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 相關

    廣告
  2. 老英格蘭莊園優惠盡在Agoda,查看過百萬心水莊園真實評價!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1日 · 香港的兩種統治模式──漫不經心的大英帝國如何管治本土與國外殖民地?. ( Wiki media ). 英國史家眼中的近世英帝國源起與運作 保守主義:英帝國管治背後的國家文化意識. 早在十九世紀,英國歷史學家西利(J. R. Seeley)便曾以漫不經心(absence of mind)形容 ...

  2. 2023年12月5日 · 不可動搖的命運,已經動搖了:英國離開後香港民主. 2019年6月26日的 G20 Free Hong Kong 集會,希望國際社會向北京施壓(Source: Voice of America \ 公有領域) 一份模糊的民主承諾 北京眼中的「千古罪人」 北京翻桌不認,民主派大勝無用 人們曾經以為,那是「不可動搖的命運」 已複製到剪貼簿. 我們相信「人文知識」是重要的. 我們相信「認識歷史」該是全民運動. 我們相信「脈絡與思辨」才能好好理解世界. ——每日 5 元,今天就成為「人文知識」的守護者! 2019 年 10 月 1 日,中國國慶日,香港警察沿著海港的街道到處抓人,任何穿黑衣的人都成了他們逮捕的目標。

  3. 2014年9月14日 · 本文將集中介紹該報告如何評估英國統治香港對中國的益處,而什麼情況會令中國決心提早收回香港,以及美國在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檔案 FCO 40/160中HONG KONG: LONG TERM STUDY報告的首頁及目錄(版權為英國國家檔案館所有)

    •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1
    •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2
    •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3
    •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4
    • 英國在香港做了什麼?5
  4. 其他人也問了

    • 「你不干涉政治,政治干涉你」:香港所有問題源於殖民專制
    • 殖民專制與「警察國家」造成港人政治冷感
    • 反對白人霸權,主張華洋平等
    • 港府及倫敦對自治主張的態度
    • 馬文輝批評北京支持英人殖民霸權
    • 「英屬自治城邦」與「維多利亞式皇家殖民地」是兩回事
    • 附錄:1964 年的報章社論如何精辟地剖析香港人的政治態度

    馬文輝在 1962 年 9 月一次演講中,指出若香港有自己的自治政府,颱風溫黛造成的傷亡,就不會如此慘重。民治黨指出在「殖民地制度下」,香港社會、經濟、教育及文化等各方面,均有嚴重問題。社會方面,香港貧富極度懸殊、普遍人的工時極長、大多數貧民無法就醫,「住者無住房,空樓無人問」,為此,該黨建議實施最低工資、最高工時、全民免費醫療,並提倡設立「產業售賣稅,俾對地價和房租的不斷增加,有所管制」。 在經濟方面,該黨批評港府「忽視對地產暴利與壟斷事業之增稅。對於小市民與貧民的徵稅並無削減之意」,並在政綱要求政府「應在經濟方面負起更大責任」,以達致充份就業、阻止「不合理的暴利和剝削」,並要做到產業多元化,更主張「盡力扶植新界農業經濟的復興」。 在教育方面,民治黨批評香港教育「愈趨資本主義化」,使窮人子...

    當時,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香港人並無顯示其對香港效忠,亦對政治冷感,但民治黨就指出,就是因為香港人沒有公民權,才對本地沒有歸屬感,亦不關心本地政治。當時的香港,不要說普選權,連不屬於英籍的香港人(只有在香港出生,或已歸化英籍的香港人,才屬英籍),都可以被隨時遞解出境(這情況要到 1972 年港府確立住滿七年即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後,才有所改變),所以當時民治黨就暗示,不少人之所以對於涉足該黨活動都有所顧忌,是因為他們怕因「搞政治」而被驅逐出境。 至於當時唯一有民選議席的市政局,民治黨就批評民選議員的權力極為有限,甚至連這些議員也未必重視其身份,所以不能怪責合資格的選民,也對該局選舉不感興趣。 另外,民治黨又批評當時香港是「警察國家」,因為「香港警察嚴密控制港人生命之多方面」,例如任何種...

    馬文輝英語流利,經常與洋人打交道,但他多年只以中式長衫示人,並經常強調傳統中華文化比西方文化更優勝,時常批評當時港府歧視華人。 1963 年港府提交英國殖民地部的高度機密報告中,就指馬文輝是「反外國」(Anti-foreign in attitude)的。 民主自治黨亦主張政府公文、議會開會、司法及教育要中英文平等並用,並主張與「中英文化習俗互異的律例,必須修改」。

    正如筆者在〈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一文中指出,英人早在 1950 年代末至 1960 年代初,已認定中國不容香港變成自治城邦,所以英國不能改變香港的殖民地制度。1962 年 9 月,當時民治黨尚未成立,但以馬文輝為首的聯合國香港協會「自治關注組」已去信聯合國總部,要求聯合國批准該關注組派出代表,出席之後一次的「殖民主義問題特別委員會」,該委員會是為貫徹聯合國的反殖民地決議而設立的。 結果,該委員會在 1963 年 3 月處理關注組的要求,但委員會中的波蘭代表反對聯合國考慮該要求,因為波蘭認為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但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並不是聯合國成員,最後委員會認同波蘭的反對。之後,負責香港事務的英國官員在內部機密書信中,指波...

    原來早在 1970 年代末期,馬文輝在公開演講中,已提及英方曾指中國阻止香港民主化,但當時馬文輝自稱不相信此說。可是,他亦不滿北京支持英國在港的殖民統治,使香港的英國殖民霸權,固若金湯,港人無可能將之推翻: 「我們為什麼要忍耐港英的亂作胡為,好不好組織起來,不要分左、右派,所有本地人團結起來,團結就是力量,推反港英,可是在北京政府支持下的殖民地,亦難以辦到的,除非北京不要賺取香港的外匯,放棄支持港英才有可能的,在這個沒有可能消滅港英的情況之下,港英剝削人民,也應該責罵一下」 或許因為如此,馬文輝終其一生,只是以演講和遊說來宣揚其民主理念,而沒有任何進一步行動。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抗議者拿出英屬香港旗(俗稱「港英旗」),以示對今日特區政府管治不滿,並懷念往昔香港的黃金時代,這支旗更漸漸成為所有本土主義行動的標記。但是,不少人,包括一些爭取「真普選」的人,都認為身為中國人,不應該依戀外國殖民統治,並指出在英殖年代,尤其「麥理浩時代」以前,香港社會比現在更不公義。 其實,即使是今日高舉英屬香港旗的人,相信他們也反對殖民專制,也不會接受由此而起的社會問題,他們追求的,是回到麥理浩時代以來英國人所建立的良好制度,以及於同時間形成的港人生活方式,並進而在此基礎上加以改良,建立一個民主、自由、富庶、公義、華洋平等共處、中西文化共融而發放異彩的現代城邦,若然當年彭定康的改革,做得更全面更徹底,他們的理想,就能夠完全實現;而彭定康的新政,正是盡可能將香港貼近一個英屬...

    在民治黨《籌組經過報告書》第 18,輯錄了 1964 年 10 月 30 日香港《工商日報》題為〈香港人豈能再不談政治〉的社論,對香港人政治取態的分析,到今天還很適用,茲節錄如下: 「香港有許多居民,平日都不大關心『政治』,而祇知著眼自己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工商界,他們多數有一種心理,認為『在商言商,不談政治』,是適應香港『殖民地制度』生存的最好辦法。由於這些淺薄觀念的作祟,以致許多人都對『政治活動』不求甚解,並且視為畏途。這與鴕鳥埋首沙堆,以為自己看不見獵人,就會得到『安全』實為同樣的可笑。因此在外界人看來,香港人的經商才智是綽然有餘的,但香港却不像一個有『生命』的都市,原因就在香港人對現代政治認識太可憐,幾乎表現不出一點自立自主的性格。」 究竟今日香港是否一個有生命的都市,就由各位讀者自行...

  5. 2020年1月12日 · 於香港主權移交二十二年之際,作者以全球史視野為《港英時代》增修版新寫終章。新終章梳理香港內外有關英殖管治的文獻,觀察英國本土發展對香港英治的影響,比較不同帝國管治模式之差異,進而論證九七之後香港管治從英殖靠往日殖的模式轉變。

  6. 2023年5月16日 · 一百多年前,英國以租借方式從清末中國手中獲得香港大部分的土地(即新界)。到了1992年7月,彭定康以末任英國派任總督的身分前往香港履新,準備在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給中國,而非依循過去數十年英國處理其他殖民地的慣例讓其獨立。

  7. 2014年10月1日 · 為何英國不早給香港民主?. 英國檔案提供的答案. 1962 年香港九龍彌敦道(Source: Wikimedia ). 我們(英國人)五十年前就可以給予香港民主,但若然這樣做,中國會爆發,甚至入侵香港,這是我們的憂慮。. 周恩來上述講話的原文,引自 FCO 40/327。. 此文件版權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