: 腹部超音波:腹部超音波是初期檢查胰臟癌的方法,可辨認是否有胰臟腫瘤、擴張的膽管、以及肝臟轉移,但對於胰臟本體與尾部的診斷敏感度稍低。 電腦斷層掃描:可觀察腫瘤本身、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等,但直徑小於 2 公分的腫瘤較難察覺。 核磁共振合併膽胰管攝影:可觀察腫瘤本身與鄰近器官是否受到侵犯或淋巴腺是否有轉移,且對於偵測膽管與胰管的病變效果比較好。 內視鏡超音波(EUS):將超音波探頭安裝於胃鏡的前端,可以隔著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就近觀察胰臟。使用這類方法,即便是小於 1 公分的胰臟癌,使用內視鏡超音波檢...

    胰臟癌根據發生的位置、轉移情況、腫瘤大小,可以大致分為 4 期。各期狀況和存活率分析如下: 第 1A 期(存活月數中位數為 24.1 個月) 腫瘤侷限於胰臟,沒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與遠端轉移,腫瘤最大直徑小於 2 公分。 第 1B 期(存活月數中位數為 20.6 個月) 腫瘤侷限於胰臟,沒有局部淋巴結轉移與遠端轉移,腫瘤最大直徑大於 2 公分。 第 2A 期(存活月數中位數為 15.4 個月) 腫瘤已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器官,但還未侵犯到腹腔動脈或上腸繫膜動脈,沒有遠處器官轉移也無局部淋巴結轉移。 第 2B 期(存活月數中位數為 12.7 個月) 腫瘤已擴散到附近的組織或器官,但還未侵犯到腹腔動脈或上腸繫膜動脈,沒有遠處器官轉移但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第 3 期(存活月數中位數為 10.6 個月) ...

    胰臟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學藥物治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等。詳述如下: 外科手術:治療胰臟癌的外科手術依病況分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胰臟尾部切除術以及全胰臟切除術。 化學藥物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是晚期胰臟癌的主要治療方式,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人可接受緩解性化療,目的是降低身體不適、提高生活品質,以及延長患者存活期。 放射線治療:無法進行外科手術切除的病人使用放射線治療,根據病況分為術後輔助;可抑制癌細胞生長,全程放射線;適用於無法手術切除的病人,緩解放射線則與緩解性化療合併使用。 標靶藥物治療:目前臨床上可能對胰臟癌有效的標靶藥物有得舒緩(Erlotinib)及令癌莎(Olaparib),得舒緩(Erlotinib)與化療藥健擇(Gemcitabine)共用,平均可以比單用健擇多 10 天到 1...

    胰臟癌在術後飲食上盡量避免高熱量、高刺激性食物。患者可能擔心治療過程中血糖升高的問題而忌食澱粉,其實澱粉類仍必須足量攝取以提供身體能量。必要注射胰島素平衡血糖,病患也須定期複診以觀察病情及復發情況。 在飲食方面,可以多食用有機蔬果、全食物、低糖 / 低 GI 飲食、好的纖維、好的油脂、優質蛋白質。避免食用包括糖分過高的食物、油炸品、甜味劑、人造奶油等。

    由於胰臟癌致病原因仍不清楚,想要預防胰臟癌,只能從降低生活中的危險因子做起。包括: 1. 戒菸:吸菸是胰臟癌重要成因之一,且戒菸 20 年後的罹病風險才能降到與常人相等。 2. 飲食均衡:常攝取高動物脂肪食品且肥胖者,罹患胰臟癌風險較高。 3. 工作環境自我保護:長期接觸化學藥品的工作者須配戴口罩與手套。 參考資料連結:康健知識庫、彰化基督教醫院、嘉義長庚紀念醫院、《癌後調養聖經》

  3. 2022年11月4日 · 胰臟癌的常見症狀. 由於胰臟癌大多發生在胰頭的位置當發生病變時通常會阻塞胰管和膽管使膽汁積聚而無法流入十二指腸造成常見的黃疸症。 此外,類似消化道疾病的症狀也十分常見。 黃疸:如眼白及皮膚泛黃。 腹背痛:患者可能會出現間歇性的腹痛,並可能反射至背部。 仰臥時可能加劇疼痛,坐起或向前彎腰、屈膝時可減輕。 突然消瘦:病變的胰臟可能減少胰汁的分泌,因而使身體無法吸取養分。 食慾不振:因癌細胞會削弱消化能力,間接影響食慾。 患者也可能因進食所引起的腹部不適而減少進食。 油性糞便、肚瀉或便秘:因胰汁分泌減少,故脂肪可能未經分解就排出體外,導致糞便變油、惡臭或呈灰白狀。 噁心嘔吐、吞嚥困難:若腫瘤壓迫到前方的胃部,使食物未能正常進入消化道,就可能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

  4. 2022年10月12日 · 中郡聰夫教授指出當胰臟癌出現症狀時近8成已是無法進行手術的狀態了若是出現腹痛背痛食慾不振黃疸褐色尿發燒等症狀透過胃鏡檢查而未有任何異常時便可能須懷疑是胰臟或膽道出現異常需就醫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胰臟癌症狀也包含腹痛背痛胰臟癌為什麼會發生?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出身於胰臟專醫世家的澀谷平畑診所院長平畑光一表示現代飲食中的甜品不但多樣化含糖量也更高因此愛吃甜食的人也較可能罹患慢性胰臟炎。 此外,平畑光一也指出,如果在以下項目中有較多符合選項,就可能有胰臟功能異常的潛在問題。 左背部、腰部緊繃,或是時常疼痛.

  5. 以下是一些中晚期胰臟癌的常見症狀黃疸是不少胰臟癌病人最初發現的症狀之一除眼睛和皮膚發黃之外黃疸亦有可能導致尿液顏色變濃出現茶色尿糞便變淺色或油性以及皮膚瘙癢等。 在正常情況下,肝臟會釋放膽汁,並通過膽總管進入腸道,幫助分解脂肪,並隨糞便離開人體。 但當膽總管阻塞時,膽汁無法進入腸道,體內的膽紅素就會增加,引發黃疸。 黃疸這個症狀的出現時間亦視乎腫瘤生長的位置。 部分腫瘤生長在膽總管附近,即使腫瘤體積小,也有可能因為壓到膽管而引起黃疸,令患者有機會在病情較輕的階段察覺症狀。 不過,亦有一些腫瘤始於胰臟的中間或尾部,當癌細胞擴散後才有可能壓住膽管,令患者無法及早發現。 此外,若癌細胞擴散到肝臟,也有可能引起黃疸。 不過,胰臟癌並非引致黃疸的最常見原因。

  6. 2023年10月11日 · 胰腺癌為由胰臟細胞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一個高度惡性的疾病約90%的病人無法以手術根除治療因爲胰腺位於腹膜後惡性腫瘤藏在體内通常在晚期才被發現以致患者存活率極低胰臟癌有哪些症狀? 右上腹脹痛. 背痛. 食慾不振. 噁心. 嘔吐. 腹瀉. 便秘. 疲倦. 黃疸. 體重減輕. 皮膚搔癢. 灰白色糞便. 茶色尿液. 胰臟癌該如何預防?...

  7. 2023年9月19日 · 早期胰臟癌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但也有可能出現上腹部疼痛疼痛可能蔓延至背部疼痛食慾不佳噁心嘔吐體重明顯減輕膽管阻塞相關的無痛黃疸血糖上升等胰臟癌的7大症狀。 哪些人是胰臟癌高危險族群? 胰臟癌發生的年齡通常較大,大部分發生在 60 歲以上,少低於 40 歲,但近年漸漸有年輕化的趨勢。 曾有研究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 另外,超過 10 年以上長期接觸化學藥品,尤其是石油或其他溶劑,會增加胰臟癌風險。 而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者,可能在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改變胃調節胰液的功能,或者胃切除後胃酸減少,導致致癌的亞硝酸鹽產生增加,可能提高胰臟癌 5 ~ 7 倍發生率。 此外,慢性胰臟炎經常與胰臟癌合併出現,曾被認為是致癌因子,不過是否一定有關聯性,仍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