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蒙古沙鴴 (學名: Anarhynchus mongolus 鴴科 鴴屬 鳥類。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 [2] 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 (IOU)將 青藏沙鴴 從蒙古沙鴴中分出,並將其英文俗名從小沙鴴(Lesser Sand Plover)改為西伯利亞沙鴴(Siberian sand plover)。 [3] 其特定名稱 mongolus 來自 拉丁文,指的是 蒙古,在命名時該名稱所指的範圍比現在的國家更大。 [4] 分類. [編輯] 蒙古沙鴴與 青藏沙鴴 以前被認為屬於同一物種「小沙鴴」,其物種複合體內含有五個亞種。 然而,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沙鴴中被標識為「mongolus」的群體(現在被認定為蒙古沙鴴)實際上是 鐵嘴沙鴴 的姊妹群體。

  2. 蒙古沙鸻 (学名: Anarhynchus mongolus)为 鸻科 鸻属 的 鸟类。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 [2] 世界鳥類學家聯合會 (IOU)將 青藏沙鴴 從蒙古沙鸻中分出,並將其英文俗名從小沙鴴(Lesser Sand Plover)改為西伯利亞沙鴴(Siberian sand plover)。 [3] 其特定名稱 mongolus 來自 拉丁文,指的是 蒙古,在命名時該名稱所指的範圍比現在的國家更大。 [4] 分類. 蒙古沙鴴與 青藏沙鴴 以前被認為屬於同一物種「小沙鴴」,其物種複合體內含有五個亞種。 然而,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小沙鴴中被標識為「mongolus」的群體(現在被認定為蒙古沙鴴)實際上是 鐵嘴沙鴴 的姊妹群體。

  3. 蒙古沙鸻(学名:Anarhynchus mongolus是鸻科弯嘴鸻属小型 涉禽 [5-6],体长约20厘米。 上体灰褐色;下体包括颏、喉、前颈、腹部白色。 跗蹠修长,胫下部亦裸出。 中趾最长,趾间具蹼或不具蹼,后趾形小或退化。 翅形尖长,第1枚初级飞羽退化,形狭窄,甚短小;第2枚初级飞羽较第3枚长或者等长。 三级飞羽特长。 尾形短圆,尾羽12枚。 是迁徙性鸟类,具有极强的飞行能力。 通常沿海岸线、河道迁徙。 生活环境多与湿地有关,离不开水。 栖息于海滨、岛屿、河滩、湖泊、池塘、沼泽、水田、盐湖等湿地之中。 中文名. 蒙古沙鸻. 拉丁学名. Anarhynchus mongolus [9] 外文名. Lesser Sand Plover. 同义学名.

  4. 蒙古沙鸻(学名: Anarhynchus mongolus )为鸻科 鸻属的鸟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2] 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IOU)将青藏沙鸻从蒙古沙鸻中分出,并将其英文俗名从小沙鸻(Lesser Sand Plover)改为西伯利亚沙鸻(Siberian sand plover)。

  5. 蒙古沙鴴(學名: Charadrius mongolus屬小型 涉禽體長約20厘米。 上體灰褐色;下體包括頦、喉、前頸、腹部白色。 跗蹠修長,脛下部亦裸出。 中趾最長,趾間具蹼或不具蹼,後趾形小或退化。 翅形尖長,第1枚初級飛羽退化,形狹窄,甚短小;第2枚初級飛羽較第3枚長或者等長。 三級飛羽特長。 尾形短圓,尾羽12枚。 是遷徙性鳥類,具有極強的飛行能力。 通常沿海岸線、河道遷徙。 生活環境多與濕地有關,離不開水。 棲息于海濱、島嶼、河灘、湖泊、池塘、沼澤、水田、鹽湖等濕地之中。 基本介紹. 中文學名 :蒙古沙鴴. 拉丁學名 :Charadrius mongolus. 界 :動物界. 門 : 脊索動物門. 綱 : 鳥綱. 目 : 鴴形目. 科 : 鴴科. 屬 : 鴴屬.

  6. Birds of the World. 所有鳥種與科別的完整生活史。 探索 蒙古鴴/西藏鴴. 帶著 Merlin 賞鳥去吧! 它是能藉由你的觀察細節與影音檔案幫你認出全球鳥類的免費app。 外來種. 學習 蒙古鴴/西藏鴴: 探索由全球各地鳥人蒐集的照片、錄音和觀察記錄。

  7. 形態特徵. 雌雄鳥同型,繁殖羽及非繁殖季羽色相異。. 繁殖羽前額有一白斑,頭上淡紅褐色,過眼線黑色上緣有白紋,背及翼上覆羽為一致的灰褐色。. 初級飛羽及次級飛羽灰褐色,基部白色,翼展開形成白色翼帶,翼下覆羽白色。. 喉部及上頸白色,下頸、後 ...